王虎軍
摘 ? 要:雜交水稻作為一種經過長期培育獲得的具有較高產量和較強適應性的水稻,通過對其制種技術進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產量。
關鍵詞:雜交水稻;產量構成;高產;制種技術
由于雜交水稻本身具有的各種優良性狀使其成為現階段我國水稻產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為我國糧食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雜交水稻的種植情況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效益和糧食生產者的收益。通過種植試驗,可以對現階段種植的雜交水稻的產量構成和高產制種技術進行研究,實現水稻產量的提高[1]。
1 ?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選擇
1.1 ? 研究材料的選擇
本次研究選取不同的母本和父本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采取不同的雜交方式,對獲得的雜交水稻品種進行研究。
1.2 ? 不同父本母本雜交對比試驗分析
本次試驗采取設置不同的大區直接對比的方式。通過設置不同的父本和母本行數比例和廂寬比例,實現雜交。一般父本的種植密度為33.3 cm×20 cm,母本的種植密度為13.3 cm×13.3 cm。對于栽種的時間一般父本時間要早于母本時間。在種植過程中要保證其花期盡可能地相遇,以保障雜交效果。在種植過程中要對父本和母本植株的葉片生長情況、發育情況以及單位面積的產量等進行細致的觀察記錄。
1.3 ? 不同父本的種植試驗分析
這一試驗同樣采用設置不同大區的方式進行對比試驗,對不同父本品種在不同時間內進行播種。在對父本進行播種之后大約30 d的時間內對母本進行播種。在此試驗中對所有的樣本進行隨機排列而不進行重復。一般情況下每個大區內栽種3廂,父本和母本的行數比例大約為2∶17。
2 ? 結果分析
通過研究發現,雜交水稻的產量構成和多個方面有關。首先在父本和母本行數比例較為協調,同時花期時間相互匹配的情況下,造成產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母本的狀態,造成雜交水稻產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母本單位面積的有效穗數。其次,通過對不同行數比例的試驗獲得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隨著行列比例的擴大,父本植株在單位面積的穴數以及單位面積有效穗數、花數會出現明顯減少。
3 ? 高產制種技術的研究
3.1 ? 合理安排父本和母本的播種時間
對父本和母本播種時間一般需要進行合理的差期安排[2]。這主要是為了確保父本和母本的花期能夠實現良好的相遇,使得雜交的效果提升,最終保證單位面積內制種的產量。但是,由于受到父本或母本的生長狀態、當前氣候條件等情況的制約,對于不同種類的父本和母本要依據實際情況對栽種時間以及差期進行合理調整。具體為,如果父本在播種的過程中受到氣溫、土壤狀況以及秧苗素質、種植密度的影響而出現明顯的變化,就需要依據變化的情況對差期進行調整。可以適當進行延長或者縮短,以保證父本和母本的花期相遇,實現良好的雜交效果。
3.2 ? 依據實際情況對行比進行設定
適宜的父本和母本行比,是保證雜交水稻高產制種的重要基礎。這主要是因為父本和母本的行比直接同單位面積內的花粉數量以及穎花量的配比情況、父本和母本的搭配結構等產生直接關系。這些關系會影響到雜交的結果和單位面積的產量。由于受到父本和母本的性狀影響以及在栽培過程中對植株管理情況的限制,不同的種植狀況可以對父本和母本優良性狀的保持情況造成影響。在進行實際種植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不同條件的影響,即使是已經確定的行比也有可能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例如,如果在栽種的過程中發現父本的植株形狀較好,繁殖能力較強、花粉量較多,可以適當對行比進行調高;如果此時父本的植株繁殖能力較差,花粉量較少,就需要將行比進行適當調低。總之,只有在父本和母本的花粉源和穎花量具有較為合理的配比的情況下,才可以有效提高結實率,最終實現制種產量的提高。
3.3 ? 選擇合適的父本進行制種
在進行雜交水稻育種的過程中,在通過合理安排父本和母本的差期實現花期的良好相遇的前提下,通過選取合適的1期父本雜交可以有效保證花期相對集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有效提高父本在授粉過程中產生的花粉量,使母本產生穎花的利用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使獲得的種子數量增多,最終達到高產制種的目的。
總之,通過對雜交水稻制種的產量構成以及高產制種技術進行研究發現,雜交水稻在進行制種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必須依據實際情況對種植時間以及父本、母本的行比等進行調整。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實現對父本產生花粉的充分利用,最終實現高產制種的目的,保障我國水稻種植產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 1 ] 李湘妮,趙社根,何志勁.抗病優質水稻新品種七番占的選育[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8):25.
[ 2 ] 謝保忠,王萬福,周強,等.雜交晚稻金優12高產優質制種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08,47(2):149-151.
(收稿日期: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