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實施文化教育的主陣地,要想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采取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學”、“善”學。因此,教師必須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傳統的英語教學,偏重于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往往事倍功半。只有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主動性增強了,才能真正地學好英語。
【關鍵詞】課堂教學;方法;興趣;實效
【作者簡介】何青華(1980.02-),男,漢族,安徽合肥人,本科,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冶父山鎮魏崗學校,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課堂教學。
人的認知與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情感對學生有不同的影響。積極的情感會極大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初中生正處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長發育的多變時期,往往表現出好奇心強、喜歡模仿、愿意表現等特點。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決定了教師只能采取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人從事初中英語教學二十余載,以下是工作中的幾點感悟,僅與大家交流。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注重情感投入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情感態度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精神飽滿、保持良好的教態,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要終生學習,不斷提高自我,以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的青睞。再次,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語言的趣味性、幽默感,用有趣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例如在七年級下第七單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A教學中,我一邊做手勢一邊自問自答:What do I look like? Look!? I have short hair. I’m tall and of medium build. Don’t you think I’m handsome? 學生通過我的肢體語言輕松、愉悅地理解了目標語言的意思。接著,我又問到:What do you look like? 學生紛紛舉手,躍躍欲試。因此,教師要有顆包容之心,不要頻頻發火。唯有多鼓勵,才能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敢于開口說、動手寫,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二、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注重學法指導
英語是一種邏輯性很強的語言,如名詞有單復數的不同,動詞有時態、語態和語氣的種種變化等,如記單詞是學習英語的第一難關,有些學生記單詞是一個個字母來背,效果不佳。我在教學單詞時,總是采用讀音分解記憶法,如:ancient---an ci ent? ?association—a sso ci ation? environment—en vi ren ment 等,學生根據字母以及字母組合讀音規則分部分來記憶長單詞就顯得容易多了。此外,也運用聯想記憶法幫助記憶,特別是區分形似的單詞。如在教學pull和push時,我告訴學生: 單詞pull中的兩個ll猶如鉤子一樣,東西被鉤住了也就很容易“拉”過來了 ;對于shirt? 和skirt,我則幫助學生這樣區別:skirt中的k手寫體就像“裙子”上鑲嵌的花一樣,有“花”的肯定是“裙子”了;學生對kitchen(廚房)與chicken(雞肉)總是容易混淆,我則告訴他們:chi—cken中的chi在漢語拼音中讀“吃”,而cken則讀“啃”,啃、吃的當然是“雞肉”了。雖然這種聯想記憶法似乎有點滑稽可笑甚至瘋狂,但它的確能增加趣味,幫助學生記憶。
三、教師要創新互動模式,注重活動開展
英語教學通常采用的是任務型教學模式,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通過pair work、group work、role—play、discussion、picture--talking等形式,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習得知識、獲得技能。在以往的教學中,最讓我頭痛的是,當邀請某某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對話展演時,往往會出現其他同學各忙各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或許是因為他們覺得“事不關己”的緣故。為了能“揪住”這些人的心,我冥思苦想,最后決定在受邀學生展演結束后,我再詢問其他同學“聽”到了什么。此舉既集中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又鍛煉了大家的聽力,更重要的是能讓全體同學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可謂是一箭三雕。實踐表明,效果非常好。例如:在談論職業的單元教學中,我請兩學生在課堂進行對話展演:A: Hello,Wang Qiang. What’s your father’s job?? B: Hi. My father’s job is a worker.? A: Where does he work?? B: He works in a shoe factory.對話結束之后,我對大家說:“Just now we listened to a conversation about Wang Qiang’father. Now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to check if you have understood it. What’s Wang Qiang ’ father’s job? Where does he work?”然后隨意請幾名同學來回答。若他們回答的是正確的,說明聽懂了前面兩個學生的對話。 另外,在請同學們做pair work 時,我經常打破同桌表演的一貫做法,允許大家可以隨意“欽點”自己的partner,挑戰對話,挑戰問題。結果同學們興趣高漲,爭先恐后來參與活動。同時其他同學的心一直是“懸”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會被“相中”。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說到:“Yesterday was Sunday .It was the weekend .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Please make a survey. You can ask anyone else.? Who wants to do it? Hands up.” 話音剛落,有許多同學舉起了手,熱火朝天地問了起來:Hello, ×× . 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Hello, ××. 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大家提問的對象有前排的,也有后排的,有本組的,也有其他組的,可以說是兼顧了“方方面面”。當然,有時我也在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允許他們走出自己的座位,在本組隨意挑選partner提問問題,目的就是讓大家都真正地互動起來,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師要多用新媒體,注重情景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配以音像、視頻等,都會不由自主的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述現在進行時態時,我把在學校操場上事先拍攝好的一段視頻運用多媒體播放,并就活動場景詢問大家:What’s he doing? What’s she doing? What are they doing?學生看到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同學,很是興奮,在激動的心境下領悟了現在進行時態的內涵。這樣做的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再比如教學七年級下Unit 8第一課時,我事先請了一個學生扮成服務員,另外一個同學演顧客,并把他們的對話也拍攝下來:W: Can I help you?? C: Yes, I’d like some noodles.? W: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C: Beef noodles, please.? W: Wait a minute.? C: OK. 在導入新課時播放,同學們在“有聲有色”的情景下很容易理解了對話。之后,我讓他們把課本放在一邊,輪流演服務員,練習目標語言,這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
總之,融洽師生情感,優化課堂雙邊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進而搞好英語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科學出版社,1999.
[2]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