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新出臺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鞏固和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側重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由此可見,閱讀理解在四項基本技能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多數國家或地區在中學階段就相繼開設了一些綜合課程,初中階段基本上是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并存的格局。教育部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及缺乏整合的現狀。本文介紹了研究的相關背景、高中閱讀理解及學科知識對其影響的概述,將說明將地理學科知識運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是促進英語閱讀教學提高、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理解;學科知識
【作者簡介】徐英彤(1993-),女,吉林長春人,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級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教研部,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一、研究背景
當今科技迅猛發展,在學科分化的同時,出現了學科綜合和學科交叉,一些邊緣學科也隨之產生,這就要求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性。地理學科知識體系龐大,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涉及到宇宙、海洋、工業、農業、交通、環境保護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同時,地理學科有很多是全球性的問題,特別是在自然、人文等很多領域。西方發達國家比我國研究起步早,積累了大量的英文資料,包括公開發行的書籍、音像制品,網上發布的文字、圖片和動畫資料等,將地理學科知識運用結合到英語閱讀教學中,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而且為學生將來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學術和經濟交流有很大的幫助。
二、研究意義
1.首先,研究的結果可以幫助高中生意識到平時所忽略的地理學科知識與英語閱讀理解影響二者之間的相關性,并充分引起重視。
2.其次,能夠讓學生了解到他們的英語閱讀理解的水平,以及地理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由此,學生可以有意識的利用地理學科知識進行閱讀學習,提高英語閱讀理解的水平。
3.再次,可以為英語老師提供對地理學科知識與英語閱讀理解影響相關性更深入的理解,幫助英語教師找到一種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更好的實現途徑。
三、國內外英語閱讀理解及學科知識對其影響概述
1.英語閱讀理解概述。
(1)閱讀理解的概念。Goodman在1967年借助心理語言學的觀點提出了閱讀過程是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這一閱讀理論。華惠芳(2001)認為要理解文字符號的表層結構,不但要掌握詞和句子等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語義的深層結構轉化,要能對所讀內容所傳遞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聯想和預測。韓剛(2006)認為:“閱讀理解是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語境知識的支撐下,通過大腦意識來吸收與加工新接觸到的書面材料。從本質層面上來說,閱讀理解是就特定符號潛在的意義等進行假設,然后逐一檢驗這些假設的一個過程。”綜上,閱讀理解即在原有的語言知識和語境知識的支持下,對書面的言語材料進行信息技工,并在自己頭腦中積極主動地建構意義的過程。
(2)國外英語閱讀理解的研究現狀。國內外研究閱讀理解的文章和專著很多,但研究哪些因素影響閱讀理解的很少,大多從某一點出發進行研究。西方關于閱讀理解的研究很早,閱讀理論最早就是從西方發展起來的。
1)詞匯與閱讀理解。在論述詞匯和閱讀能力的關系時,Yap(1979)下結論說:“詞匯和閱讀理解之間很可能存在因果關系,詞匯可能是這個因果關系鏈條中前因。”
2)句子與閱讀理解。Tunmer and Hoover(1992)主張,語音、句法和語用意識只是一般的元語言能力的不同方面,它們的發展與對信息加工系統的元認知控制的發展相聯系。他們認為兒童的句法意識與閱讀理解之間的關系密切。兒童將被解碼的單詞組成有意義的句法群,句法意識對這一能力有促進作用。
(3)國內英語閱讀理解的研究現狀。
1)詞匯對閱讀理解的影響。李俊(2003)研究了詞匯的深度和廣度與閱讀理解的關系。他認為,詞匯的廣度與閱讀理解的關系最為密切,這表明詞匯量大的人也通常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反過來也是這樣。語境擇詞能力與閱讀理解的關系有點密切,這表明語境擇詞能力強的人可能具有較強的閱讀力,語境擇詞能力弱的人可能閱讀力就較弱。
2)句法知識對閱讀理解的影響。龔少英、彭聃齡(2005)在《句法意識的發展及其與閱讀理解關系的研究進展》一文中介紹了句法意識的發展以及句法意識和閱讀理解之間關系的研究進展,并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詹宏偉,黃四宏(2007)研究了句法難度對中國EFL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他們認為,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句法知識和解碼能力之后,再學習各種相關的閱讀技巧,效果可能會更好。
3)背景知識對閱讀理解的影響。華惠芳(2001)在文章“閱讀理解中的知識提取和信息加工”中提到:在閱讀教學中,向學生講授或引導學生去查找他們原來不知道的相關的背景知識和百科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李紅在(2003)《圖式理論與閱讀理解》中寫道:閱讀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讀者能否將篇章中的信息與大腦中已存在的背景知識聯系起來。
2.學科知識概述。
(1)學科知識的概念。“學科知識”一詞最早出現于教育學領域,是對學科體系進行評估以期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產生的。學科顯性知識主要指各種外顯知識,其獲取、組織簡單。學科隱性知識主要指對學科知識的認識、加工的思維過程中未被表述或沒有明確表述的知識,其獲取、組織和管理困難。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教授舒爾曼( Shulman)把教育問題中對學科問題的缺乏稱為“缺失的范式”。舒爾曼呼吁教師教育應關注教師學科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
(2)國外學科知識的研究現狀。
學科知識內涵結構探索階段:(1985-1995年)。
學科知識的發展研究階段:(1996-2003年)。
學科知識的測量與應用階段:(2004年—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國外學科知識研究歷時長,范圍廣,但仍需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與完善,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相關研究較少。
(3)國內學科知識的研究現狀。國內學者對外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研究起步較晚。徐碧美(2003)是較早對外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以及專家智能進行探討的學者之一,其研究在國內外影響比較廣泛。在舒爾曼(Shulman)研究的基礎上,徐碧美將ESL教師的知識結構重新表征。朱曉燕(2004)在大陸學者里較早對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進行了研究。韓剛(2011)認為外語教師知識是由學科知識、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和教育知識構成。其中學科知識、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與外語學科有關,因此,三者共同構成外語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
3.學科知識對高中英語閱讀理解影響的概述。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心理語言學中關于文章理解的研究表明,在眾多因素當中,學科背景知識的有無會戲劇般地影響我們對文章的理解秘記憶。
姜霞珍(2007)分析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數學思維的滲透及數學知識的運用。康艷梅(2013)分析了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結合地理知識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于雯璐(2016)研究了數學思維下的高中英語句法教學策略。楊娜(2017)探討跨學科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研究,在實驗中以八大行星等地理知識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講解為例,驗證將地理學科知識運用結合到英語閱讀中能夠有效的促進高中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熱情,并進一步對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水平有正面作用。
綜上所述,國內基礎教育關于學科知識教學的研究不夠完善,且將地理學科知識運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相關文獻較少,需進一步探究。但地理學科知識在高中英語教材里的文章中所占的比例較多,且在歷年英語高考閱讀理解題中所占比例較大,所以,將地理學科知識運用結合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Kodkanon K,Pinit P.The Interdisciplinary Lesson Pla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In Science-Based Technology Scho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2015,5(9): 693-697.
[2]程曉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5(3).
[3]康艷梅.高中英語課堂跨學科教學初探[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