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艷?劉波濤
【摘要】英語課外延展性實踐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讓學生將課內教學內容與課外延展性實踐相結合做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基于POA理論,筆者結合《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五單元進行了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融合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POA;英語課堂教學;英語課外延展性實踐
【作者簡介】霍文艷(1985-),女,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內蒙古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及教學法。劉波濤(1983-),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包頭人,內蒙古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內蒙古農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輸出驅動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課外延展性實踐相融合的研究”(編號:JGYB201746)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當前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習和個人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真正能將英語運用到實踐中的人才,我們急需大量的既有專業能力又有外語交際能力的全面復合型人才。但目前本科院校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遠未達到社會的需求,普遍存在實踐能力欠缺的問題。教師多忙于完成教學進度,課上給予學生產生性的語言訓練減少,課程缺乏延展性實踐教學內容,學生在真實情景下運用各種語言技能進行交流、交際、思維等能力的訓練機會較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潛能未能充分發揮,客觀上影響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質量和效果。英語課程延展性實踐教學內容雖然有很多內容和形式,但仍然無法全面滿足學生的實踐需要;同時,這些活動的參與缺乏老師更有效及及時的指導,學生的學習進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多活動和教材內容銜接不足,導致學生輸入學習不足,以至于在實踐中存在知識儲備量不足,輸出不暢的問題,這些都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下降。充分利用好課外時間,進行有效的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
POA理論突出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注重教學驅動、促成和評價的教學流程,強調學習中心(即以學習為中心)、學用一體、全人教育,注重提高學習者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POA教學假設為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學習、以評促學。POA教學流程分為驅動、促成、評價三個階段,以促成為核心,三個階段相互聯系、相互影響。POA強調學用一體,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和促成作用,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設計、組織、引導和指揮,以便學生積極參與順利產出任務,即“學有所用、學以致用”。POA強調了輸出的重要性,充分發揮教師作用,幫助學生有效完成各項輸出任務。
二、教學設計
筆者嘗試運用產出導向法(POA)理論為基礎,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Unit 5的教學進行為期八學時的課堂教學實踐,探索按照POA的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大環節來設計教學過程并將課上所學內容有效融合到課外實踐上的新型教學模式。
筆者選取《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Unit5 Spend or save--The students’ dilemma為研究主題,設計了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后進行了教學周期為兩周的教學實踐,共計八課時。教學對象為本校為英語專業大二學生,班級人數為55人。該教學單元主題為消費習慣,花錢還是攢錢——這是每位學生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觸、考慮并且時刻在進行抉擇的問題,因此學生對該主題比較熟悉,容易引起共鳴及興趣,學生愿意表達想法及觀點及積極思考。這些都較利于POA理論在課堂教學及課外英語實踐活動中的運用。
此單元的產出任務共有三個。產出任務1為詞匯詞意連線、選詞填空和句子翻譯練習;產出任務2為小組口頭報告;產出任務3為采訪并報告,即要求學生以5人為一組,采訪、收集并歸類學生不同的消費觀及原因,以ppt加report的小組報告的形式在班上展示。產出任務4為課外實踐活動,即中外大學生消費觀念對比思考展示的微視頻制作。
三、教學實踐(POA課堂教學實踐)
1. 驅動環節。為激發學生的語言產出動力,教師設計真實具有潛在交際價值的場景,學生根據場景材料并結合自身經驗和語言能力產出任務。最后,教師將明確說明本單元的各層次學習目標及各項產出任務。驅動環節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產出欲望。
針對 Unit 5 的單元主題,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運用頭腦風暴的方法列舉出盡可能和消費習慣有關的詞匯,讓學生回憶并匯總之前學過的詞匯,激發每個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之后教師呈現給學生一段關于大學生生活費數額及如何花費的視頻,并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回答問題并討論,例如(1)What is your monthly allowance? Is that enough for you? (2)How do you spend your money every month? Is there any impulse buying? (3)Do you save money? 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制作簡單的問卷并要求采訪五個同學左右,以小組展示的形式比較不同學生的消費習慣,隨即讓學生就各種不同消費習慣的優劣點進行比較并思考分析。In your opinion, should you spend or save? 通過一系列的產出任務,學生意識到了自身在文化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欠缺,這樣就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2. 促成環節。在促成環節,教師圍繞產出任務,指導學生選取適合自身的輸入材料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從而促成產出任務的完成。教師在這個環節充分發揮中介和腳手架的作用,以產出任務為導向,幫助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加強自我調節,進而發現自身不足,進一步提高其英語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本單元的促成環節分為三個部分。(1)教師對Passage A : Spend or save--The student’s dilemma 課文進行分析,有選擇地講解其中部分單詞和詞組(如manipulate, defy, contradict, suspend, derive from, consult with 等), 其他詞匯的講解內容教師在微信群中共享給學生,由學生自行按照自身英語水平進行有選擇地學習。詞匯及課文中的句型的重點難點講解后,教師隨即通過詞意連線、選詞填空及句子翻譯等產出任務來鞏固詞匯和句型。這些任務是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和促成。(2)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份關于存錢優點的快速閱讀材料和一段視頻(campus loan),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口頭匯報討論結果, 展示學生對于消費習慣及其的進一步了解。(3)教師以問答的形式引領學生對本單元課文進行閱讀并分析,并讓學生通過采訪等參與本單元主題的拓展討論來, 以ppt和report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要求是在小組展示的內容中要盡可能多的運用在本單元中學習到的重點詞匯、句型結構和比較及對比這種寫作模式,學生的report內容需要首先在作文批改網中輸入,進行多次機器修改并老師給出修改意見,然后形成最終版本。經過以上三個步驟的輸入和產出任務,教師最后布置一個產出的總任務,一個需要學生將課內所學內容與英語課外實踐相融合的總任務,學生需分小組搜索并閱讀外國大學生消費習慣的資料、觀看相關視頻并深入思考,就中外大學生的消費觀及原因進行對比分析,制作微視頻并在微信群中分享展示小組成果。
3. 評價環節。評價環節是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最后不可或缺的環節。它主要是通過對驅動環節中的產出任務的輸入教學效果進行評估。評價環節的作用不僅僅是給學生打分,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從而為學生下一步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以及教師點評、生生互評和機器評價等多維度評價模式。針對促成環節的產出任務(詞意連線、選詞填空及句子翻譯等)主要采取教師點評和師生互評為主的及時評價。針對產出任務(小組討論和口頭展示)主要采取生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相結合的及時評價方式。針對產出任務(ppt和report)主要采取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的多維度評價模式進行及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受限于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各小組的部分產出任務將被發布在學生微信群,學生們可以在群里做出生生互評。針對最后一個課外實踐任務,我們將采取微信中投票評分及教師點評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教師將選取部分小組作業進行詳細點評。
在對學生的產出任務進行多維度評價后,教師將在最后總結并引導學生思考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正確平衡花錢和存錢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
四、總結與反思
在此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始終遵循POA理論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講解課文中兼顧課本的課堂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語言及交際能力。在之后的反饋中,大部分學生認為POA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新鮮感。部分學生認為課堂氣氛更活躍,他們花在英語上的時間和精力要比以前多得多。當然也有極個別同學對新模式不在乎。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接受和認可此模式的。POA運用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及課外實踐中還是可行的。在當今英語教學大變革時代,在有限的課堂中,POA模式以輸出為驅動,使輸出和產出相銜接,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改變了學用分離這個現狀,提高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在實踐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需要反思的問題。第一,因為大學英語課時量被壓縮及學生課業任務較重,教師無法將學期教學任務運用到學期中的每個單元的教學中。第二,雖然如今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多種模式并行,但是現狀大多數的高校英語還是以期中考試或者期中加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為主,平時成績為輔的考核制度,這種制度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平時成績中的努力以及進步。第三,小組的分工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于學生英語水平不一以及英語學習熱情不同,導致有些學生參與度較低。怎樣分組以加強小組成員的合作并有效提高每個成員的參與度以及英語水平的提高度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
基于POA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以及將所學運用起來進行更好地課外實踐,有助于學生用英語拓寬視野。在當今“互聯網+”和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POA運用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及課外實踐中的教學模式還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被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文娟.學以致用、用以致學-產出導向法“促成”環節的課堂教學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5.(4):10-17.
[2]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現代外語,2017.(3):348-358.
[3]鄭雪貞.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和POA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析——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Unit1為例[J].教學探究,2018(4):35-41.
[4]張儉.基于POA理論的大學英語實踐課活動設計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17):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