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語言實用性練習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對詞匯和語境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詞匯教學非但不能淡化而且還需著力加強。詞匯不是枯燥無味的單詞匯集,而是具有豐富的語境意義。同時,詞義還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詞匯教學不能脫離于它們的使用環境,即語境。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語境創設等語言實用性練習,引導學生將其所積累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在今后學習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并從中獲取感性的知識和生活的體驗。此篇文章就語境在詞匯教學中的作用進行探討,以期能為以語言實用性練習為主軸的高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幫助。
【關鍵詞】詞匯;語境;語言差異;英語思維;語言實用性練習
【作者簡介】黎情芳,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是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第二批)課題《語言實用性練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編號QG1352-056)的階段性成果。
眾所周知,詞匯過關是掌握好一門語言的基礎。學好一門外語更是如此。而且,詞匯除了有基本意義之外,還有豐富的語境意義。因此,僅僅記住單詞的基本意思是不夠的,還需要把單詞放在不同語境中去體會其真正的含義,即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實用性練習來加強對單詞意義的理解。
高中英語閱讀材料涉及面廣,符合當代高中生知識面廣的特點。另一方面,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詞匯量大。因此記憶詞匯自然成了學生的艱巨任務。而面對如此龐大的詞匯系統,學生經常不知所措。因此,如何激發、調動學生記憶詞匯的積極性,如何幫助學生高效、持久地記住所學詞匯,就成了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F將一些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在學生中廣泛宣講記憶詞匯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或者說詞匯是語言的生命。如果詞匯貧乏、詞義含糊,就會造成理解和表達的障礙。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經說過:“沒有語法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而且詞匯量的擴大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前提和基礎。由此可見,詞匯學習在語言學習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這個道理必須首先讓學生清楚明白。同時教師也應向學生說明,學習詞匯中遺忘是正常的現象,學習就是同遺忘作斗爭,逐漸使學生消除焦躁畏難情緒,樹立信心、恒心,使其產生學習和記憶詞匯的興趣和動因。
二、努力改變傳統的詞匯教學模式,即自讀——跟讀——糾錯——記憶
傳統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不能忽視農村學生語音基礎薄弱,缺乏科學記憶方法的現實。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設法摸清英語構詞規律。最基本的構詞法知識,即合成、轉化與派生。尤其派生法,即在詞根前后加前綴或后綴的構詞方法。一開始師生都要花費些氣力,可掌握了便可以極大豐富學生詞匯。另一方面,教師還要以多種方式呈現單詞,增加刺激渠道和程度,加深感知印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我們提供了方便,可使枯燥的詞匯教學鮮活生動起來。教師可精心制作詞匯教學課件或下載flash動畫來增強視聽效果,刺激學生感官,以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單詞。教授單詞時,除了要求音準、意清外,我們更應注意分析詞形,使學生理解單詞內在與外在聯系。這里所說的聯系包括詞形、詞義與讀音等多方面的聯系。如在教“成功地”一詞時,我們采用了這樣的擴展形式:suc+cess=success(n.)——successful(adj.)——successfully(adv.)這樣的分析無疑方便了學生記憶。
三、課堂上詞匯檢查形式應靈活多樣,豐富多彩
長此以往,一成不變,學生厭倦了,勢必會抑制學生的英語思維。我們摒棄了以前教師說漢語、學生說英文單詞的做法,而是采取多種形式,不拘一格。如幻燈片打出釋義,即給出單詞內涵與外延的方法,要求學生猜出單詞,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用英語思維,而且也可在學習新單詞的同時,幫助學生復習原有詞匯。還可采用在不改變原意的條件下在句子中進行同義替換的形式,增強學生活學活用語言的能力。形式的多樣化,富有創意、獨具匠心的設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激發了他們的參與意識。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四、創設語境,在語境中進行詞匯教學
所謂語境(context)指的是上下文,即詞、短語、語句或章篇及其前后關系。呂淑湘先生曾說過:“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要有效地掌握詞匯,就應該將詞匯與句子、語篇結合起來。從使用詞匯的角度看,詞語連成句子或連成話語,才能實現其表達思想的交流功能。因此,在課文教學過程中,應千方百計地把詞匯與句子,語境結合起來,應該多讓學生自己造句,掌握詞的用法。在詞匯與句子結合的基礎上,我們還將詞匯、句子與語篇相結合,進一步擴大詞匯的交流功能。每學完一個對話、一篇文章后,我們讓學生聽寫,根據對話、課文改寫材料,讓學生復述或自編對話,復述背誦課文或進行相關的寫作練習。將詞匯與句子,語篇相結合,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詞匯,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發展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達到學好英語的終極目的。
五、精心選材,使學生獲得學有所用的成就感
學了新的詞匯一時派不上用場,常常會削弱學生學習詞匯的動力;復現率低也容易造成遺忘。我們在選擇閱讀材料上注意到了這一點,即注重選取含有最新詞匯的文章,或者編輯所選材料,這樣的閱讀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閱讀能力,而且也讓他們鞏固了所學詞匯,極大滿足了學生學習詞匯的心理需求。英語自學能力對學生能否成功習得語言至關重要。課外閱讀是積累詞匯,豐富詞匯量有效途徑。所以我們要求學生養成每天閱讀英語文章的習慣。新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多種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我們如獲至寶,進行了科學分類。通過促使學生精心閱讀,繁雜的語法現象被重新認識,詞匯在不同場合下的各種用法得到了真正領悟。
六、適時歸納,幫助學生構建詞匯體系
記憶實際上是信息的輸入、存儲、編碼和提取過程。如果把單詞僅看成一個個彼此孤立的語言單位來學習,那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記憶難度大。正如倉庫管理一樣,如果放進東西是雜亂無章的,取出時必定相當困難;相反,如果你對東西加以分門別類,開始存放時似乎困難一點,取出時就相當容易了。心理研究表明,經過理解加工并加以條理化、系統化的知識便于貯存、“檢索”應用。當你把單詞聯系起來進行學習,記與憶就方便多了。教學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把單詞進行科學分類,不僅可以幫助記憶,還可以引發聯想,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我們可把與“看”相關的詞匯歸結為look,watch,gaze,glance,glare,stare,glimpse等。定期歸納和總結可使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詞匯體系。因此,在詞匯教學中,要組織學生及時復習,以便強化記憶,加深理解,鞏固所學單詞。根據遺忘先快后慢的特點,復習要“趁熱打鐵”,不能延緩復習,去“修補已經倒塌的建筑物”。
七、重視詞匯體現出的中英語言差異。
詞匯是語言的基石,是最明顯承載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工具。各種語言中除一部分核心詞匯外,許多詞匯都常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所謂文化內涵詞(culturally-loaded words)。中國人看到月亮常常聯想“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而美國人看到“moon”則往往聯想到登月、太空人等。因此,“moon”(月亮)這一詞的內涵就鮮明地反映出中英語言差異。因此,英語詞匯教學應注意中英文的表達方式以及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不能孤立地進行詞匯教學,而要把它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注重比較,讓學生了解英漢兩種文化的語言差異以及在語言中的不同表現形式,理解其內涵,以排除自身文化的干擾,不斷糾正自己對詞匯理解和運用上的偏差和錯誤。教師對個別詞匯作中西文化差異比較,不僅有助于學生擴大視野,提高領悟英語和正確運用詞匯的能力,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增強學習詞匯的興趣。
兩三年來,由于非常重視詞匯教學,重視對各個環節的把握,所以到了高三絕大部分學生已掌握約四千詞匯,從而極大促進了閱讀教學與聽說寫作等綜合能力的提高。我們認為,詞匯教學到了高中階段非但不能淡化而且還需著力加強,否則英語教學就會進入新的誤區,以至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如果在語境中加強語言實用性練習,詞匯教學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偉.英語詞匯學[M].北京:現代出版社,2002.
[2]張靚靚.高中英語新課標理論指導下的英語詞匯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2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