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沙莫衣沙 楊濤 柳懷恩
摘要:《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古典文學名著,其影響的范圍已經遍及全球。該書描寫的漢末三國將近一個世紀的軍事政治斗爭,其所涉及的算計與謀略在今天的各個行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然而在書中的這些斗爭中,除了名留青史的英雄豪杰,還有在亂世中左右命運或被命運所左右的女性形象,她們的存在,在為這部巨著增添異樣風采的同時,也表達出了作者遠超時代的女性觀點。因此本文以《三國演義》中的眾多女性形象為例,對作者在書中的所表現出積極的女性觀點進行賞析與研究。
關鍵詞:三國演義;軍事斗爭;女性形象
《三國演義》是明代小說家羅貫中撰寫的一本經典文學名著。該小說描寫了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這段時間內,中原大地上波譎云詭的軍事政治斗爭。在這本小說中,各路英雄豪杰為各自的理想與抱負盡情舒展才能,展現自身或卑鄙、或高尚,抑或平庸的本質,唱出了一曲名傳千古的英雄頌歌。然而,在這些英雄豪杰的身影中,也有許多女性形象,展現出了有別于熱血豪邁的情懷,將女性的智慧、勇敢、美貌、賢惠以及遠見卓識等優秀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三國演義》這部英雄史詩增添了一抹柔情的風采。
一、((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
《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書中在大量描寫英雄豪杰的同時,也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出總計94位女性形象。這94位女性形象可以分出許多類別,本文則將這些形象劃分三個類別。具體的劃分方式是按照這些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表現來確定。
(一)積極的女性形象
該類女性形象符合中國傳統女性中所具有的勇敢、智慧以及賢惠等優秀品質。這類女性形象所占比例較大,篇幅較大的有貂蟬、孫夫人以及祝融夫人等人。其中貂蟬作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人物,是作者著墨最多的女性人物。孫夫人與祝融夫人則作為重要事件的參與者,也有相當的篇幅對她們進行描寫。除了上述三個篇幅較多的女性形象,還有姜敘老母、趙昂妻王氏、辛憲英、糜夫人、馬邈妻李氏、劉備之母、吳太夫人、王經之母、曹皇后以及孫翊之妻徐氏等篇幅極小的形象。這些女性形象在故事中以積極的態度表現出了自己的智慧、勇敢以及賢能等品質。例如辛憲英保全家庭時就將女性的智慧與見識體現得淋漓盡致,劉備之母鼓勵劉備讀書,也將女性所獨有的母愛以及女性的遠見卓識表現得十分明顯,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劉備之母的這份見識,才成就了書中赫赫有名的蜀漢昭烈皇帝。除了表現出這些優秀品質,某些女性也以積極的方式傳達出了自己明確的價值取向。例如王經之母在兒子王經面對來自權臣司馬昭的迫害,進而出現滅門結果時,就以“人誰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棄命,何恨之有”來安慰因牽連母親而悔恨不已的王經。這種擁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并甘愿為之赴死的行為品質遠超孟達這些反復無常的小人形象。
(二)消極的女性形象
該類女性形象在故事中主要表現出了一些人類所共有的惡劣品質,例如常見的嫉妒與讒害。有名的形象有袁紹之妻劉氏、文德郭皇后、漢靈帝之妻何皇后。這類女性形象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共有的特點是身份尊貴,她們在封建制度下只能通過嫉妒、讒害等各種陰暗的方式來確保自身地位,或者是爭奪子女命運的話語權。當然上述女性形象所表現出的惡劣品質,并不能全然將責任推到這些女性形象身上,畢竟封建社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制社會,在男性占據絕對控制的情況下,男性的身份地位越高,其妻妾數量也越多,女性在爭奪地位或者是子女命運的話語權時,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也受到了環境的限制。
(三)普通女性形象
這類女性形象比例雖然小于積極女性形象的比例,但是也超過了消極女性形象的比例。可以說除了那些具備優秀品質的女性形象。這類女性形象更能代表封建制度下亂世女性的形象。這類女性形象在故事中的表現往往是故事的一個情節。這類人物中比較出名的有文昭皇后甄氏、劉琰之妻胡氏、曹操之妻卞氏,張濟之妻鄒氏、劉安之妻等形象。這類女性形象的特點都是被動接受時事所賦予的命運,是被命運左右的一類形象。所涉及的環境囊括了后宮斗爭、軍事斗爭、政治斗爭以及其他各類環境,女性在這些環境中往往表現出無力抗爭的情況,例如文昭皇后甄氏,便是軍事斗爭、政治斗爭以及后宮斗爭的犧牲品。發生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最終導致袁紹在與曹操的軍事政治斗爭中徹底失敗,甄氏作為俘虜被勝利者曹操賜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而在隨后的后宮斗爭中,又因為文德郭皇后的嫉妒與殘害,最終被曹丕賜死,死時更是披發覆面,以糠塞口。如果甄氏還不能直接體現女性在亂世中的命運,那么張濟之妻鄒氏便是亂世女性的直接受害者。鄒氏作為寡居的女性,因為侄兒張繡投降于曹操,被曹操直接擄掠到軍營中押玩,又在侄兒張繡的偷襲中直接死于亂軍之中。除了這些受到大環境影響的女性,還有劉安之妻、劉琰之妻胡氏這類小環境的女性,他們在封建制度下作為男性的附庸,直接缺乏女性應有的基本尊嚴,例如劉安之妻就被丈夫殺掉招待劉備。
二、《三國演義》中積極的女性觀點賞析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女性形象中,有這樣一類女性形象,作者通過沿用歷史形象、重塑以及改編等諸多方法對她們進行積極的描寫,傳達出積極的女性觀點。讓這些女性形象在書中的表現遠超某些男性形象。
(一)女性的忠義
忠義是書中著重描寫的內容。例如關羽與諸葛亮,便是書中忠義的代表。與這些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相比,書中的不少女性形象在表現忠義的品質的時候,也毫不遜色于這些豪杰。她們當中或忠于朝政,或忠于當時的主流價值觀。例如徐庶之母、王經之母、曹皇后以及姜敘老母,便是忠于朝政的代表。徐庶之母在發現兒子離開代表漢室正統的劉備之后,以“棄暗投明、玷辱祖宗”等詞語斥責徐庶,隨后更是通過自絕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羞愧之情。再比如曹皇后作為曹操之女,曹丕之妹,在面臨兄長曹丕篡權奪位時更是厲聲叱罵兄長曹丕狼子野心,在家族親情與正統大義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除了忠于朝政的女性形象,忠于當時主流價值觀的女性形象也不少,這其中的代表有孫夫人、徐氏以及夏侯令女等,其中最為直接的代表就是夏侯令女,夏侯令女作為曹爽從弟文叔之妻,文叔死后她在面臨再嫁的情況時,先是斷發明誓,再以刀截耳,后來曹爽族滅,她以刀斷鼻來表達自己守節的決心,以致于司馬懿在聽過她的事跡后聽任她收養養子作為曹氏之后。雖然這種行為與當代女性觀點不符合,但符合當時主流價值觀點,是當時一種值得贊揚的美德。作者正是用這種積極的態度來描寫這些女性形象,甚至不惜采用與男性對比的手段來凸顯女性忠義的風采。在這樣一部以男性世界為主的文學巨著中,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作者摒棄了其所處社會固有認識慣性,賦予女性優秀的人格,這也是其作品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二)女性的勇決
勇決是書中除忠義之外著重描寫的內容之一,書中的一些女性形象在這方面的表現也非常的出彩。例如躍馬疆場的祝融夫人,作為三國演義中唯一一個上陣參與兩軍廝殺的女性,其在勇武的表現上絲毫不遜色于對陣的蜀漢豪杰們。至于孫夫人,更是劍不離手,弓馬嫻熟,其對勇武的積極追求甚至嚇壞了長年征戰的劉皇叔。對于沒有勇武之力的女性,也用勇決的態度彰顯出了女性的剛烈志氣,例如糜夫人在長坂坡被亂軍圍困在一個荒廢的園子中,面對趙云的救援,為了保證自己兒子和趙云能夠順利突圍,以自絕的行為為兒子鋪出一條生的道路。她這種行為不僅僅體現了母愛的偉大之處,也展現出了其勇決的品質。也正是這種勇決的品質,為后來蜀漢政權的延續提供了一種積極的可能性。作者通過對上述這些女性形象的描寫,積極地肯定了女性也有不亞于男性的勇決品質。
(三)女性的賢能與智慧
在《三國演義》中,謀略算計永遠是軍事政治斗爭的主題,然而在這些男性形象的背后。某些女性形象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覺醒,她們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她們要么是男性的助力,要么就是捍衛家庭安全的主力。例如諸葛亮之妻黃氏,作者雖然沒有正面描寫其具體的事跡,但也在第一百七十回中介紹其多次利用其精通的天文地理知識幫助諸葛亮。通過諸葛父子來襯托這位女性的智慧與美德,這種智慧與美德已經屬于中國傳統女性相夫教子優秀品質。又比如辛毗之女辛憲英,在歷史著名的高平陵之變中,勸誡弟弟辛倘勿失君臣之義,最終保全了全家人的性命,辛憲英所具備的這種大義高風,與書中男性形象的大義之氣相比也絲毫不遜色。而孫翊之妻徐氏,在丈夫孫翊被叛將所殺,則充分利用了其自身的智慧來誅殺叛將,一方面保證自己不受屈辱,一方面為夫報仇,更是替國家消弭了一場可能會影響國家前途的禍事。作者通過對這些女性形象或賢能、或智慧、或大義高風等優秀品質的描寫,在肯定了女性也擁有不亞于男性的見識與智慧的同時,也傳達出了其自身遠超當時社會主流思想的觀點。也正是這種積極正面的女性形象描寫,為《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名著增添了更豐富的文學價值。
三、總結
《三國演義》作為成書于封建時代的一部文學巨著,作者在對將近百年的政治軍事斗爭描寫中,穿插著大量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要么對時事進行積極的推動,要么以一己之力保全家庭。她們在亂世之中所表現出來的忠義、賢能、智慧以及勇決,絲毫不遜色于那些名流千古的英雄豪杰。作者正是通過這種積極的態度,以正面描寫的方式肯定了女性所具有優秀的品質。不但打破了當時社會主流觀點對女性的慣性認識,也體現出了作者遠超社會的思想觀念,最終讓《三國演義》這本文學巨著體現出了超越時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聶春艷.論《三國演義》女性觀及其成因[J].神州,2017(26):6-7.
[2]尤瑩.《冰與火之歌》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比較[J].長江叢刊,2016(21):34-34.
[3]易思平.道教女性觀與《三國演義》之女性形象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0):1-2.
[4]孫鑫博.毛本《三國演義》“才與節合”的女性觀及其政治文化意義[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8(1).
[5]篙帆.文藝闡釋學視域下的“第二性”淺析——以《三國演義》為例[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