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日益洶涌的全球化大潮和即將到來的2018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目前武漢市的公示語翻譯錯誤已嚴重影響了武漢的國際形象。武漢市公共場所英文標識的錯誤多表現為語法和用詞錯誤,中文式英譯,語義模糊、指令不清楚,隨意翻譯、意圖被歪曲,信息度不當以及語氣不和諧。筆者建議建立相關語料庫,建立統一的國際化標志語數據庫,及時增加更新,供相關部門免費取用。
【關鍵詞】公共標識語;英文翻譯現狀;建議
【作者簡介】喻娟(1988.01-),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武漢商學院中西方語言文化研究中心,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公示語是指公開和面對公眾,告示、指示、提示、顯示、警示、標示與其生活、生產、聲明、生態休戚相關的文字及圖形信息。公共標識語的翻譯作為外宣翻譯的一種,是城市的門面工作,既代表城市的形象,又代表國家的形象。作為“全國文明城市”以及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舉辦城市,武漢越來越聚焦全世界的目光,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發展正在逐步向世界級城市看齊。因此,武漢在車站、醫院、公園、銀行等公共場所和指示性路標均配有中英文對照的標識語,這對于提升城市的國際化形象和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確有諸多益處。然而,筆者經過實地考察和參考武漢城市留言板發現,我市的一些標識語的英文翻譯存在不規范或錯誤的現象,值得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以下是筆者總結的六點問題:
一、語法和用詞錯誤
英語標識語的語法和用詞錯誤指的是標識語中出現了拼寫、大小寫或是搭配不當的錯誤。出乎筆者意料的是,這種錯誤還比較常見,比如一個路標上將武漢國際會展中心 翻譯成“Wuhan Internacional Konference & Exhibicion Center”,僅就拼寫而論,這五個單詞中就有三個單詞有拼寫錯誤(Internacional 應為International,Konference應為Conference,Exhibicion應為Exhibition);江夏中央公園里的指示牌中的“耀楚廣場”被翻譯成了“YAO CHU PARK”,首先每個字母都大寫了不符合一般翻譯書寫規則,其次原文“廣場”翻譯成了“PARK”,翻譯不準確,“廣場”應翻譯為“square”更合適。另外,地鐵站內的英文提示音:“感謝您的配合。”應該是“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而講解員卻將cooperation讀成了corporation。
二、中文式英譯
中文式英譯的問題主要是指標識中應該翻譯成英文的卻用拼音代替或是完全按照漢語的思維模式去將標識語翻譯成英文,從而使得標識語失去了本應起到的指示作用。例如,武漢的七千余塊路名牌中,有些完全是純拼音,沒有明確的標識目的,如“大岔路”翻譯成了“DACHA LU”,“河露街”翻譯成了“HELU JIE”;江夏中央公園里的指示牌中的“山湖舞臺”翻譯成了“SHAN HU WU TAI”,不僅將每個字母都大寫,還將“舞臺”翻譯成“WU TAI”,顯得不倫不類,建議改為“Shanhu Stage”;公交車上上車門對應的英文標識是“UP”,下車門是“DOWN”,這對于外國友人來說完全是不知所云,應將上車門改為“Entrance”,下車門改為“Exit”。
三、語義模糊、指令不清楚
語義模糊、指令不清楚指的是由于在翻譯英文標識語時未能充分考慮英文標識語的語境而導致單詞或是短語的選擇不當,從而使得英文標識語的語義不夠清楚明了。例如,黃陂的土黃公路上有一塊路標牌上將“天耕生態園”翻譯成“Day With Ecological Garden”,外國讀者看到這樣的指示語,定然會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該指示語想要作出怎樣的指令,這里建議將其翻譯成“Tian’geng Ecological Garden”,既言簡意賅,又清晰明了。另外,有游客在參觀二七紀念館時,發現樓梯上的提示語“小心跌滑”翻譯成了“Careful Fell.”,且不說該指令語存在的語法錯誤(careful是形容詞,應該用來修飾名詞,而fell卻是動詞),這樣的指令存在的指示意義也幾乎丟失,紀念館最終決定將“小心跌滑”改為“當心跌滑”,并翻譯成英文“Caution Slippery.”
四、隨意翻譯、意圖被歪曲
隨意翻譯、意圖被歪曲是指翻譯時并未認真檢查英文指示語的準確性而造成了中英文指示語不對應或是歪曲原中文指示語的意圖。如光谷火車站11號線B出入口外面的站牌上,中文標注的是“往左嶺”和“往光谷火車站”,但漢字下面的英文標注卻為7號線的站點,分別為“To Yezhihu Station”(野芷湖)和“To Garden Expo North Station”(園博園北站),這完全是譯者未經認真思考的結果。中山公園的指示牌上將“出口”翻譯成了“export”,雖然中英文在單詞層面上是對應的,但不符合這里的指示意圖,應翻譯成“exit”。東湖綠道八一游泳池附近的某個公共廁所內“工具間”對應的英文是“between tools”,讓人啼笑皆非,建議改成“Toolroom”。
五、信息度不當
信息度不當指的是由于在翻譯指示語的過程中出現漏譯或重復翻譯的情況而造成中英文指示語的信息量不對稱的情況。例如,地鐵二號線部分列車上的指示語“取下安全錘”,英文提示寫的是“take out”,這里很明顯將“安全錘”的信息給漏掉了,應翻為“take out the hammer”;光谷廣場珞喻路世界城廣場地圖上,漢口站、武昌站、武漢站的翻譯都出現了漏譯的情況,漢口站的英文翻譯是“Hankou Station”,應該翻譯成“Hankou Railway Station”,其他火車站以此類推;而有市民在天河機場的T3航站樓發現其英文標志被譯作“T3 Terminal”,這里的“T”就是“Terminal”的縮寫,因此這里就是出現了信息重復的錯誤,應當譯為“Terminal 3”或簡寫為“T3”。
六、語氣不和諧
語氣不和諧指的是有些標識語未充分考慮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而造成的語氣不恰當的現象。比如公園里面會將“請勿隨意采摘花朵。”翻譯成“Don’t Pick the flowers”,語氣過重,可能會給游客帶來不大舒適的感覺,建議改為“Take Care of the Flowers, Please.”,語氣委婉,符合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習慣。
除了以上總結的問題,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地名的翻譯存在不統一的問題。比如對“大道”的翻譯,城管主導的標志語譯作“Avenue”,而地鐵集團的翻譯是“Boulevard”,同一個中山大道,就有Zhongshan Avenue和Zhongshan Boulevard兩種說法,單從單詞上看是對的,但會造成地名的混亂。《譯寫指南》中指出,“大道”翻譯為“Boulevard”“大街”翻譯為“Avenue”。目前,武漢國際化標志語由城管部門牽頭負責,涉及外辦、公安、旅游、教育、衛生等多部門,各個部門之間可能就會由于缺乏溝通而導致同一地名存在多個譯文的現象。
公共標識語是城市發展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名片,公共標志語翻譯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城市的對外形象,因此研究城市公共標識語的翻譯問題勢在必行。針對以上提到的問題,筆者建議,我市可利用軍運會的契機讓市外辦牽頭對我市的標識牌進行一次大清理,對我市主要公共場所的標識牌,包括沿街商鋪、廣告、路標的英語翻譯進行全面的清理、檢查、登記和糾正工作。也可以與我市的各大高校合作,發動我市大學生的力量來集中對我市著名旅游景點和公共場所對英文標識語的準確性和規范性進行核查。另外,還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在全市層面建立統一的國際化標志語數據庫,及時增加更新,供相關部門免費取用。這樣既減少了各部門翻譯的精力投入,避免重復勞動,又能規范統一。
參考文獻:
[1]呂和發.公示語的功能特點與漢英翻譯研究[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5(2):21-35.
[2]杜璇.城市公共標識語的翻譯現狀與對策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