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華
摘要:隨著社會工作等因素給每個個體造成的身心壓力的加劇,許多產婦都在分娩之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狀態。這一產后抑郁作為一種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的心理疾病,其不管是對產婦自身的產后恢復,還是對于嬰兒和母親之間的連結,都有著莫大的損害。當產后抑郁水平不斷上升時,產婦甚至有可能會選擇以自殺的方式來結束生命,不管是對嬰兒還是其整個家庭乃至社會而言,所造成的動蕩都是不言而喻的。而經過了相關領域的多年探究,我們可以得知,包括產婦的受教育程度及其性格以及婚姻狀況等在內的社會心理因素,都是會對其產后抑郁的發作產生不容小覷影響的重要因素。而針對這些問題,必須及時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以此來幫助產婦更快地度過難關。
關鍵詞:產后抑郁;社會心理因素;心理護理研究;婚姻狀況;母嬰關系
引言:
一般來說,女性在生產之后,由于其身體和心理發生的雙重變化,因此,很容易出現與以往不同的心理情緒狀態,在大多數時候都表現為情緒的低落。而當這一現象持續時間及程度超過了一定界限的時候,就會演變成臨床上的產后抑郁癥,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產婦都會有情緒低落的強烈感受[1]。這些情緒不僅包括自我懷疑、自卑、焦躁等等心理上的狀態,除此之外,還會表現為身體上的失眠、無力和疼痛等狀態,在這樣的前提下,產婦和嬰兒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十分緊張。而近年來這一疾病在我國越來越高的發病率,更是使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因此,只有對形成這一疾病的各類因素進行深刻地探究,并借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才能夠為我國的產婦提供更好的身心恢復環境[1]。
1.產后抑郁發病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
在多項容易引起產后抑郁的因素當中,實踐論證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社會心理因素[1]。環境因素會在不同個體的不同解讀之下對個體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尤其是在當前這一女性社會壓力較大的時代背景之下,許多工作女性由于選擇生產所必然要面臨的社會心理壓力,再加上其本身較為敏感的性格,因此就很容易形成產后抑郁的狀態。除此之外,年齡較高的產婦也是很容易出現產后抑郁的群體,這和其需要承擔的身體疼痛以及社會壓力息息相關。其次,有研究表面,產婦的受教育水平與其抑郁水平之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接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其就能夠更好地進行自我的情緒排解,因此也就不容易輕易產生抑郁的情況[1]。再者,當產婦面臨著較大的經濟壓力,或者是處于單親撫養孩子的狀態下的時候,其發生產后抑郁的概率也是較高的。總的來說,如果產婦在懷孕和生產的過程之中,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且其人際關系薄弱,沒有良好的負面情緒疏解通道,就會很容易出現產后的抑郁[1]。最后,當在懷孕一年之前左右的時間段內,經歷過負性事件的孕婦,相比于普通的孕婦,更容易在產后患上抑郁癥,其概率大約為后者的三倍之多[2]。
2.產后抑郁的心理護理研究分析
2.1心理支持法
許多孕產婦在面臨生產問題的時候,往往由于未知而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恐懼,這時候如果未能對其恐懼進行有效的排解,就很有可能會在產后發展成為不同程度的抑郁狀態。因此,在懷孕期間,對孕婦進行全面的分娩知識普及,有著極大的意義。這些普及的知識應當包括且不僅限于對待孕期身體不適的正確方法,以及相關的分娩知識等等。除此之外,當孕婦存在心理上的不適的時候,不能使其一味地壓抑自己,而應當采取有效的方式,對其加以引導,使其能夠傾訴自己內心的想法,排解心中的負面情緒。在這一過程中,孕婦能否獲得其家人的支持,將會對其產后的抑郁水平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孕婦家屬必須時刻關注其情緒,并且使其能夠獲得足夠的社會心理支持,而不是獨自面對生產的恐懼和焦慮。
2.2認知行為干預
根據認知行為理論的觀點,孕產婦之所以會在產后出現抑郁的心理狀態,與其對客觀現實歪曲的解讀方式有著密切的關聯。由于孕期和產后的婦女心理較為敏感,因此,其相較于普通時期,更容易對周圍發生的事件進行錯誤的解讀,并由此而產生焦慮、抑郁等負向的情緒,威脅其身心健康及其與嬰兒之間的關系[2]。此時如若能夠采用積極的認知行為干預方法,使孕婦能夠直面自己思維方式當中的不合理之處,就能夠加速其走出抑郁的進程。
2.3團體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最大的好處就在于,相較于一對一的心理治療,其能夠通過構建一個產婦之間互動的圈子,來使其獲得更多的心里安慰和社會支持,讓每個患上產后抑郁的產婦不再覺得自己是被世界孤立的。而團體心理治療主要也是通過對于產婦當下情緒狀態以及想法還有觀念等的關注,使其能夠以活在當下的方式,不斷地、深入地關注和看到自己的思維以及行為模式當中的不合理之處,從而在團體改變的氛圍當中,得到更進一步的轉化[3]。
3.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不斷開放,我國的女性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生產壓力,尤其是在當前女性在社會中承擔著不亞于男性的工作壓力的前提下,生產對其而言就成了一件很容易帶來生活工作失衡的事件。因此,近年來我國的產后抑郁發病率居高不下[3]。且許多產婦都由于得不到家屬親人的社會支持,而無法及早地從這一心理狀態當中走出來。只有采用上述的各類方式對產婦加以開解,才能夠幫助其更快地從產后抑郁的困境當中獲得心靈的解放[3]。
參考文獻:
[1]李麗君,胡衛疆,高雅坤,等.產后抑郁相關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7,9(5):19-21.
[2]鄒冬穎,王曉蕾.關于產后抑郁癥的原因分析及心理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3(22):286-287.
[3]郭玲.淺談產婦產后抑郁的相關因素分析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34):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