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自素
摘? 要:幼兒園是孩子們接受啟蒙教育的天地,在這里的每一項活動都成了教育孩子的重要環節。如何在幼兒園大班開展的游戲活動中融入數學教育,使得孩子在玩游戲和享受生活的過程中學到充足的數學知識,使得孩子既能夠開心游戲快樂生活,又能夠對數學有一個初步了解,是幼兒園大班老師需要在教學和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實踐的話題。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有效結合活動
孩子接受數學教育應該從幼兒園開始,是幼兒園大班教學和活動的重要形成環節,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更直觀地了解世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在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中,幼兒園教育應當聯系孩子的實際生活,孩子要能從游戲和生活中感受數學的存在和樂趣,初步形成關于數字數量的意識。因此,幼兒園大班老師要在遵循新課標改革要求的前提下,有效設計和實施幼兒園大班數學游戲活動,使得所有孩子都能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認識數學、感受數學,建立初步的數學邏輯框架。
一、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遵循理念
1.傾聽孩子想法,鼓勵動手實踐
不管在哪個階段,老師都要把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幼兒園大班的老師和學生也一樣。在日常的數學教育活動中,可能有的老師覺得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年齡過小,所以會下意識地對孩子的自主游戲環節進行干預。比如在提供基本的教學工具、教授使用方法給孩子之后,會不斷監控孩子的操作過程,一旦有失誤的地方立即進行干預糾正。其實這樣反而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任何游戲設置的初衷都是孩子自主探索、自我糾錯,無論正確與否,動手操作的過程都十分重要。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為了活動的有效性,幼兒園大班老師應當充分傾聽孩子的想法,設計符合孩子意愿和需求的數學教育活動,同時還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進入其中,通過操作促進自己的思維和意識的形成。
2.分組形式多樣化有活力
在幼兒園大班數學的教育活動進行中,老師不能為了方便恪守成規,每次都采取一樣的分組方式,這樣不利于數學活動的變通性。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劃分成大組、小組進行數學游戲。比如在邏輯推理1——回家之路一節,小老鼠要回家,有紅藍綠3條路,小朋友幫助小老鼠找出最近的回家之路。老師可以將孩子們分成3人為1組的小組,一個孩子負責一條路線長度的計算,最后3個孩子將結果進行匯總:紅色路13格,藍色路11格,綠色路9格,因此最近的回家之路就是綠色路。通過分組可以使得孩子的學習壓力減輕,更好地享受來自數學游戲來自同伴交流的樂趣,同時適當的學習任務也保證了孩子的參與度,更有利于數學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提高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活動有效性的方法論
1.寓教于樂,結合數學和游戲
在開始數學教學之前,老師可以通過設計游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邏輯推理12——串珠子一節,樂樂想串兩串一模一樣的手鏈送個媽媽,教師可以在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之前,設計串珠子的游戲:老師準備大量顏色不同的大顆粒木珠和穿繩,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串自己喜歡的手鏈,在串完自己的手鏈之后,可以自行尋找1個小伙伴進行組隊,互相串和對方一樣的手鏈,在完成2項任務之后可以獲得手鏈作為獎勵。邏輯推理題可能因為題目復雜的問題很難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而合理地設計游戲可以降低孩子對數學的抵觸心理,使得孩子愛上數學,更好地配合老師進行數學游戲。
2.考慮孩子發展差異
不同孩子的生理心理發育水平都不同,因此在設計數學教育活動時,要考慮所有孩子的差異性,設計出適合群體人數最多的活動,對于能力較強或較弱的孩子,老師也可以適當增加或減少這些孩子的活動任務。能力強的孩子在完成活動任務之后可以到老師這里來領取新的活動任務卡,繼續深入數學教育活動;能力弱的孩子可以申請分步完成,將復雜的數學教育活動變成簡單且可操作的幾個環節,減少孩子的認知困難,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3.拉近數學與生活距離
老師可以適當組織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帶領孩子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比如像數學游戲15——開心大搜索,老師可以組織孩子去動物園,設計1張動物數量調查表,布置給孩子調查動物數量的任務,在游園結束后上交數量統計表。通過現實生活中的逛動物園的活動,改變了以往平面的數學教學形象,使得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活動有了深度和廣度,不僅讓孩子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和學習的樂趣,而且還增長了關于動物的見識和數量的認知,從生活中學習到了數學。
三、結束語
幼兒園是孩子夢想起步的地方,也是數學接觸的初場所,因此老師要更好地利用教材組織數學教育活動,確保教材的充分使用和課外知識的有效引用,從而創造出一種新型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游戲模式,同時也積極總結自身經驗,分析出活動的有利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創新出更豐富多變的數學教育活動,使得孩子更好地享受游戲和生活享受數學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金敏利.創新幼兒園大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6):72-72.
[2]李鳳娥.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探究[J].考試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