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一個憨憨的可愛男孩。他為人簡單直爽,但就是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所以課堂上偶爾竊竊私語、發發呆,腦袋里編織著窗外的小故事都是挺常有的事情。堂聽十個錯八個,考試吊車尾,作業龍飛鳳舞……學習的這些方面,說起來他也樣樣都沾邊。科任老師一談起他呀,常常不大爽快。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幫他補習,他又特別不走心,今天補,明天忘的。你一教育,他漫不經心地一句“沒辦法,我就這樣”,自然也消耗著老師們的熱情。
小李其實是一個品性純正的孩子,我總想努力在學習上拉他一把。面對科任老師三不五時來跟我反映他糟糕的學習情況,我總拜托她們能在學習上給予小李更多的耐心。只是,小李的學習態度,終究避免不了他跟科任老師之間碰撞出了火花。
那天上午第二節,英語課還上不到一半,班長就匆匆跑來辦公室告訴我:“老師老師,您快到班里來,小李跟老師起沖突了!”不得了了,這小孩平時不是挺聽話的嗎,怎么居然敢和老師對上了。剛接收到這個訊息時我特別生氣!當堂跟老師頂嘴,不聽從老師的命令,耽誤整個課堂,這是多么嚴重的問題!我心中憋著一股氣,就想立刻到教室好好教育一下他,順帶震懾一下其他的學生,畢竟這可是對老師、對課堂極大的不尊重。我們班一定要杜絕這樣的言行!我一路大步走上教室,一路在想,我該怎么嚴肅處理。可是,當我走到教室門口,看到英語老師烏云密布的臉,其他同學一副看小李“災難降臨”的面容,還有小李強撐著倔強的樣子,我突然吊著的這口氣就泄下來了。
他們就像一面鏡子,讓我看到自己剛剛的神色,如果我此時再對小李大聲呵斥、嚴肅處理,眾目睽睽之下,他會受到幾重傷害。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或許,我應該換個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把他帶出教室,帶到了一個好地方——一個孩子們好奇、想去又不能去的地方——教學樓頂的天臺。我帶著他逛了逛這個“令人向往”的地方,然后挑了一個陰涼的角落面對面席地而坐。清涼的風,吹散了積壓在胸口的怒火,也撫平了他內心的焦躁。“愿意和老師說說剛剛發生的事情嗎?”就這樣,在輕風中,他慢慢地敞開自己的心扉。“老師很好奇,你怎么會在課堂上和老師頂嘴,違抗老師的命令呢?我一點也不相信這是你會做出來的事情。”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我也不催,只是靜靜地看著他,期待他誠摯的回答。他望著我,漸漸地,眼眶有些泛紅。
“是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嗎?”
“因為英語老師總是批評我,她總是說我這里不對,那里不好,我有時候明明有進步,但是她都沒看到……”
看著他委屈的小臉,我無比慶幸自己剛剛沒有沖動地批評他,才讓我有機會聽到了他的心聲,找到問題的根源。
我耐心地開導他,告訴他英語老師課后在眾老師面前對他點滴進步的驚喜和夸贊,讓他明白老師只是課堂對他提出嚴格的要求,并不是故意針對他、批評他、不看好他。
在我們貼心的交流中,我指出他此行的不當,也答應他會跟英語老師傳達他的想法,最后小李也承諾會主動在課后和英語老師道歉。
在這舒心的輕風里,我們結束了這次愉快的談話。
第四節課下課,當我帶隊放學時,有個孩子帶著羨慕的小眼神湊過來對我說:“老師,小李真好,您怎么批評他還帶他去天臺,我也好想去……”
我禁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心底里特別高興。我知道這一次的教育方式我用對了。天臺之約,讓小李坦誠地直面自己的錯誤時,也保護了他的自尊,維護了他在班級中的形象。
此后,隨著我們日益增加的鼓勵和表揚,小李在學習上的進步越來越明顯。我知道,這一切,都源于那次天臺上的聊天。看著他日益發亮的小眼神,我也知道,他對我的敬愛之情更濃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確,孩子們因愛而更加努力,我們老師,也因愛而學會用更恰當的方式更好地實現教育。
我們,都因愛而成長。
作者簡介:
方瑩玲(1992.6),女(漢族),廣州市,番禺區麗江小學,小學語文教師,番禺區北片特色班主任工作室成員,曾獲番禺區北片中小學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獲一等獎。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麗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