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熳廷 王小軍 劉明朝 王炳軒



摘要: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大規模經濟開發雙重因素的交織作用下,我國水資源情勢日趨嚴峻。因此,國家出臺了系列的法律、政策和規范,從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兩個方面加強水資源管理。在建立用水總量與用水效率控制評價指標的基礎上,以國家水資源公報發布數據為2個依據,對長江流域相關19個省區2016年的用水總量與用水效率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表明:① 江蘇和安徽兩省未能完成用水總量控制目標,主要是由于其工業用水效率較低所致;② 江蘇和甘肅2個省未能完成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這一用水效率控制指標;③ 所有省區的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均達到了國家要求;④ 在長江流域相關19個省區中,共有16個省區同時完成了用水總量與用水效率的控制目標,占總數的84.21%。
關?鍵?詞:用水規劃管理; 用水總量控制; 用水效率控制;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 長江流域
中圖法分類號: TV213.4?文獻標志碼: A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9.01.016
1?研究背景
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1-3],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大規模經濟開發雙重因素的交織作用下,我國水資源情勢日趨嚴峻[4-5]。為此,國家于2011~2013年相繼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等政策和規范[6-8],從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兩個方面加強對水資源管理的力度,并明確了2015年和2030年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以及2015年的用水效率控制目標。為了使“用水總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能夠有法可依,國家于2016年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五章——“水資源配置和節約使用”中明確規定:國家對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9]。
長江流域橫跨西南、華中、華東3個經濟區,是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10-11]。長江是我國水資源最為豐富的河流,其流域總面積為180萬km2,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5,2016年,其水資源總量為?11 947.07?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11 796.72億m3,地下水資源量為2 706.47億m3,地下水資源與地表水資源不重復量為150.35億m3),2016年的用水總量為2 038.62億m3[12]。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比如:王浩[13]對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探討;李慶航等[14]對長江流域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進行了研究;劉淋淋[15]對“三條紅線”的控制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汪黨獻等[16]對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制定與制度建設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研究;范世香等[17]對漢江流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實施方法展開了研究,但是對長江流域相關省區的用水總量控制落實情況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
綜上所述,為評估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的落實情況[18-21],本文以長江流域相關省區(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貴州、甘肅、陜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和福建共19個省區)為例,依據2016年《中國水資源公報》中的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數據,建立了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并對其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的控制落實情況進行了評估分析。
2?評價指標體系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中,明確規定了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2015,2020年和2030年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以及2015年的用水效率控制目標。
2.1?用水總量控制評價指標
各省區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是以其2015年和2020年的控制目標值為基準,使用線性內插法計算得到的。第?i年(2015
W?i目標?=W?2020目標?-W?2015目標?5(i-2015)+W?2015目標???(1)
式中,?W?i目標?為第i年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W?2015目標?為2015年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W?2020目標?為2020年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
用水總量評價指標以超標率來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P=Wi-W?i目標?W?i目標?×100%??(2)
式中,?P表示超標率,若P>0,則表示水資源使用總量超過了國家用水總量控制標準,P值越大,表示超標越多,用水總量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若P≤0,則表示水資源使用總量沒有超標,P值越小,表示用水總量控制情況落實的越好;Wi表示第i年的實際用水總量?,億m3。
2.2?用水效率控制評價指標
在《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中,用水效率控制目標是以2015年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比、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來衡量,并沒有給出2015年之后的用水效率控制目標。因此,本文在進行用水效率評估時,采用以下兩個指標來評價用水效率的落實情況。
(1)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效率評價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E?萬元?=W?萬元2010-W?萬元?W?萬元2010?×100%-E?目標?(3)
式中,?E?萬元?為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用水效率的評價指標;W?萬元?為評價年份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m3;W?萬元2010?為2010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m3;E?目標??為201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百分比的控制值。
(2)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用水效率評價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Eα=α-α?目標2015?α?目標2015?×100% ?(4)
式中,?Eα為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的評價指標(Eα>0,表示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得到了落實,而且該值越大表示其落實情況越好,反之就越差;Eα<0,表示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沒有得到落實,而且越小表示落實情況越差);α為評價年份的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α?目標2015?為2015年的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的國家控制目標。
3?用水總量控制落實情況評估
通過對式(1)~(2)進行計算,即可得到2016年長江流域相關19個省區的用水總量落實情況,具體如表1所示。表1中,W?2015目標?、W?2020目標?、W?2016目標?和2016年的實際用水量的單位均為?億m3。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16年,長江流域相關的19個省區中,江蘇和安徽2個省未能達到用水總量的控制目標,占10.53%;其他17個省區的用水總量控制均得到了良好的落實,占長江流域相關省區數量的?89.47%?。
(1) 就2016年的實際用水總量而言,安徽省超控制目標6.51%,江蘇省超控制目標12.94%(主要是由于其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較大所致),這2個省的用水總量控制沒有得到落實。
(2) 其他17個省區中,青海、云南和浙江3個省的用水總量與控制目標相對而言要低20%以上,說明其用水總量控制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3) 西藏、重慶、湖北、上海、貴州、陜西、河南和福建共8個省區的用水總量低于控制目標的10%~20%,說明其用水總量控制得到了良好的落實。
(4) 四川、湖南、江西、甘肅、廣西和廣東6個省的用水總量低于控制目標的10%以內,說明其用水總量控制得到了落實。
依據本文提出的計算方法,2016年全國用水總量小于控制目標的5.92%,長江流域相關的19個省區中,有11個省區優于全國平均控制水平,占長江流域相關省區數量的57.89%。
4?用水效率控制落實情況評估
4.1?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用水效率
根據公式(3)進行計算,可以得到長江流域相關19個省區2016年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百分比的落實情況,具體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就長江流域相關19個省區的2016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而言,江蘇和甘肅2個省未能達到國家用水效率的控制指標,其他17省區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標均得到了落實。
(1) 貴州省的落實情況最好,其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過了目標值?34.16%?,說明用水效率得到了非常好的落實。
(2) 青海、西藏、重慶和湖北4個省區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過了目標值20%~30%,說明用水效率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3) 四川、云南、安徽、廣西、廣東、浙江和福建7個省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過了目標值10%~20%,說明其用水效率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4) 湖南、江西、上海、陜西和河南5個省區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過了目標值10%(以內),說明其用水效率得到了落實。
2016年,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過了目標值11.33%;長江流域相關的19個省區中,有10個省區優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占長江流域相關省區數量的52.63%。
4.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利用公式(4)進行計算,可以得到長江流域相關19個省區2016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的控制落實情況,具體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長江流域相關的19個省區2016年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均得到了落實。
(1) 廣西2016年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超目標值6.00%,是19個省區中落實最好的省份;其次為江蘇省,超目標值4.31%。
(2) 云南、湖南、江西3省超目標值3%~4%。
(3) 西藏、四川、安徽、貴州以及廣東5個省區的超目標值為2%~3%。
(4) 重慶、湖北、甘肅、陜西、浙江以及福建6個省區超目標值1%~2%。
(5) 青海、上海、河南超目標值小于1%。
2016年,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平均超目標值2.26%,長江流域19個省區中,有10個省區優于全國平均值,占長江流域相關省區數量的52.63%。
5?結論與建議
5.1?結 論
(1) 就2016年長江流域相關19個省區的用水總量落實情況而言,江蘇、安徽2個省未能完成用水總量控制目標,主要都是由于其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較大所致,雖然安徽省2016年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有了較大幅度的降低,但相比于全國平均值而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他17個省區的用水總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實。2016年,長江流域用水總量得到落實的省區數量占89.47%。
(2) 就2016年長江流域相關省區的用水效率落實情況而言:① 農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實;② 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相比2010年有所下降,江蘇和甘肅2個省未能完成用水效率控制目標,其他17個省區的用水效率控制均得到了有效落實。總體而言,2016年長江流域用水效率得到落實的省區數量占89.47%。
(3) 2016年,長江流域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同時得到落實的省區有16個,占總省區數量的?84.21%?。整體而言,長江流域相關省區的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均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5.2?建 議
(1) 推進流域用水總量及用水效率控制目標。雖然國家出臺了各個省區的用水總量及用水效率的控制目標,而且各省區也逐漸把用水總量及用水效率控制指標依次分配到了市、縣級行政區,但是國家并沒有對各個流域的用水總量及其用水效率給予明確的規定,顯然是不利于流域管理機構對流域內用水總量及用水效率的管理。
(2) 推進用水總量控制目標中水源的劃分。地下水超采造成的環境問題、地質問題逐漸突顯,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因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面沉降現象以及地下水加速污染的問題[18-20],因此,亟需控制地下水的使用量。雖然有些省區在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向市、縣級行政區分解的過程中,對地下水資源量的使用上限做出了規定,但是國家并沒有出臺明確的規定,這樣顯然不利于對地下水資源的使用管理。
(3) 加快推進水權制度建設及水權轉讓改革。應加快推進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和水權轉讓制度改革,這樣將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21],使人們自發地使用節水器具、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并最終達到用水總量控制的目的。
(4) 本文構建的評價方法簡單高效,易于操作而且結果較為可靠,但是不同省份有不同的雙控實施方案和計劃,影響評價結果的因素較多,建立一套多參數的綜合評價體系將是下一步工作的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王瑗,盛連喜,李科,等.中國水資源現狀分析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8(3):10-14.
[2]夏軍,蘇人瓊,何希吾,等.中國水資源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8,23(2):116-120.
[3]何曉光,梁曉輝,黃玖立.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3,9(1):33-35.
[4]劉昌明,劉小莽,鄭紅星.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問題的探討[J].科學與社會,2008(2):21-27.
[5]金興平,黃艷,楊文發,等.未來氣候變化對長江流域水資源影響分析[J].人民長江,2009,40(8):35-38.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J].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報,2011,2(1):1-4.
[7]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2(6):4-7.
[8]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的通知[J].中國水利,2013(1):7-9.
[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
[10]王孟.長江水資源保護與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研究[J].人民長江,2015,46(19):75-78.
[11]楊萬鐘.上海及長江流域地區經濟協調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2]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資源公報[M].武漢:長江出版社,2016.
[13]王浩.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關鍵技術支撐探析[J].中國水利,2011,28(6):28-29.
[14]李慶航,錢凱霞,肖昌虎,等.長江流域用水趨勢及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研究[J].人民長江,2012,43(2):12-15.
[15]劉淋淋.基于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16]汪黨獻,酈建強,劉金華.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制定與制度建設[J].中國水利,2012(7):12-14.
[17]范曉香,高仕春,王華陽,等.漢江流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實施方法研究[J].人民長江,2015,46(13):8-12.
[18]金愛芳,李廣賀,張旭.地下水污染風險源識別與分級方法[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2,37(2):247-252.
[19]楊彥,于云江,王宗慶,等.區域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方法研究[J].環境科學,2013,34(2):653-661.
[20]陳飛,侯杰,于麗麗,等.全國地下水超采治理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11(3):3-7.
[21]楊得瑞,李晶,王曉娟,等.水權確權的實踐需求及主要類型分析[J].中國水利,2015(5):5-8.
引用本文:尚熳廷,王小軍,劉明朝,王炳軒.長江流域省區用水總量與用水效率控制評估[J].人民長江,2019,50(1):84-88.
Assessment on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efficiency in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of Yangtze River Basin
SHANG Manting1, WANG Xiaojun2,LIU Mingchao3,WANG Bingxuan2
(1.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29,China;3.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arge-sca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has released a series of laws, policies and standard to strengthe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efficiency control, using the data published by the State Water Bulleti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201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 failed to control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due to the low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Jiangsu and Gansu Provinces failed to complete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control index in term of ten thousand yuan industrial added value water consumption.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farmland irrigation water in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are all up to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16 provinces and regions simultaneously completed the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efficiency control targets, accounting for 84.21% of the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Key words:?water consumption planning management;total water consumption control;water use efficiency control;the most stric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Yangtze River ba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