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偉
數學作為我國教學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一直備受教師的關注。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數學一直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限制了學生在課堂的思維發展,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一直很不理想。我在仔細研讀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四種學生感興趣的數學教學策略,以期為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一、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由此可見,疑問是思考的源泉,思考是學習的前提。基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自主解決數學問題。一般而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主要為將問題情境故事化、將問題情境生活化。下面,我將舉例進行介紹。
比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這節課時,我先為學生講述了一個關于除法的小故事,即:豬八戒去花果山做客,碰巧孫大圣不在,于是花果山的小猴子們便替孫大圣招待豬八戒。這時,一位猴管家為豬八戒準備了100個大仙桃,八戒客氣地說道:“俺八戒怎好意思一人獨享美食呢?大家一起吃吧!”可是花果山一共有30只猴子,這桃子該怎么分呢?這時八戒腦子一轉,說道:“100÷30=3……1,你們每人吃3個,我吃一個便好。”花果山的猴子們都感激涕零。待到孫大圣回來后,猴子們都感激地向孫大圣講述豬八戒如何之好,大圣大怒說道:“好個呆子,得了便宜還賣乖。”小猴子們紛紛不解,大圣為何這么說呢?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通過這樣的方式,引發學生對除法余數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組織課堂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游戲活動相結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小學數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數學游戲雖然有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但是教師還應發揮自己對課堂的主導作用,嚴格控制游戲的時間和課堂的進度,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授學生背誦乘法口訣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背誦的積極性,我在教學時組織學生開展了“數青蛙”游戲,這個游戲的規則為:10個學生一組,小組的第一個學生開頭說:“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第二個學生要緊接第一個學生說:“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第三個學生要緊跟第二位學生說:“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在此期間,其余學生充當裁判,當有學生說錯就淘汰,每個小組剩的最后兩名學生再次比賽,得出“數青蛙”游戲的冠軍。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復習乘法口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在教學《因數與倍數》這節課時,我安排了6名學生參與游戲。游戲的規則為:每個學生抽取一張卡片,認為“自己”是因數的站在教室左側,認為“自己”是倍數的站在教室右側,認為“自己”既是因數又是倍數的站在教室中間,并說出自己這樣站位的理由,如:一個學生抽取的卡片為12,她站在了教室中間,這時她就要說出12既是因數也是倍數的理由,即:12是1、2、3、4、6、12的倍數,也是24、36、48等數的因數。通過這樣的方式,考查學生對因數和倍數的認識,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進行實踐操作,培養學生思維
小學生受年齡的限制,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在學習抽象性的數學問題時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應用。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引導學生實踐操作的方式,將教學內容直觀化、具體化,這樣既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對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圓柱與圓錐》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直觀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的體積關系,我為學生準備了細沙,要求每個學生都制作一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自主探究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系。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為:將圓錐中盛滿細沙倒入圓柱當中,看幾次可以將圓柱填滿。經過了多次的實踐操作之后,學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圓柱是圓錐體積的三倍。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直觀理解了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的體積關系,對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四、應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形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并呈現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通過視頻、微課、動畫、圖片等手段,將復雜的數學內容變得簡單,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以突破教學難點,促進學生的理解;第二,信息技術可以突破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這節課時,為了使學生直觀觀察圖形的旋轉點、旋轉角度和旋轉方向,我借助多媒體,以動畫的方式為學生進行了詳細的展示,這樣學生可以在觀察教師操作的過程中自主總結旋轉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對于提升“旋轉”的教學效果有重要的意義。再比如:數學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運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在學習平臺上提前為學生發布導學案,讓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自主預習,如果遇到疑惑的問題,可以在平臺上留言給教師,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突出重點,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一件事充滿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會積極地去探索、研究。因此,要想構建有趣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就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以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態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