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群文閱讀是指以某個形式為主題,通過有目的地閱讀,增強閱讀效果的一種閱讀方法。群文閱讀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質量,有助于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運用群文閱讀進行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應該研究探討的問題。所以,我從實際出發,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課堂實踐,探討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作者為主題的群文閱讀
不同作者的文風是不同的,在小學教學工作中,對于作者文筆的研究有助于學生了解這個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學生在閱讀時就能夠很快地抓住這個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并舉一反三,學會運用作者和背景分析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珍珠鳥》這一課后,讓學生想一想: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在文章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凸顯和表達中心思想?然后讓學生找一些馮驥才的相關文章進行閱讀,比如《貓婆》《俗世奇人》等等,并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之后,我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在你讀的這幾篇文章中,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其寫作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與《珍珠鳥》是否相似?并通過這些文章的閱讀,找到作者馮驥才的寫作特點,即把自己的情感和觀點隱藏在文章的描寫中。最后,一般有一段點題式的總結,比如《貓婆》中對貓的描寫與《珍珠鳥》中對珍珠鳥的描寫等等都蘊含了作者對其的喜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遇到這一類作者的文章時能夠快速地找到文章的中心點,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二、以內容為主題的群文閱讀
內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不論是情感觀點還是技巧應用,所有的文章相關都是從內容中得以體現,因此,把握不同類型文章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快速地了解這一類文章的寫作手法,在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對寫作內容的構思和寫作素材的積累。
例如:《山中訪友》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是以寫景為主,通過景色的描寫來抒發自己開懷、歡快的感情,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尋找一些通過描寫景色表達自身情感的文章進行閱讀,比如王統照的《山雨》、徐遲的《黃山記》、茅盾的《足跡》等等,然后讓學生說一下:這些文章中分別體現了作者當時什么樣的心情?是快樂、悲傷、憂郁還是歡喜?以《山雨》為例,同樣是表達歡快,《山雨》與《山中訪友》相比,在描寫上有哪些相似或者不同之處?《山中訪友》奔放,《山雨》細膩,但都是通過對景色的贊美襯托自己愉悅的心情。文章中哪些段落或者語句表現了作者的心情?是如何表現的?思考之后,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要求學生寫一篇寫作練習,嘗試將自己在其中學習到的內容描寫方法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從內容分析作者的情感表達,并將這種情感寄托方式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以技巧為主題的群文閱讀
寫作技巧是文章的骨架,無論多么精彩的故事,若平鋪直敘地以流水賬形式進行講述,肯定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也不能讓作者的觀點和情感凸顯出來。而分析文章寫作技巧,有助于學生加強對作者情感的認同和促進自身寫作技能的提高。因此,為了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可以從寫作技巧入手,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找到寫作技巧的一般規律,在以后遇到相似的寫法時能夠快速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學會將這些技巧運用在自己的文章表達中,以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例如:《草蟲的村落》中運用了大量擬人、夸張等寫作手法表現草蟲的活躍和整個田野的熱鬧景象,教師可以以擬人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活動。首先,讓學生找一些運用擬人手法的文章來進行閱讀,比如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等等,然后讓學生想一想:這些文章與課文所用的表達手法一樣,但是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一樣嗎?擬人手法都有什么作用?能夠給文章帶來什么樣的改變?通過這些文章的對比,你認為擬人手法對作者表達情感有什么幫助?擬人手法適用的條件是什么?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應該如何合理運用這一寫作手法提升自己的文章質量?接著,讓學生自己試著運用擬人的手法寫一篇文章,更加直觀地體驗擬人手法的應用。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和寫作練習,讓學生了解到擬人手法的作用,并學會將這一寫作手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四、以表達為主題的群文閱讀
情感表達是文章的靈魂和核心,寫作本質上是交流的延伸,作者只是運用文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抒發情感,沒有情感的文章,無論用詞多么華美、技巧多么高超,也不可能讓人提起閱讀興趣。而小學生身心各方面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生活閱歷還不夠豐富,所以,在寫作中,對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學生經常表達不到位,運用一些空話套話填補字數。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以情感表達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找到表達情感的方法和技巧,并學會運用文字表達自我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慈母情深》這篇文章主要歌頌了母愛、親情的偉大和“我”對母親的愧疚之情,教師可以以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為主題,讓學生閱讀一些描寫親情和愧疚的文章,比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胡適的《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等等,然后讓學生通過對比的形式想一想:這些文章都基本表達了相似的情感,但是表達的方法各有不同。在這些文章中,分別運用了什么方法進行情感的表達呢?情感表達的一般規律是什么?比如《我與地壇》通過自身的暴烈和母親的隱忍凸顯母親的偉大和作者對母親的愧疚,而《慈母情深》則通過生活的貧困與母親對“我”的無私奉獻襯托母愛。這一類文章最主要的情感表達方式就是襯托,通過離別、生活、遭遇等等襯托親情的偉大,這是表達親情的一般規律。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到寫作表達的一般規律,擺脫之前無物可寫、無情可表的寫作狀態,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合理運用群文閱讀開展閱讀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