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林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對于枯燥的課本知識提不起興趣,對于物理的學習沒有動力,導致物理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教學模式上比較死板,沒有針對學生的年齡性格制定恰當的教學方案。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身邊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成績自然有所提高,教學質量自然會上升。
一、利用生活素材進行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學生對于物理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課本上對于物理知識的敘述比較抽象,并且文字不具有具象化的特點。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物理,就需要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事物。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能很形象地表現出一定的物理特性,教師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對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會感到非常熟悉,面對這些神奇的物理現象,會讓學生感到驚喜,從而引起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同時,由于運用的是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學生在也較容易理解。利用生活素材進行授課,其作用就是讓學生不再對教師講解感到陌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正是這種教學手法的重要性。
二、利用生活素材進行物理教學的具體應用
(一)利用日常用品進行物理教學
在進行物理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的日常物品,尤其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以這些物品為例,用實際現象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學生能夠聯想實際生活,不僅能較好地接受知識,也能通過不斷地回想鞏固自己的知識記憶。例如在教學《杠桿原理》這一課時,我帶來了兩樣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指甲鉗和火鉗。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我向學生提問:“有人知道阿基米德嗎?”課外知識比較豐富的學生說:“知道。他說過,給他一個支點他能撬動整個地球”,我通過這樣一個帶入性的提問開始了杠桿原理的講解。首先,我讓學生試用我帶來的指甲鉗,學生都覺得很好用,我繼續提問:“有沒有同學知道為什么指甲鉗能夠輕易剪斷堅硬的指甲?”學生們紛紛討論,但是沒有人能具體說出原因,我保留這個問題,繼續讓學生們看我帶來的火鉗,通過外形,了解到這是一個用來進行夾取動作的工具。我將火鉗拿到學生們都能清楚看到的地方,通過讓學生觀察、對比我手掌的張合距離和鉗頭的張合距離,學生們都能發現鉗頭的張合距離遠大于我手掌的張合距離。這時,我引入了課本中的文字性知識,讓學生了解到杠桿原理的公式,即:F1×L1=F2×L2。
等我講完課本知識,回到了對剛才的兩種日常用品的分析中,指甲鉗為何能剪斷堅硬的指甲?就是因為利用了杠桿原理。想要省力,就要讓動力臂臂長大于阻力臂臂長。通過讓學生觀察指甲鉗的構造,學生們都發現了這一特點。火鉗兩端的張合度問題也是典型的杠桿原理問題,即想要節省運動距離,就要讓阻力臂臂長大于動力臂臂長。然后,我結合公式用簡單的數學知識再次進行了講解。通過兩種日用品的實際操作,學生們都很好地掌握了杠桿原理的基本知識。本節課中,我利用了常見的生活用品,生動形象地讓學生們了解了杠桿原理,結合公式和課本知識,學生們對杠桿原理的習題解答也得心應手。
(二)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物理教學
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現象中都包含著物理知識,運用這些現象帶動學生進行物理學習,也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手段。由于選用在教學中的現象都是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學生都比較熟悉,在心中可能都有這一現象發生的完整過程,但是并不了解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識,教師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們了解這些現象中的物理知識。在教學影響液體蒸發速度的內容時,我在課程開始就在教室門口、窗下陽光照射處和教室中間分別用燒杯撒了等量的水,每處兩灘,其中一灘比較集中,另一灘比較分散。課程開始后,我先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通過課本知識,學生們了解到了液體蒸發速度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液體溫度,二是液體表面積,三是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通速度。這樣的文字理解一定讓許多學生心中存有疑惑,這時,課程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我讓學生們起身觀察這幾處水的變化,學生們發現,在控制變量的情況下,根據地面水量剩余能夠有效印證剛才所講的知識,通過這個簡單的現象,學生們都對這部分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再比如,在介紹流速與壓強之間的關系時,我將教室窗子打開,窗簾被吹出了窗外,窗外有風,氣體流速比教室內快,因而可知氣體流速越快、壓強越小。諸如此類,可以作為物理知識切入點的自然現象還有很多。例如,在講解物態變化時,可以利用俗語“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俗語表現出物態變化中凝固放熱和融化吸熱這一特點;在教學光的折射這一課時,可以利用彩虹現象、星星為什么會閃爍這樣的現象進行導入:彩虹是當空氣中水分較多,陽光照射在水滴上時發生了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中形成七彩光譜的一種光學現象;而星星的閃爍是因為大氣密度不均勻,星星反射的光在進入大氣層時發生了折射,折射光線隨著大氣密度而變化引起的。利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入物理知識,學生們有一種貼近生活、易于理解的感覺,由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這對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有相當大的幫助。
三、結語
初中物理教學要用符合學生年齡段及接受能力的方式進行,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關聯課程中的一些知識,然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記住并掌握,這才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合理辦法。利用生活素材教學物理知識,不僅能夠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同時,其中的一些小操作、小實驗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較為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分學習了物理。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