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濤
情境教學是新課改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其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等的發展,為學生音樂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音樂學科教學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音樂學習特點,采取多種方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發展。我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創設小學音樂教學情境進行詳細說明。
一、故事情境教學
故事情境教學是指,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立足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心理需求和學習需求,借助講故事的方式輔助教學,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使學生既能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又能在故事的驅使下對樂曲內容產生感性認知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受年齡和生活經歷的影響,往往對新奇有趣的事物有著濃厚的好奇心。除此之外,大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難以長時間地將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教師講授的知識上,此時就需要教師發揮故事教學的作用,利用生動曲折的情節、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自主產生主動學習的想法,從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以《龜兔賽跑》教學為例,我在課堂導入活動開展過程中為學生講述了這樣的故事:
在遙遠的大森林里,一群小動物要參加長跑比賽。今天上場的是烏龜先生和兔子小姐。
兔子:小烏龜,你看看你,跑得還沒我走得快呢!還是放棄吧!
烏龜:你先別說大話,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
比賽開始了,兔子一馬當先地沖在了烏龜前面,而烏龜則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爬。在跑了一會之后,兔子扭頭卻看不到烏龜的蹤影,它覺得自己很棒,輕松地就能獲得比賽的勝利。于是,它慢慢地走到路邊的大樹下,打起了盹兒。在兔子睡覺的時候,烏龜的身影慢慢地出現了。在經過大樹的時候,烏龜看到兔子在睡覺,它想:“我要是休息一會,可能會被兔子超過,我還是趕緊往前爬吧!”于是,烏龜繼續爬。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兔子醒了,往后一看,還是沒有發現烏龜的蹤影,覺得洋洋得意,于是準備向前跑,剛做好準備,就聽到了歡呼聲,原來烏龜爬到了終點。在講述故事之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烏龜怕爬得慢,但最后取得了勝利呢?兔子為什么會輸掉比賽呢?在生動的故事和極具探究性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被點燃了,集思廣益,探究問題答案。如此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樂曲內容的理解,還可以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感悟,一舉兩得。
二、問題情境教學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赫穆托夫提出了問題情境教學理論,其在該理論中明確指出,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沖突,使學生在已有認知與未知的沖突下對新知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此積極地投身到新知探索活動之中。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倘若教師能立足教學所需為學生創設出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往往會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其提出極具探究價值的問題串,以使學生在解決由易到難的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新知,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一點,有效的問題設計是問題情境教學價值得以實現的基礎。對此,我認為,在小學音樂問題情境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出極具目標性、有效性和趣味性的問題,如此才能真正地調動學生的問題探究興趣。以《金孔雀輕輕跳》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這首西南民歌,在樂曲的傾聽過程中,我同時利用ppt向學生展示了與該樂曲有關的背景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有:孔雀在云南地區的象征意義、傣族的孔雀舞、傣族的竹樓以及潑水節。根據這些資料,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根據播放的樂曲和背景信息,大家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哪個少數民族的歌曲嗎?這個少數民族的生活、風俗等與我們家鄉的有什么不同之處呢?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從語言、生活習慣、民俗、風俗等角度將傣族和自己的家鄉進行對比,在拓展學生知識儲備的過程中,使其獲得民族文化的熏陶。在學生討論之后,我引導其回歸樂曲內容,在樂曲視頻的觀看過程中分析小卜少和小卜冒分別是誰。在該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對樂曲內容產生探究興趣,由此自主地進入到樂曲學習之中,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生活情境教學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研究過程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其指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這樣的觀點,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除了要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之外,還要建立學科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解放雙手、大腦,實現生活經驗的豐富,促進學生生活能力的提升。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借助其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音樂作為一門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其中描繪的內容大都以生活背景為基礎,往往是在歌唱生活。對此,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該學科的生活價值,采取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體驗直觀形象的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感知、理解樂曲。以《春天在哪里》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播放了春天小草生長、柳樹抽芽、孩子們放風箏的圖片,以此引導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在春天看到了什么以及春天在哪里。如此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理解樂曲內涵,為其準確演唱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使學生在情境體驗過程中掌握有價值的樂曲知識,體會樂曲中的情感,為其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構建有效的音樂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