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山
摘? ?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同時人們對生活品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進了有機農業的產生。為了更好地發展有機農業,應該對有機農業的概念有清晰的認識,同時遵循有機農業的發展原則,以促進其更好發展。
關鍵詞:有機農業;生產原則;生產種植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1-0010-02? ? ? ?中圖分類號: S-0; S31? ? ? ?文獻標志碼: A
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促進了有機農業的產生。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不斷出現,人們對食物健康有了清晰的認識。在農業的發展中,將有機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是黨和政府關注的問題之一,有機農業的出現不僅能提高農民的收入,同時也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促進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1? ?有機農業概述
在農業發展中,只使用有機飼料和有機肥滿足動植物需求來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被稱為有機農業。有機農業具有一定優點,不僅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健康性和自然性。此外,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化學藥品添加劑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不符合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以上這些都為有機農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2? ?有機農業生產原則
2.1? ?培育良好的土壤
在有機農業的發展中,對生產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有機農業的選擇中,需要對產地進行嚴格的考察和分析,看此地區是否適合有機農業的發展。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是土壤,對有機農業來說也不例外。如果土壤沒有達到既定的要求,農作物的生長將受到嚴重的影響,進而影響作物的品質,所以肥沃、優質的土壤對有機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2.2? ?循環利用
在有機農業的發展中,循環利用的原則很重要,只有遵循這一原則,才能建立良好的供應系統。對生活中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就是將廢物循環、充分利用的典型例子。此外,農作物的秸稈、人畜的糞便等都可以進行循環利用,同時將其應用在有機農業的發展中,其優點是不僅能夠節約成本,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而且能夠減輕環境污染。通過循環利用而進行的有機農業生產,既生態環保又健康。
2.3? ?監測環境質量
在有機農業的基地選址過程中,其和常規農業有一定的區別,只有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才能適合有機農業的發展。基地應該遠離工業區、城市生活垃圾,更重要的是要避免環境污染。此外,還應該對選址基地的空氣質量進行合理監測,尤其是應該遠離汽車尾氣嚴重的馬路,這樣做能夠很好地避免尾氣對農作物的污染。
2.4? ?需要大量人力完成
有機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同時也不能使用除草劑,所以各個環節都需要人力來完成,尤其是除草和澆水,需要大量的勞動力[1]。
3? ?有機農業生產種植技術
3.1? ?加強病蟲害防治
為了提高有機農業的產量和質量,在其生產的過程中就必須重視病蟲害的防治。第一,應該結合有機農業的種類和實際生長情況進行科學的水肥管理,這樣做的目的是阻礙病蟲害對農產品的傷害;第二,可以利用一定的手段增強天敵的控制能力;第三,在有機農業的發展中,可以借助燈光和聲音等方式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第四,有機農業如果遭到病蟲害侵襲,必須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并作出準確的處理。
3.2? ?水土保持和保護生物多樣性
加強水土保持和保護生態多樣性,也是有機農業發展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具體來看,第一,為了避免水土流失現象,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對策,此外還應該減少水土出現沙化的可能性,必要時要對水資源進行嚴格的控制,尤其是對土地和水資源進行合理的管理和規劃;第二,在有機農業的發展中應該盡量避免土壤出現鹽堿化,可以將秸稈轉化為有機肥料,進而增加土壤的養分含量,這樣做不僅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更為重要的是能避免土壤出現鹽堿化;第三,在有機農業的發展中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的多樣性。
3.3? ?有機食品的貯藏
在有機食品的貯藏過程中,比較關鍵的因素是保障倉庫的清潔和衛生,同時不能有病蟲害等物質的出現。在使用貯藏倉庫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第一,在使用之前需要對倉庫進行嚴格的檢查和清理,只有其達到了相關要求才能進行貯藏;第二,在貯藏之前需要對有機食品進行相應的分類,目的是不讓實物放置在一起而發生感染事件;第三,為了能夠保證有充足的倉庫貯藏空間,還應該在倉庫的內部專門設置一個存放有機產品的小倉庫,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在根本上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2]。
綜上所述,有機農業能夠很好地提升勞動生產率和農民收入,同時能夠滿足人們對食品健康的需求,進而促進農村經濟向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所以,應該提升有機農業的生產種植技術,如有效地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保證生物的多樣性、對食品進行合理的貯藏,從根本上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 1 ] 梁楚云.有機農業及其生產種植技術探討[J].科技風,2015(18):130.
[ 2 ] 李靜.有機農業發展模式與政策影響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7(21):278.
(收稿日期: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