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
摘? ?要:當前,在雜交品種資源和遺傳育種方面,我國仍保持領先優勢,但在雜交稻種子生產、雜交種子經營管理、大面積生產方面與美國相比已無優勢可言。如何讓雜交水稻走出困境?調整雜交水稻的育種目標,培育出綜合抗性好、資源利用效率高、一級稻米品質、優良的雜交稻組合,再通過輕簡化和機械化栽培技術降低雜交水稻的種子生產成本和種子價格,便能有效地使雜交水稻走出困境。基于此,對轉型時期雜交水稻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進行了研究,并分析探討了轉型時期雜交水稻走出困境的途徑。
關鍵詞:轉型時期;雜交水稻;困境;出路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1-0024-01? ? ? ?中圖分類號: S511? ? ? ?文獻標志碼: A
1? ?轉型時期雜交水稻的現狀
自1964年以袁隆平院士為首開展的雜交水稻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以來,1973年,我國雜交水稻實現三系配套,發現光敏不育材料;1976年,開始三系雜交稻大面積推廣應用;1995年,育成用于大面積生產的兩系雜交水稻品種;1996年,開展助興改良和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超級雜交水稻研究;2015年,育成并推廣82個由農業農村部冠名的超級雜交水稻品種[1]。
雜交水稻技術是我國自主創新領先于世界的一項重大技術,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對世界水稻科研以及生產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但是,近年來我國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有下降趨勢,而那些常規水稻的種植面積在部分地區卻有所增加。這樣的現象會導致雜交水稻的制種面積大幅度減少,使得雜交水稻的庫存積壓嚴重。
因此,根據雜交水稻目前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雜交水稻走出困境,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 ?轉型時期雜交水稻面臨的困境
2.1? ?農村勞動力短缺
雜交水稻目前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雜交水稻的品種選育策略以及種子生產方式等沒有依據相應的變化作出及時有效的調整。大部分地區的農村人口較少、勞動力短缺,勞動結構發生了變化,導致生產力下降,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逐漸降低。
2.2? ?農業生產成本增長過快
主要表現在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飼料的不斷上漲,使得水稻生產的受益相比以前較低,進而影響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2.3? ?各級政府采取種植獎勵措施和扶持政策
2013年,我國中央一號文件鼓勵發展新型經濟主體,各級政府采取種植獎勵措施和扶持政策等來促進、擴大種植規模[2]。
2.4? ?消費者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意識加強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的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意識逐漸增強,對稻米的食味品質相比以前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3? ?轉型時期雜交水稻走出困境的措施
3.1? ?建立新型的高效種植模式
如果建立一種新型的高效種植模式能夠大幅度提高農民的收益,農民就不會在意種植雜交水稻種子的高成本問題。因此應建立一種不僅能夠促進、增加農民收益,還能緩解農民勞作強度的新型高效種植模式,在穩定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的同時,使雜交水稻逐漸適應水稻的轉型時期。
3.2? ?使雜交水稻的育種目標多樣化
不能單一地強調產量潛力的育種目標,而應該從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綜合考慮多個育種目標,以適應雜交水稻生產轉型期對水稻新品種的要求。
3.3? ?降低雜交水稻種子成本
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機械化是提高制種產量并降低制種成本最有效的辦法。通過輕簡化和機械化栽培技術,能夠提高制種產量,從而進一步降低水稻種子的成本價格,同時也降低了雜交水稻的風險[3]。
綜上所述,雜交水稻技術是我國自主創新、領先于世界的一項重大技術,但是由于雜交水稻在其育種策略以及種子生產等方面沒有適應轉型期水稻生產的特點,因此雜交水稻的推廣以及種植面積在部分地區呈現了下降的趨勢。必須通過建立新型的高效種植模式,優化雜交水稻栽培管理技術,使雜交水稻育種目標多樣化,并且通過輕簡化和機械化栽培技術來進一步提高種子產量,從而有效地降低雜交水稻種子的成本。只有利用這樣的方式,才能使我國雜交水稻迅速走出目前的困境,為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 1 ] 魯艷輝,白琪,鄭許松,等.不同地理種群二化螟對誘集植物香根草的選擇趨性比較[J].植物保護學報,2017,44(06):968-972.
[ 2 ] 秦發亮.介體灰飛虱與水稻條紋病毒病害特異蛋白互作蛋白質的鑒定[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
[ 3 ] 周衛華,陳惠琪.轉型背景下存量規劃的必然性——以深圳、蘇州工業園區為例[J].江蘇城市規劃,2015(10):14-17,43.
(收稿日期: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