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楊釧杰 孟靜嬌
摘? ?要:根據2017年田豐玉米品種聯合體區域試驗(高海拔組)在保山市試驗點的試驗結果,對參試的6個玉米品種(含對照)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對照會單4號及金6441感灰斑病、抗性及豐產性差,不適宜在本地區高海拔區域種植;金玉686豐產性較好、抗性較強、綜合表現中上,可繼續試種觀察;立農8號豐產性較好、抗性較強、綜合表現中上,可進一步改進抗倒性后繼續試種觀察;田研5號和田研4號豐產性好、抗性強、綜合表現好,建議引入保山擴大示范種植。
關鍵詞:玉米品種;聯合體;區域試驗;保山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1-0106-03? ? ? ?中圖分類號: S513.037? ? ?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通過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承擔2017年田豐玉米品種聯合體區域試驗(高海拔組)在保山市試驗點的區域試驗,旨在從產量、抗性、果穗性狀及農藝性狀等方面,對本年度的區試結果進行初步分析,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參試玉米品種在保山市試驗點的適應性、豐產性和抗性,為進一步試驗、申報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參試品種共6個,分別為田研4號、田研5號、金玉686、立農8號、金6441、會單4號,其中會單4號為對照種。
1.2?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點設在保山市施甸縣水長鄉小官市村,海拔1 950 m,位于東經99°05′47.76″、北緯24°59′08.44″,試驗地屬山地紅壤,緩坡臺地,中等肥力,無灌溉條件,交通便利,前茬為蘿卜。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長5 m、寬4 m,每小區5行,每行24株,單株留苗,保苗密度4 000株/667 m2,四周設4行保護行。
1.4? ?田間管理及調查記載
試驗地于3月中旬翻犁碎土,拉線開挖種植溝,4月18日透雨后濕墑播種,每667 m2施普通過磷酸鈣50 kg、尿素10 kg及硫酸鉀10 kg混合作為種肥;出苗后,5月5日噴霧敵殺死1次,防治地老虎;5月10日間苗和定苗;5月12日追施尿素15 kg/667 m2作為苗肥,并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6月13日追施尿素30 kg/667 m2作為穗肥,并進行第2次中耕培土,同時噴施溴氰菊酯1次,防治蚜蟲。試驗過程中,具體的調查記載項目、時間、方法和標準按試驗方案嚴格進行。
1.5? ?產量測定
成熟后,實收小區中間3行(面積12 m2)計產,同時記錄實收株數和果穗數,取樣10穗進行室內考種,將樣本果穗風干脫粒后,稱其籽粒干重,按標準水分的14%折算出小區產量,再折合為每667 m2產量。
1.6? ?試驗期間氣候條件(播種到成熟)
表1為玉米生育期間的氣候情況。
如表1所示,2017年4—9月份降雨異常偏多,為有氣象資料記載的歷史第二多年份,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造成玉米病害發生偏重,尤其是玉米灰斑病發生最為嚴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豐產性
表2為各參試品種的產量表現。
每個重復實收中間3行(面積12 m2)測產,取3個產量的平均值作為該品種的最終產量值,并按標準水分折合每667 m2產量,對各品種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LSD法)。由表2可知,5個參試品種中,除金6441產量低于對照外,其余4個品種的產量均高于對照。田研4號產量最高,達633.29 kg/667 m2,比對照增產19.85%;其次為田研5號,產量605.54 kg/667 m2,比對照增產14.60%;立農8號產量571.01 kg/667 m2,比對照增產8.07%,居第三位;金玉686產量566.89 kg/667 m2,比對照增產7.29%,居第四位;對照會單4號產量528.38 kg/667 m2,居第五位;金6441產量最低,為508.04 kg/667 m2,比對照減產3.85%。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品種間產量有極顯著差異。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在顯著水平α=0.01時,田研4號和田研5號產量極顯著,高于會單4號和金6441;田研4號、田研5號、立農8號和金玉686這4個參試品種產量差異不顯著;會單4號和金6441產量差異不顯著。在顯著水平α=0.05時,田研4號產量顯著,高于除田研5號外的其余4個參試品種;田研5號、立農8號、金玉686產量顯著,高于金6441;田研4號與田研5號,田研5號、立農8號、金玉686與會單4號產量差異不顯著。
2.2? ?果穗性狀
表3為各參試品種的果穗性狀表現。
由表3可以直觀看到,所有參試品種均為筒型黃色果穗,粒型不同(半馬齒、馬齒)。穗長介于15.2~16.3 cm,其中田研4號、立農8號最長,為16.3 cm,金6441、會單4號最短,為15.2 cm;穗粗介于4.3~4.7 cm,其中會單4號最粗,為4.7 cm,金6441最細,為4.3 cm;禿尖長介于0.4~1.3 cm,其中立農8號最長,為1.3 cm,田研4號、金6441最短,為0.4 cm;穗行數介于15.2~17.0行,其中立農8號、金6441最多,為17.0行,田研4號、會單4號最少,為15.2行;行粒數介于27.5~33.2粒,其中會單4號最多,為33.2粒,立農8號最少,為27.5粒;出籽率介于82.47%~86.98%,其中田研4號最高,為86.98%,會單4號最低,為82.47%;百粒重介于22.20~31.42 g,其中田研4號最重,為31.42 g,金6441最輕,為22.20 g。
2.3? ?抗性
表4為各參試品種的整體抗性調查結果,調查項目主要包括抗倒性、抗病性和抗蟲性(在此不涉及抗逆性)。
經表4觀察記載,所有參試品種除立農8號發生輕微倒伏(折)外,其余參試品種均未倒伏(折),均未出現玉米螟等主要蟲害,絲黑穗病和莖腐病未發現發病株,紋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穗腐病及銹病,除金6441、會單4號感灰斑病外,其余參試種均表現出不同程度抗性。金6441感病最重,灰斑病為7級,銹病、穗腐病為5級,小斑病為3級;會單4號,灰斑病為7級,銹病、大斑病、小斑病均為3級;金玉686,灰斑病、銹病和穗腐病均為5級,大斑病、小斑病為3級;田研5號,灰斑病、銹病為5級,大斑病、小斑病為3級;田研4號,灰斑病、銹病為3級。綜合來看,金6441、會單4號的抗倒性、抗蟲性好而抗病性差;立農8號抗蟲性、抗病性好而抗倒性稍差;田研4號、田研5號及金玉686抗倒性、抗蟲性、抗病性均較好。
2.4? ?生育期及農藝性狀
表5列出了各參試品種的生育期及主要農藝性狀調查結果。
表5數據顯示,所有參試品種均在5月2日前后出苗,在7月中旬抽雄和吐絲,于9月成熟。株型不同(平展、緊湊、半緊湊);生育期128~134 d,田研4號最長,為134 d,會單4號、金6441最短,為128 d;株高253~294 cm,田研4號最高,為294 cm,會單4號最矮,為253 cm;穗位高98~120 cm,田研5號最高,為120 cm,金6441最低,為98 cm;單株有效穗1.00~1.17,立農8號最多,為1.17,會單4號最少,為1.00。
3? ?結論與討論
總體來看,6個參試品種(含對照)的生育期均在131 d左右(128~134 d),整體出苗較好,植株生長期間總體長勢良好。由于防蟲和中耕管理及時,蟲、草、鼠對整個試驗未造成危害。主要病害為灰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銹病及穗腐病,其余病害諸如絲黑穗病及莖腐病等尚未發現。對照會單4號產量顯著偏低,感灰斑病,整體豐產性和抗性差,其余5個參試品種,除金6441表現最差外,剩下4個參試品種的綜合表現均優于對照,以下按產量從高到低分別對其作綜合評述。
3.1? ?田研4號
產量633.29 kg/667 m2,比對照會單4號增產19.85%,居第一位。全生育期134 d,比對照多6 d。該品種缺點是生育期長,株高偏高,穗行數少。優點是穗長,禿尖短,百粒重、出籽率和單穗粒重高,抗倒伏,抗玉米主要病蟲害。整體豐產性好、抗性強、綜合表現好。
3.2? ?田研5號
產量605.54 kg/667 m2,較對照會單4號增產14.6%,居第二位。全生育期132 d,比對照多4 d。該品種缺點是穗位高。優點是行粒數多,出籽率和單穗粒重較高,抗倒伏,抗玉米主要病蟲害。整體豐產性好、抗性強、綜合表現較好。
3.3? ?立農8號
產量571.01 kg/667 m2,較對照會單4號增產8.07%,居第三位。全生育期131 d,比對照多3 d。該品種缺點是抗倒伏性及抗倒折性差,禿尖長,行粒數少。優點是穗長,行數多,雙穗率高,抗玉米主要病蟲害。整體豐產性較好、抗性強、綜合表現中上。
3.4? ?金玉686
產量566.89 kg/667 m2,較對照會單4號增產7.29%,居第四位。全生育期132 d,比對照多4 d。該品種缺點是禿尖較長,穗行數、行粒數較少。優點是穗粗,百粒重較高,抗倒伏,抗玉米主要病蟲害。整體豐產性較好、抗性強、綜合表現中上。
3.5? ?金6441
產量508.04 kg/667 m2,比對照減產3.85%,居參試品種最后一位。全生育期128 d,與對照相同。該品種缺點是穗短,百粒重、出籽率及單穗粒重低,感灰斑病。優點是生育期短,株高和穗位適中,禿尖短,穗行數高,抗倒伏。整體豐產性一般、抗性差、綜合表現差。
綜上所述,對照會單4號及金6441感灰斑病,抗性及豐產性差,不適宜在本地區高海拔區域種植;金玉686豐產性較好、抗性較強、綜合表現中上,可繼續試種觀察;立農8號豐產性較好、抗性較強、綜合表現中上,可進一步改進抗倒性后繼續試種觀察;田研5號和田研4號豐產性好、抗性強、綜合表現好,建議引入保山擴大示范種植。
(收稿日期: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