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衛
摘要:為了探討鼓脹病的中醫證候類型及其分布規律,本文對患者進行規律分析,并經預測試驗,提出腎陽虛水停型和脾陽虛水停型是鼓脹病難治性腹水的常見的主要證型。
關鍵詞:鼓脹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證候類型;臨床預測試驗;
鼓脹病,本研究中相當于現代醫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是中醫“風、癆、鼓、膈”四大疑難重癥之一。其臨床療效差,復發率高,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存及預后。雖然中醫辨證論治對本病具有一定的優勢,特別在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和生存質量等方面療效顯著。但由于目前中醫的辨證分型標準不統一,證型繁雜多種,影響了臨床辨證的重復和療效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在既往鼓脹病中醫研究的基礎上尋找規律、規范辨證,制定鼓脹病中醫臨床治療路徑顯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在對1995年至2005年中國醫院數字化圖書館(www.chkd.cnki.net/)檢索的符合中醫鼓脹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失代償期)文獻入選標準的中醫辨證論治的1604篇文章,在分析中醫藥辨證治療鼓脹病的證候類型及其分布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臨床經驗,制定出鼓脹病的中醫辨證規范,并進行了臨床預測試驗,已得到了初步驗證。其具體內容詳述如下。
1鼓脹病中醫辨證類型
本研究在對1995年1月~2005年12月中國醫院數字化圖書館(www.chkd.cnki.net/)檢索的符合中醫鼓脹病文獻入選標準的中醫辨證論治文章1604篇,進行頻數和排序分析、系統聚類分析、因子分析及多維尺度分析等統計方法,運用SPSS10.0統計軟件分析研究得出,鼓脹病中醫辨證居于前六位的證型依次有:脾虛濕阻型、寒濕困脾型、脾腎陽虛型、濕熱蘊結型、肝脾血瘀型及肝腎陰虛型,結合我們的臨床經驗,制定出鼓脹病的中醫辨證規范證型為脾虛濕阻型、寒濕困脾型、脾陽虛水停型、腎陽虛水停型、濕熱蘊結型、肝脾血瘀型及肝腎陰虛型等七個證型。具體如下。
1.1脾虛濕阻型癥狀:腹大脹滿,飯后加重,尿少,倦怠乏力,納食減少,兩脅脹痛,口干飲水不多,肢體困重,惡心嘔吐或大便不爽,脅下積塊,舌質淡紅,舌苔白膩,脈細弦或細弦滑。
1.2寒濕困脾型癥狀:腹大脹滿,按之如囊裹水,尿少,倦怠乏力,納食減少,畏寒肢冷,口不干或微干,大便溏,下肢水腫,面色晦暗,脅下積塊,舌質淡紅體胖苔白膩,脈濡或緩。
1.3脾陽虛水停型癥狀:腹大脹滿,尿少,倦怠乏力,納食減少,口干不欲飲或喜熱飲,或下肢水腫,或胸悶氣短,咳唾引痛,轉側不利,動則加重,便溏或便秘,脅下積塊,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沉細弦。
1.4腎陽虛水停型癥狀:腹大脹滿,早寬暮急,尿少,倦怠乏力,納食減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腰膝疲軟,下肢水腫,便溏或便秘,經閉或經少,或性欲減退,面色晦暗,脅下積塊,或身目發黃,黃色晦暗,舌質淡紅體胖邊有齒痕,苔白膩或白滑,脈沉弱。
1.5濕熱蘊結型癥狀:腹大脹滿,脘腹撐急,尿少而黃,納食減少,口干口苦,兩脅脹痛,惡心或嘔吐,齒衄鼻衄,或有身目發黃,黃色鮮明,大便秘結或大便不爽,脅下積塊,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1.6肝脾血瘀型癥狀:腹大脹滿,脈絡怒張,尿少,納食減少,口干不苦,兩脅刺痛,齒衄鼻衄,脅下積塊,大便色黑,面色黯黑,或有蛛絲赤縷,朱砂掌,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脈細弦澀。
1.7肝腎陰虛型癥狀:腹大脹滿,尿少,倦怠乏力,納食減少,口干不欲飲,心煩失眠,齒衄鼻衄,或潮熱盜汗,消瘦,面色晦暗,脅下積塊,或青筋暴露,或有蛛絲赤縷,朱砂掌,舌質紅絳少津苔少,脈細弦數。
2鼓脹病辨證類型的臨床預測試驗
對我院肝膽科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住院及門診鼓脹?。ú《拘愿窝赘斡不喂δ苁Т鷥斊冢┗颊?25例,進行鼓脹病的辨證規范證型的預測試驗,本項研究結果的符合率達90%。具體如下。
2.1一般資料,包括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見表1
2.2鼓脹病患者中醫證型分析
脾虛濕阻型184例,占22.30%;寒濕困脾型148例,占17.91%;脾陽虛水停型127例,占15.39%;腎陽虛水停型110例,占13.33%;濕熱蘊結型85例,占10.30%;肝脾血瘀型77例,占9.33%;肝腎陰虛型56例,占6.79%;其他證型33例,占4.00%。
3難治型腹水患者的中醫證型分析
腎陽虛水停型 24例,占 66.67%,脾陽虛水停型 8例,占 22. 22%,寒濕困脾型 2例,占 5. 56%,濕熱蘊結型 1例,占2. 78%,肝腎陰虛型 1 例,占2. 78%。
4結論
本項研究在對1995年~2005年中國醫院數字化圖書館(www.chkd.cnki.net/)檢索的符合中醫鼓脹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失代償期)文獻入選標準的中醫辨證論治的1604篇文章,進行中醫藥辨證治療鼓脹病的證候類型及其分布規律分析總結的基礎上,結合我們臨床經驗,總結出鼓脹病的中醫辨證規范為脾虛濕阻型、寒濕困脾型、脾陽虛水停型、腎陽虛水停型、濕熱蘊結型、肝脾血瘀型及肝腎陰虛型等七種證型。并對我院肝膽科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825例住院及門診鼓脹?。ú《拘愿窝赘斡不喂δ苁Т鷥斊冢┗颊?,進行了鼓脹病的證候規范的預測試驗,已得到了初步驗證。對于其中現代醫學的“難治性腹水”36例患者,提出腎陽虛水停型和脾陽虛水停型是鼓脹病難治性腹水常見的主要證型,腎陽虛水停型和脾陽虛水停型占總證型的88.89%。
鼓脹病的中醫辨證規范為脾虛濕阻型、寒濕困脾型、脾陽虛水停型、腎陽虛水停型、濕熱蘊結型、肝脾血瘀型及肝腎陰虛型等7種證型,與本項文獻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在鼓脹病晚期,特別是現代醫學的“難治性腹水”,其病理關鍵是脾腎陽氣虛衰,并通過預測試驗,進一步證明脾腎陽虛,尤其腎陽虛衰是鼓脹病晚期的根本病機。腎陽虛水停型和脾陽虛水停型是鼓脹病難治性腹水常見的主要證型,對臨床選方用藥很有啟迪。本項研究提出了鼓脹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期)的中醫辨證規范,對制定鼓脹病中醫臨床治療路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值得臨床進一步驗證推廣。
參考文獻:
[1]周曉紅.辨證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總結[J].中醫藥信息,2001,18(6):33-34.
[2]張琴,劉平,陳慧芬,等.肝炎后肝硬化中醫證候特點的臨床調查研究[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3,1(2):108-112.
[3]高風琴,楊躍青,何瑾瑜,等.鼓脹病的中醫證候文獻研究[J].陜西中醫,2012,33(3):307-310.
[4]王伯祥.中醫肝膽病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273-276.
[5]劉平.現代中醫肝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