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
摘 要: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間的競爭越發激烈,一些相應的社會矛盾也逐步顯現。實踐表明:企業只有建立、健全并執行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才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文章就市場經濟環境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若干問題談了一些看法和認識。
關鍵詞:內部控制;問題;研究
一、關于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內涵理解
關于企業內部控制的解釋,有種說法是: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續與措施的總稱。
還有一種說法是:企業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或者由企業章程規定的經理、廠長辦公會等類似的決策、治理機構)、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企業基本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
盡管說法不一,但內容是大致一致的。
從上述定義可知,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根據上述概念界定,企業內部控制可分為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會計控制是指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合法性有關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與保證經營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經營活動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營目標的實現有關的控制。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會計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二、構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體系是一種科學合理的現代化管理機制,其有效運行不僅能夠顯著提升企業的發展活力,還能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優化企業內部結構。從企業的整體發展來看,加強內部控制體系的建構不僅能夠滿足時代和企業管理發展的需要,而且還能明確企業的主要發展目標、明確企業管理者的責任分配。所以,我國企業要結合我國時代發展的需要,嘗試建立科學、合理、合適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這不僅是完善企業制度本身的需求,也是實現企業現代化發展的前提。
三、企業內部控制涵蓋的范圍
一個企業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實行內部控制,重點包括以下內容:組織結構及職責分工、授權批準、會計記錄、資產保護、職工素質、預算管理、業務報告、審計監督等等多個方面。因此,一個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應按照多個方面來建立,舉例如下:
---組織結構控制
完善內部控制,首先要從本單位的組織結構開始,主要包括:確定單位的組織形式,明確相關的管理職能和報告關系,以及為每個組織單位內部劃分責任權限。
根據內部控制的要求,單位在確定和完善組織結構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所謂不相容職務,是指那些如果由一個人或一個部門擔任,既可能弄虛作假,又能夠自己掩蓋其舞弊行為的職務。單位的經濟活動通常可以劃分五個步驟,即:授權、簽發、核準、執行和記錄。一般情況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驟均由相對獨立的人員或部門實施,就能夠保證不相容職務的分離,便于內部控制作用的發揮。
--授權批準控制
授權批準是指單位在處理經濟業務的過程中必須經授權批準以進行控制。企業每一層的管理人員既是上級管理人員的授權客體,又是對下級管理人員授權的主體。
授權標準的形式通常有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之分,內部控制要求明確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的責任和權限,以及每筆經濟業務的授權批準程序。一般授權是對辦理常規性的經濟業務的權力、條件和有關責任者作出的規定,這些規定在管理部門中采用文件形式或在經濟業務中規定一般性交易辦理的條件、范圍和對該項交易的責任關系。在日常業業務處理中可以按照規定的權限范圍和有關職責自行辦理。特別授權指受權處理非常規性業務,比如重大籌資行為、投資決策等。
--會計記錄控制
會計記錄控制的要求是保證會計信息反映及時、完整、準確、合法。一個單位的會計機構實行會計記錄控制,要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對會計人員進行科學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離和制約的關系。經濟業務一經發生,就應對記載經濟業務的所有憑證進行連續編號,通過復式記賬,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帳戶中進行登記,以防止經濟業務的遺漏、重復,揭示某些弊端問題。
--資產保護控制
資產保護控制主要包括接近控制、盤點控制,廣義上說,資產保護控制,可以包括對實物的采購、保管、發貨及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控制。
接近控制主要是指嚴格控制無關人員對資產的接觸,只有經過授權批準的人同才能夠接觸資產。一般情況下,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和存貨等變現能力較強的資產必須限制無關人員直接接觸,間接接觸可通過保管、批準、記錄及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和授權批準控制來達到。
盤點控制是指對實物資產進行盤點并將盤點結果與會計記錄進行比較,盤點結果與會計記錄如不一致,可能說明資產管理上出現錯誤、浪費、損失或其他不正常現象。
--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經過批準的預算就是單位的法令,單位內部的各部門都必須嚴格履行,完不成預算,將要受到處罰。預算控制也是一個系統,該系統的組織由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考核等構成。預算控制的內容可以涵蓋單位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括籌資、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管理等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實行預算控制。
預算的執行層由各預算單位組織實施,并輔之以對等的權、責、利關系,由內部審計部門負責監督預算的執行,通過預算的編制和實施,檢查預算的執行情況,比較分析內部各單位未完成預算的原因,并對未完成預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進措施。
--財務風險控制
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按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大類,以財務風險為例:
財務風險,是指由于舉債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對財務風險的控制,關鍵是要保證有一個合理的資本結構,維持適當的負債水平,既要充分利用舉債經營這一手段獲取財務杠桿的收益,提高自有資金盈利能力,同時也要注意防止過度舉債而引起的財務風險的加大,避免陷入財務困境。
--內部審計控制:內部控制系統需要內部審計監督。內部審計是“外部審計”的對稱,是由企業內部專職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目的在于幫助部門、單位的管理人員實行最有效的管理。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可為外部審計提供可信賴的資料,減少外部審計的工作量。在我國,內部審計不僅是企業內部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國家審計的基礎,被納入審計監督體系。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配備綜合素質較高的審計人員來完成這項工作,是企業經濟管理中在主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