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高飛
摘 要:隨著快樂體育、成功體育的出現“課課練”慢慢淡出了中學體育課堂。但是,通過對中學生進行體制測試發現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因此,考慮將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課課練”再次進入體育課堂是必要可行的。
關鍵詞:體育課堂;“課課練”;可行性研究
一、“課課練”概述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精神的指引下開展的“課課練”。 當時的表述是“有些簡單易行、發展身體素質的教材,要爭取‘課課練……”。在1992年時教學大綱中強調,“課課練”為體育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時間一般在5—10分鐘。當時的“課課練”內容簡單,對場地的要求不高,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間提高體育課的質量和學生們的身體素質。那時也是我國“課課練”研究的鼎盛時期。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伴隨著課程改革,“快樂體育”、“成功體育”占據了體育課堂,因此,“課課練”慢慢被忽視。
經國家體制檢測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逐年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主要還是要依賴于體育課堂,體育課在提倡“快樂體育”的基礎上,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課課練”又重新回到了體育課堂。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毛振明教授為“課課練”這樣下的定義:“課課練”是在每堂的體育課中合理地安排有針對性的,可以對學生身體產生改善作用的身體練習,并科學合理地實施這些練習。
二、“課課練”進入體育課堂必要可行性研究
中學生正是身體發展的敏感期,身體素質的提高尤為重要。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可塑性強,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能夠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將對場地要求不高,可利用有限空間進行練習的“課課練”進入體育課堂是可行的;具有輔助性、補充性、多樣性的“課課練”進入體育課堂的有必要可行的;具有競爭性、趣味性的“課課練”進入體育課堂上必不可少的。
1.從“課課練”本身來看,活動場地要求不高,可利用有限空間進行練習,利用有限的空間達到鍛煉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合理地安排有針對性的,可以對學生身體產生改善作用的身體練習,并科學合理地實施這些練習是可行的。
2.教師在體育課的“課課練”內容上精心設計。課課練內容安排上在新授課或改進技術時,在課的準備部分或基本部分,可以安排與課堂內容息息相關的輔助性練習,如在加速跑課程中“課課練”部分可安排擺臂練習;在課程內容身體鍛煉單一或不全面時,如實心球課中可安排一些下肢力量練習,跳遠課中可安排一些上肢力量練習等等進行補充;在課堂內容練習密度大,但是強度小時,如后滾翻的學習中,學生練習密度大,但強度小可安排多樣性“課課練”內容,如花式跳繩。這樣教師精心設計的具有輔助性、補充性、多樣性的“課課練”進入初中體育課堂的有必要可行的。
3.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素質教育的倡導下,體育課的“快樂體育”尤為重要。趣味性、競爭性的 “課課練”能夠使學生不僅玩的開心還能達到體育最重要目的提高身體素質。如在下肢力量練習中可以利用“青蛙落水”游戲,代替單純的蛙跳練習。“青蛙落水”游戲,將學生分成n組(根據班級人數、學生素質、學校場地),每組同學蹲在地上,后面同學抓住前面同學腰部,一起邊喊“一只青蛙落水‘呱, 兩只青蛙落水‘呱、呱..….”一邊做蛙跳動作。要求在整個練習過程中不允許斷裂。這樣的“課課練”內容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輕松有趣,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在邊做邊喊的過程中學生釋放壓力,邊玩邊練。將具有趣味性、競爭性的“課課練”進入初中體育課堂是必要可行的。
三、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安排“課課練”內容是必要可行的。學生在進行“快樂體育”的同時更應該提高身體素質,初中體育課教學內容安排只有達到一定的量才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有限的場地、空間設計出具有輔助性、補充性、多樣性、趣味性、競爭性的“課課練”內容進入初中體育課堂是有必要的。
但是,由于“課課練”一段時期被忽視,又重新提起進入體育課堂,加上高速發展的時代。“課課練”重返課堂就需要體育工作者們認真研究,精心設計來滿足體育課堂,滿足學生,這樣才能讓“課課練”充分發揮作用。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盧曉鵬.體能素質“課課練”“天天練”對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影響的可行性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年06期.
[2]席建康.體育課堂教學“課課練”的實踐探索[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3.11.
[3]毛振明.在體育課中如何有效地鍛煉學生身體(上)——論當前體育課改形勢下的“課課練”回歸[J].體育教學,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