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前養殖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們更加注重養殖環境的優化,尤其在進行肉食雞養殖的過程中,要提供更為良好的生長環境,能夠促進肉雞的生長發育。同時,環境要素包括多方面,比如溫度、濕度、通風狀況、飼養、光照等,都會對肉雞養殖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對肉雞養殖環境控制的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促進肉雞養殖的發展。
關鍵詞:養殖行業;環境控制;方面探討;肉雞養殖
中圖分類號:S831.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眾所周知,在進行肉雞養殖的過程中,要保持環境的良好,能夠提升肉雞的成活率,促進其生長發育。因此,本文從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光照、飼養等不同的方面展開探討,能夠提供更為良好的生長環境,對各方面環境進行有效的控制,能夠促進肉雞養殖效果的優化。
1促進肉雞養殖環境控制的意義探討
1.1促進養殖戶收入提升
當前我國消費雞肉食品越來越多,更注重產品的質量,市場潛力很大。所以我們在進行肉雞養殖的過程中,對環境進行控制,能夠有效地促進肉雞的成長,加強肉雞食品的安全,以標準來進行生產會導致肉雞的需求量不斷地增加,養殖戶能夠提高收入,更符合質量要求和規定的標準,提高雞肉市場的競爭力。
1.2提升肉雞產品質量
在肉雞養殖的過程中,對環境進行有效的控制,能夠使得肉雞采用無公化的養殖方式,促進肉雞成長環境的優化,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達到管理標準,以找技術標準為依據來對金融產品質量進行評估,能夠提升肉制品的安全,保障人們的健康。同時,對肉雞進行有效的環境控制,能夠使肉雞產品更獲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肉雞產品的出口,促進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
2肉雞養殖環境控制的具體探討
2.1 肉雞養殖環境控制之溫度的調節
在肉雞養殖的過程中,要對溫度進行有效的調節,因為雞本身對溫度的敏感度較高,不能有效的調節體溫,所以溫度過低會使幼小的雞苗受到一些影響,產生疾病,導致成活率降低,而溫度過高則會引發疫情,產生一些過激反應,也不利于雞的成長,會使得生產性能下降。所以,對雞舍環境溫度進行有效的調控,保持在合理的溫度下,能夠更好地促進雞群的成長,提升良好的成長環境[1]。
在一些免疫接種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將溫度提升合理掌握,根據雞群的特征和實際狀況來進行調節溫度,同時,在進行利用機器測量溫度的過程中,要根據動態的變化來進行確定,比如如果雞群靠近則說明溫度較低,需要升溫,如果雞群分散,則有可能是雞舍內溫度過高,要對雞舍進行降溫。
2.2肉雞養殖環境控制之濕度的探討
在雞舍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才能更好地促進雞苗成活率的提升,尤其在一些雛雞生產的前期,保持濕度在80%左右,在生長2周齡過程中,要將濕度降低到60%。如果濕度不合適,會使雞群產生一些疾病,影響它們的健康。比如如果濕度過高,雞群感受的溫度較低,會攝食量減少,而且會使一些食料發生霉變,增加患病的幾率,而如果濕度過低則會使雞群脫水,產生一系列的疾病。因此,在雞舍內要對濕度進行有效的測量,按照專業的工具來對適度進行調整,必要時可以向地面灑水,根據適當的操作來對濕度進行調節,加強通風。
2.3促進對肉雞養殖環境的通風
在進行肉雞養殖的過程中,大多是規?;模B殖雞群的密度較高,所以,為了更好地促進雞群的生長發育,加快代謝,要使得雞舍內的有害氣體能夠得到發散,就要加強通風,保持雞群整體環境。比如,如果雞舍內通風性較差,會產生一些有害的氣體,從而使得雞群患多種疾病,比如呼吸道、大腸桿菌,而增加通風換氣,可以對雞舍內的空氣進行改善,降低有害氣體,為肉雞的成長提供一個更優良的養殖環境[2]。
其次,在通風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些細節,適當的保持雞舍內的溫度,避免雞群因為不適而感染疾病。除此之外,在通風的過程中,要讓風不能直接吹向雞群,避免雞群出現腹水癥,在通風過程中,要根據雞舍外的溫度來對通風的力度進行確定,比如在冬季的時候通風也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可以合理地選擇時段來適當地進行通風,避免對雞群生長的影響,而在夏季可以安裝一些通風裝置,對空氣進行流通,能夠更好地通風換氣。
2.4肉雞養殖環境控制之光照方面的分析
在肉雞養殖環境優化的過程中,光照在其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推動肉雞的生長發育,通過對光照的良好管理也能夠使肉雞的骨骼更快地生長,所以對光照進行調節,要結合雞群的相關特征,加快雞群的代謝[3]。
比如,肉雞的骨骼和肌肉的增長,在生長一周內會有一個較快速度的發育,但是由于他們的內臟器官發育不完善,容易發生一些病癥。所以,也在進行光照調節的過程中,要適量。除此之外,骨骼發育比肌肉發育的速度較慢,容易患腿內疾病,所以對工作時間進行縮短,降低它的強度,能夠使雞苗的生長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保持他們各項指標的穩定,從而使得死亡率降低,成活率提升,促進雞苗的質量。
例如,在養育雛雞的前幾天要進行全天各方面的光照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能夠讓幼小的雞苗充分的活動覓食,隨著雛雞不斷的發育成長,在體重為200g左右,光照時間要適當地縮短在2~3周,在3~4周時要縮短為16h的光照,而隨著周齡的不斷增加,光照強度要保持在5~10范圍內,增加和降低光照的時間,要根據雞群的特征來進行確定,避免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2.5考慮飼養密度方面的具體問題
在進行肉雞養殖環境優化的過程中,要確定養殖的密度,進行合理的飼養,選擇在合理的范圍內,能夠有效地促進肉雞的成長,比如如果飼養的密度過大,會導致雞舍內所擁有的肉雞數量過多,造成雞群排泄的廢物越多,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加快病菌的繁殖,對雞群的健康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在進行飼養密度確定的過程中,要根據肉雞的特征和具體的狀況來進行確定,比如在一周齡以內的雞苗,飼養密度為25~35只/m2,而二周齡則為15~20只/m2,以此類推,飼養的密度在逐漸的減小,同時,冬季為了更好地提高雞舍內的溫度,要對密度適當地增加,而夏季要適當地降低密度。
2.6應用肉雞養殖環境控制技術
在進行肉雞養殖環境控制方面探討的過程中,我們要采用有機養殖環境控制技術,對不同周齡的肉雞進行不同環境因素的要求,比如在育雛階段要確保雞舍內的溫度,隨著雞只的不斷成長,新陳代謝越來越旺盛,所排出的廢棄物越來越多,我們要對通風量進行加大,其次,在肉雞養殖的過程中,借助多方面設備來減少環境因素對雞群患病的影響,能夠獲得更多地經濟效益。
再者,在進行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要對肉雞的飼料進行合理的選擇與使用,避免頻繁更換飼料所引起消化系統的紊亂,影響肉雞的生長,所以我們要結合肉雞生產基本的影響來進行飼料的選擇應用飼料喂食的技術,降低肉雞發病率,提高肉雞的成活率[4]。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肉雞養殖環境控制方面探討的過程中,我們從不同的因素來展開分析,從溫度、濕度、光照、飼養密度等方面進行研究,要合理的,按照規范來進行環境的控制,采用環境控制技術,對肉雞成長的環境進行優化,促進肉雞養殖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文利,岳立,吳衛東.肉雞養殖環境控制的幾個方面[J].現代畜牧科技,2017(10):40.
[2]倉木拉,封家旺,金紅巖.規模養殖肉雞的關鍵技術探討[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7):15.
[3]韋鳳英,李東生,韋平.肉雞規模養殖小區健康養殖關鍵技術[J].廣西畜牧獸醫,2013(2):88-91.
[4]紀嘉萍.試論如何做好肉雞養殖過程中的疾病防預工作[J].農民致富之友,2014(10):56.
作者簡介:常紅(1969-),女,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本科,1992年7月山西農業大學畜牧系畢業,高級畜牧師,研究方向:飼養管理、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