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剛
摘要:當前時代下,社會公眾對于自身精神發展十分重視,而密切聯系人們生活的民生新聞,人們對其的關注程度也逐漸上升。民生新聞采訪中,其真實性可謂是重要的基礎。具體采訪期間,只有從整體上把握民生新聞的客觀性,才可將其報道的真實性實現。基于此,本文在對民生新聞采訪中客觀性把握意義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把握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生新聞采訪;客觀性;把握策略
民生新聞主要是以人民群眾生活的各方面為中心開展報道,因此大眾對于民生新聞的內容也十分關注。關于民生新聞客觀性的把握,要求新聞工作者于采訪期間客觀還原事件,堅持事實的本質,秉持著公正的態度客觀性的評價事件,在確保報道真實、客觀的基礎上,方可獲取人民群眾的認同,可為民生新聞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一、民生新聞采訪中客觀性的把握意義
就民生采訪類新聞而言,要想將民生新聞的目標達成,就必須客觀、真實的反映出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心聲。客觀真實地報道民生新聞,能將新聞采訪尺度合理掌控,而這也就對新聞相關工作人員提出了必須確保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的要求。
作為民生新聞報道重要組成之一的輿論監督性報道,嚴格要求了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新聞相關工作人員倘若出現了具有傾向性或煽動性的意見、評論,那么就會誤導群眾,影響輿論導向,稍有不慎甚至還會發生社會性事件,而這也就突出了把握客觀性的重要意義[1]。由于民生新聞采訪這一項新聞是圍繞以人為本原則進行報道的,以人民群眾中發生的事件作為報道內容,傾聽他們的心聲,于人民話語權方面開拓出空間范圍,在各個的新聞媒體中寄托了眾多的說話權,因此民生新聞采訪能夠立足于人民視角上更細致地解讀國家各項政策,并對人民群眾意愿深入了解,這也就從另一層面突出了民生新聞采訪中客觀性的把握意義。
二、民生新聞采訪中客觀性的把握策略
(一)端正工作態度,強化內在責任
新聞工作人員必須要將自身工作態度端正,這是因為民生新聞與一般新聞存在差異,普通百姓是其接觸最為頻繁的采訪對象,他們在提供信息時幾乎都存在主觀感情色彩,這也導致信息存在失真的可能性,時常發生有失客觀公正的情況。所以,民生新聞工作人員必須用嚴謹的態度,準確辨別被采訪對象的信息,通過冷靜判斷,獲取真實的信息。該過程中,新聞工作人員應當始終遵循客觀性原則,保持合理恰當的采訪態度,用熱情感染他人、用理念思維處事。
此外,內在責任感也需要增強,以便將主觀意念的支持提供給新聞客觀性的把握。新聞工作人員承擔媒體傳播這一責任,不僅需要引導公眾思維導向,同時需要為社會公眾呈現正確的客觀事實。所以,民生新聞工作人員應當具有正確且獨立的事實判斷態度,“一遇不平就吶喊”等切忌不可發生,秉持謹慎、客觀的態度對事實的起始詳細了解,了解問題始末的基礎上做出理性判斷。
(二)深入群眾,收集第一手資料
民生新聞要求新聞工作人員深入群眾,收集密切聯系群眾生活方面的新聞,并立足于群眾視角上將社會問題真實且客觀地反映出來,所以在采訪和收集資料期間,新聞工作人員必須要深入群眾采集新聞素材,同時要對采訪對象的廣泛性和地域性予以關注,切忌以偏概全[2]。同時,在該過程中,新聞工作人員還應當始終遵循體現群眾意愿、發出底層聲音的理念。民生新聞發生地與受眾群體所處地域通常情況下都是相同的,統一性十分強。所以要想將其新聞價值更真實地體現,深入群眾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對新聞線索的主動發掘、收集,完成第一手資料的獲取,并在材料廣泛收集的基礎上,整合、篩選并分析材料,以便為民生新聞報道提供真實且客觀的保障。
(三)精選采訪主題
作為民生新聞工作人員,采訪主題的準確選擇屬于一項必備的技能。現下,多數新聞媒體因不良價值觀影響的緣故,為了實現更可觀的經濟效益,吸引受眾注意力,于選題中產生了偏差,以至于采訪內容中有錯誤、低俗等情況存在,新聞應當具備的廣度和深度并不存在。所以,民生新聞工作人員在采訪前,應當結合國家方針政策、社會現實需求,完成社會主流民生思想的準確定位,挑選與需求相符合的采訪主題,同時采訪形式也應當符合于廣大群眾的喜好。
(四)提高媒介信息素養
當前正處于媒介融合時代,有關新聞采訪質量方面的要求更加嚴厲,媒體融合密切聯系著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量十分龐大,關于數據的采集與整理工作也備受關注[3]。民生新聞工作人員,應當在現代化網絡技術、新聞傳播方式的運用下,將信息來源拓寬。同時,新聞創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可為信息傳播提供可靠性保障。以往的新聞編輯工作僅需把控新聞規律、政策及信息真實性,十分簡單,而當前由于采訪者處于不同工作環境之下,需要深度整理并分析復雜的數據,依托數據將新聞信息呈現給觀眾,這也就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提升媒介信息素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民生新聞采訪工作客觀性的增強,是新聞工作開展的重要指導性原則。民生新聞采訪工作人員需要重視自身工作素養的提升,端正工作態度,深入群眾收集第一手資料,于新聞報道中注重社會經濟效益、強調客觀性,同時也需要避免主觀傾向,推動社會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為社會和諧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玉坤.探討民生新聞采訪如何把握客觀性[J].傳播力研究,2019,3 (10):93.
[2]張藝也.探討民生新聞采訪如何把握客觀性[J].記者搖籃,2019 (02):5-6.
[3]趙敏萍.民生新聞采訪中如何把握客觀性[J].傳播力研究,2018,2 (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