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涵予
摘要:為加快推進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發展,根據《文化部 財政部關于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要求,主要任務是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克拉瑪依市圖書館按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要求,結合示范項目的提升工程,多次探討、研究,在讀者中開展起了“為弱勢群體提供參觀、閱讀等服務”。
關鍵詞:克拉瑪依市;圖書館
一、背景
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服務性、社會教育性機構,作為社會文化服務的重要窗口,作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理應以服務弱勢群體為己任,關心和扶助他們,對他們實施知識援助,消除他們與常人之間的知識鴻溝,維護他們做人的尊嚴,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弱勢群體的精神家園。
二、做法
針對社會性弱勢群體,市圖書館提供開展了多方面活動。
(一)免費為社會性弱勢群體提供網上購買火車票活動
在此活動期間,克拉瑪依市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為廣大群眾免費、安全、綠色的開放(尤其是進城務工人員)春節返鄉購買火車票的網絡通道,讓外出打工人員提前回家團圓,解決一票難求的問題。同時,克拉瑪依市圖書館在春運期間,公共電子閱覽室將保證工作時間正常開放、設立“春運網購火車票專座”,保證需要購票者有電腦用,并有工作人員輔教。活動期間,到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購票的群眾,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即可,有網銀的群眾,帶上自己開通網銀的銀行卡和驗證工具,沒有網銀的只需帶上購票所需的票款,在電子閱覽室內,工作人員會用準備好的網銀,幫大家進行網絡購票。
在開展網絡訂購火車票培訓的同時,我們還為外來務工人員普及了電腦操作基礎知識,對如何上網如何使用瀏覽器進行購物,看新聞,查詢資料等都進行了相關的培訓演示。一些本市的老年人和兒童看到了我館舉辦培訓班的通知后,也積極參與。我館也在計劃今后能針對廣大群眾尤其是進城務工人員定期舉辦電腦基礎操作、網絡購票、購物的培訓班,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
為外來務工人員播放相關技能方面的視頻文件,播放教育影片,并下載相關技能方面的電子圖書,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數字資源大餐。
(二)與九公里流管辦協作,開展“關愛流動人口,共建溫馨家園”活動
九公里流管辦離市中心較遠,轄區范圍共有流動人口1142人,這些流動人群大多生活在社會底層,干著城市里最臟最累的活,基本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業余文化生活單調枯燥,鑒于這種情況,市圖書館結合自身工作,按照我市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工作要求,與九公里流管辦協作,開展了首期“關愛流動人口,共建溫馨家園”活動,為流動人群送去期刊300余冊,受到了外來務工人員的熱烈歡迎,部分居民當天就借走雜志回家閱覽。為加快克拉瑪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建設,進一步提升示范項目的成效2012-2015三年的春節期間,市圖書館面向在克外來務工人員,舉行了三次網絡培訓活動。每次參與人數都在30人左右,三年累計人次在100人次。
三、成效
“為特殊群體提供參觀、閱讀等服務”工作開展至今,受到了讀者的一致好評。截止目前,累計送出1000冊次圖書,累計有600多位讀者享受到了“為弱勢群體提供參觀、閱讀等服務”給他們帶來的方便。“為弱勢群體提供參觀、閱讀等服務”,其人文關懷意義深遠,關系到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圖書館的社會責任,發揮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優勢,為扶助、服務弱勢群體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提升了市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市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提升和克拉瑪依市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增加了新的內容,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首期“關愛流動人口,共建溫馨家園”活動舉辦后,九公里流管辦主動與市圖書館聯系,希望能夠再贈送部分期刊,滿足外來人員的閱讀需求。外來務工人員對這項活動的熱情反饋讓我們更加感受到城市邊緣群體對文化生活的渴望,經開會討論后,決定再向九公里流管辦贈送期刊700余冊,并在九公里流管辦管轄范圍的三個餐廳建立流動圖書服務網點,方便居民在晚上回來后借閱到圖書,從而更好的滿足外來務工人員的閱讀需求,讓公共文化服務成惠及全民。
此項便民服務的推出為外來務工人員等急需購買火車票的群眾提供了方便,受到廣大群眾及各界媒體的一致好評,對克拉瑪依圖書館、克拉瑪依文化共享工程及公共電子閱覽室均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通過這種便民服務擴大讀者群,讓更多群眾共享文化建設發展成果,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目前,市圖書館已向流管辦累計贈送期刊1200余冊,居民們對市圖書館的流動網點服務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每次在餐廳吃完飯后,總要借上兩本雜志,回家慢慢閱覽。
參考文獻:
[1]林澤花.淺論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 (02).
[2]孫一云.論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個性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