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芹
摘要:中國作為農業大國,為了滿足當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就必須要對農業發展的經濟管理加強重視,這也是社會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當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想要做好農業經濟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完善各項惠農政策,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科技裝備水平,為國家經濟的持續性健康發展莫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
我國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經濟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實力。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現代化程度的深入,在社會生活中科學技術對我們越來越重要,為了有效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也應當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深入分析當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在新農村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好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問題
現階段,我國應用的經營模式,主要還是小農模式,這已經無法有效滿足當下的發展需求。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對于農業發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建設大規模的農業發展模式。并且,現在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農村地區的勞動力數量逐年減少,大部分是留守人員,對于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經驗非常缺乏。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存在問題,很多農田資源出現浪費的情況,而且現階段分配的土地經營權與當下的發展不符合,這就需要對傳統的農業進行深化改革。
(二)農業創新水平較低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農村地區的社會福利越來越好,但是相比較城市來說,無論是生活用品、文化生活,還是醫療、教育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農村地區的年輕人對于大城市的生活更加向往,對于新農村建設沒有很大的興趣,這就給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對于農業經營者而言,無論是農產品生產率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都處在比較低的水平中,政府對于農業設施的投入力度也比較小,使農業的創新水平一直得不到快速的提高
(三)產業金融體系問題
從金融體系角度進行分析,農業經營管理沒有妥善管理好產業系統化,對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造成很大的影響。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產業與人力資源密集型產業結構越來越遠,逐漸向著技術密集和資源密集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產業金融體系和農業生產水平,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作用比較小,存在非常普遍的資源流失的情況,這一農產品的生產結構也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改進農業經濟管理的對策
(一)建立新型的發展機制
政府部門需要創新推動制度,就必須要結合當下存在的實際問題,做好所有權歸屬和土地登記工作,制定合理的、可行的土地流轉制度體系,促進制度的深化改革。特別是要嚴格監管項目管理方面的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政府部門需要加快對信息化管理和網絡化管理的腳步,使農民的土地權益得到保護,通過信息化技術,促進承包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此外,政府部門還需要對農村生產資源實施集約化模式,使農戶能夠積極主動地的規范措施,確保市場運作的健康發展。
(二)優化調整產業結構
農業生產者一定要對產業和結構不斷進行優化和創新,對于農業經濟的管理要加強重視。傳統的農業管理中,對于作物的管理工作中,因為對農民的收入有直接的關系在當前背景下,為了使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管理人員就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深化調整,使其向著體系化、全面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各地區政府部門,也應當結合本地區的環境優勢和資源優勢,引導農產品實現規模化的生產銷售體系,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模式,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快速發展。另外,經營管理人員還需要對農業茶農價值鏈的打造工作加強重視,構建完善的加工價值鏈,從而促進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將經濟引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三)提升產業金融模式與科技水平
在開展農業經營活動的時候,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對于當下產業金融模式和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一定要加強重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措施,確保農業經濟實現穩定運行。另外,對智能化和機械化操作水平,應當加大投入的力度,積極發展農產品機械化作業能力,使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得到優化。還有就是對于技術方面,要加強研發的力度,形成現代化的農業發展體系。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信息時代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信息化管理對于農業經濟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對整個過程實現信息化管控,對市場的變化能夠及時掌握,提高了農業經濟的管理水平。
(四)加強隊伍建設
想要建設好新農村,就必須要有完善的建設隊伍。管理隊伍的綜合實力和素質,對農業經濟管理的效果有直接的關系。實際在開展工作的時候,必須要確保相關制度得到貫徹落實,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在提高他們技能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政府部門也應當積極引進綜合水平高的先進人才,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強人才、技術以及資金的儲備。高校也應當將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與鄉鎮、企業加強合作交流,在提高學生們實踐能力的基礎上,也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保證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就必須要做好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這也是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有效手段。在當下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應當加大對農業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力度,不斷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產業化的發展,提高信息化水平,從根本上確保我國的農業經濟得到持續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翠霞,黃鳳,余志剛.基于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途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1).
[2]張露,張越,張俊腿等.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發展:歷史與前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
[3]劉曉倩,韓青,周磊.信息化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實證分析及展望—基于區域差異的比較[J].農業展望,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