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英
摘要:農村土地流轉實現集中化、現代化種植,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產效率,但土地流轉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闡迷了當前農村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探討了解決問題的措施,為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土地流轉;問題;措施
伴隨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明顯加快,發展適度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已成為必然趨勢。目前農村土地使用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農業農戶自己種地;二是農業農戶不愿種地致使土地拋荒;三是農業農戶將土地流轉給農業大戶進行規模化種植。三者之中土地流轉給農業大戶進行集中種植的情況日益增多。至2017年底,余姚全市耕地面積共計401671畝,土地流轉總面積179430,占總耕地面積的45%,涉及土地流出的農戶數80918戶,占全市總戶數228574的35%。土地流轉中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復雜,有許多亟待完善。
一、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流轉日常操作不夠規范
農村土地流轉較為規范的模式目前有兩種,一是通過村集體流轉,由農戶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簽訂委托流轉協議,再由村統一將土地流轉給大戶或經營主體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二是農戶直接和大戶或經營主體簽訂土地流轉協議,一戶一份。至2017年底,余姚全市已簽訂流轉合同的面積149651畝,占土地流轉總面積179430的83%,部分大戶為了不向村里交付土地流轉押金而直接與農戶私下流轉,沒有簽訂書面流轉協議或合同,采用口頭協議的方式進行流轉,或是簽訂簡易的協議或合同,未按照浙農經發[2009]3號《關于印發浙江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規范操作,不利于土地的規范化管理。
(二)土地流轉交易市場不夠健全
有些農戶有想要流轉土地的想法,但是卻沒有專門的土地流轉部門來獲取實時全面的信息,信息溝通上不夠暢通,直接導致一些不想種地的農戶直接將土地拋荒,浪費了資源。而想流入土地的大戶或主體由于無法直接獲取農戶的信息,所以有時會出現無法流入集中成片的土地,導致無法更有效地進行集中規范化土地經營。兩者都會影響到農村土地資源的整體調配和利用。
(三)土地流轉風險保障不夠完善
土地流轉的農戶往往擔憂土地流轉后的各經營項目不能維持長時間的經營,不能夠按時地收到大戶的土地租金,在土地收回之后其生產能力不能夠很快恢復。土地承包的大戶或主體則十分擔憂農戶在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還沒有到期以前就宣布單方毀約,造成其投資難以收回與自身利益受損的后果。缺少合理的風險保障體系導致雙方的權利義務很難保證,土地流轉糾紛時有發生。
(四)土地流轉監管力度不夠強化
在目前的農村土地流轉中,往往會出現政府監管不到位的狀況。目前鄉鎮、村干部一崗多職,工作量大,農村土地流轉只是兼做顧及,由于缺少專門的土地流轉部門,缺少相應的制約制度,導致土地流轉雙方權利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導致不規范的土地流轉較多,使得農村土地流轉無法得到有效的監管。
二、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幾點建議
(一)健全管理體系,規范農村土地流轉
成立專門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部門,建立土地流轉中心,制訂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實施細則,強化責任落實,還可以探索引入民間資本進行具體運作管理,建成市、鄉鎮、村三級信息互通、交易聯動的公益性土地流轉交易服務平臺,發布土地流轉面積、價格、期限等信息。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法規及政策等方面的咨詢服務,提供合理而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文本,有序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的各項程序。全面完善農村土地流轉登記備案機制,土地流轉信息及時更新,流轉協議和合同備案留檔,確保事有人干、責有人負,強化農村土地流轉長效體系建設。
(二)加強宣傳引導,推動農村土地流轉
目前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已基本完成,為農民放心流轉奠定了初步基礎。建議借力全省統一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管理系統信息,積極引導土地流轉進入流轉平臺交易,全面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一是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平臺及印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氛圍。二是合理規劃土地使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牧結合、生態循環經營主體培育試點,配套環境保護及五水共治,牧場、養殖場周圍利用有利條件按比例配套農業生產。三是管理部門應當依據農戶及大戶主體自愿與公平的原則,在目前我市已有2個村的基礎上探索整村流轉新路子,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
(三)強化監控力度,保障農村土地流轉
一是建立保證金制度,合理制訂大戶或主體流入土地保證金數額,明確保證金利息歸屬,按民間租賃習俗,采用先繳后租的方式。二是發揮余姚市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職能,增加土地流轉仲裁服務,健全糾紛調處機制,必要時提供無償法律援助,保證農村土地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四)加大政策扶持,強化農村土地流轉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目前余姚市級以上沒有對土地流轉專項補助政策,對流轉年限較長、發展規模較大的建議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充分調動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二是落實農業規模經營設施用地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可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于經營主體建設配套輔助設施。三是探索增加土地流轉的政策性保險險種,盡可能減少農村土地流轉風險。
參考文獻:
[1]《關于印發浙江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浙農經發[2009]3號.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中辦發[2014]61號.
[3]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浙委辦發(2015)31號.
[4]《關于印發余姚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扶持項目實施辦法的通知》余農林[2014]201號、余財農[2014]2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