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要:遼寧省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省份,本文分析了農產品出口受抑制因素: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沒有發展綠色農業的意識;缺乏品牌意識,營銷意識,技術落后,技術人員欠缺;政府相關政策沒有足夠的支持。結合遼寧省現狀對農產品出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
關鍵詞:遼寧省農產品貿易;概況;問題
一、農產品質量問題不過關
(一)缺乏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檢驗程序
遼寧省農產品質量不過關對于出口影響極大,即使是優勢的農產品,質量不高問題也是很嚴重的,從生產到銷售,缺乏一個嚴格的質量檢驗檢程序,在生產環節,對于生產使用的化肥、農藥用量規定和成分沒有明確限制,對于包裝和加工倉儲等環節沒有運用相應的科學技術進行統一要求,導致我們很難生產出高質量的符合標準的農產品。
(二)環境等基礎因素薄弱
近兩年來,我國環境差化肥使用和農藥殘留超標,品質差,運輸過程也沒有先進的儲存手段,我們的產品與國際標準相差越來越大,各國紛紛采取措施保護本國產業。食品質量安全認證和環境保護要求成為最主要的綠色貿易壁壘。遼寧省農產品的主要市場韓國、日本等國家在食品技術和安全管理上居于領先地位,他們通過不斷修訂出臺新的措施抬高準入門檻,限制農產品對其的出口。面臨上述的貿易壁壘情況越來越嚴重,出口減弱,影響企業經濟狀況,使整體經濟發展受抑制。
二、營銷渠道和策略落后,無品牌意識
(一)營銷渠道和策略落后
目前遼寧省營銷渠道單一,對于市場變化掌握不足,目前的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等網絡平臺營銷是國際貿易的趨勢,營銷意識問題也是影響出口貿易重要問題之一。面臨激烈的競爭,這是對于出口不利的影響,企業出口需要有力的營銷策略作為出口的支撐,使出口前景更加明朗。加工企業出口商品的包裝按照中間商要求,很難使用自己的品牌,不利于品牌的建立和得到認可。這種銷售渠道和營銷意識弱對于出口影響很大。
(二)無品牌意識
出口企業應該加強對于建立品牌的重視,品牌的樹立是企業長遠發展大規模發展以及增強國內外影響力,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是無形的財產,我省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無知名品牌,各企業在品牌塑造方面投入也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品牌建設方面下手晚,意識弱,相關部門對于品牌開發的鼓勵程度差,宣傳力度不夠,和其他省市相比較也是落后的,例如山東省的金鑼企業是響當當的知名品牌,遼寧省沒有知名的相應的農產品品牌。
三、勞動者知識水平低、科技不發達使生產受限制
遼寧省發展貿易的必要條件之一是需要善于管理、懂科學技術、對于先進設備使用熟練的、收集國際農產品市場信息的知識性人才和先進的生產方式,但是由于樸實農民一般知識水平較低,接受新技術和更改生產方式的思維較慢,新技術的推廣和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越來越少的科技人員投身于研究農業生產之中,生產方式以及生產的品種改良一定程度上減慢了,導致生產產量相對降低,生產產品的質量相對較差,產品檔次不夠,綠色貿易壁壘對于產品出口影響大;缺乏農業方面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指導、缺乏外貿人員對于相關知識的收集與對國際市場的研究,導致產品質量上不去,產量上不去,各種生產方式的思維轉變慢,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受到抑制,國際市場的開拓遲緩。
四、出口市場集中,風險較大,同周邊地區競爭較大
(一)出u市場集中,風險較大
日本、伊朗、印度和韓國為主要的出口市場,對于這些市場的過度依賴,導致農產品出口很容易受這些地區經濟和相關政策調整的影響,風險較大。就出口國家日本來說,農產品的貿易很容易受到日本政治方面的影響,如果日本政治方面出現大的變革對于出口企業會有嚴重影響;伊朗也是面臨著戰爭危險和政治的動蕩問題。這些地區經濟衰退市場情況惡化時,國家會調整相關產品進口水平和條件,不利于分散風險。
(二)同周邊地區競爭較大
周邊地區對遼寧省的影響越來越嚴重,黑龍江農產品品種多種類豐富,而且相對于遼寧省來說自然資源尤為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占有不可改變的優勢,而且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力度促進農產品出口,出口意識加強,在先關產業的承接和轉移以及國際市場的開拓方面進一步領先于我市。相對于黑龍江省的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我省的農產品市場還有待研發,企業急需國際機遇,出口規模需要擴大,產量和質量低,企業自生能力不足,要想促進出口,使農產品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還要采取一定的政策和加強意識。
參考文獻:
[1]曾巧生.江西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J].學院學報,2008(7).
[2]劉繼展,李萍萍.江蘇農產品出口的現狀與促進對策分析[J].江蘇商論,2007(1).
[3]王方友.安徽省農產品貿易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4(10).
[4]張濤.江蘇省農業龍頭企業出口水平影實證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4,4(2).
[5]張二震.擴大江蘇農業對外開放的思[N].新華日報,200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