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新
摘 要:在巖心及薄片觀察鑒定、物性分析基礎上,重點分析富縣區塊下石盒子組儲層特征及發育控制影響因素。研究表明:①富縣區塊盒1及為大型巖性圈閉氣藏;通過儲層物性特征及測試成果分析,盒1段氣藏屬于低孔低滲、特低孔特低滲天然氣藏;②通過對富縣區塊盒1段試氣井電性參數的統計,富縣區塊出氣井聲波時差大、孔隙度高,物性好,說明儲層物性對盒1段氣井產能影響作用較大;③氣層厚度對氣田勘探開發意義重大,直接關系到氣井的高產和穩產效果,氣層厚度對氣井產能有主要影響作用;④盒1段高產井產能主要受沉積相、物性及氣層厚度控制,高產井通常具有水下分流河道砂體厚、物性好、氣層厚的特點。
關鍵詞:富縣區塊;盒1;儲層特征;主控因素;氣藏類型
1 前言
富縣區塊處于鄂爾多斯盆地伊陜斜坡帶東南部,行政區劃隸屬陜西省富縣及周邊的黃陵、洛川、宜川、甘泉及延安市,區塊面積3603km2(圖1-1-1);地表為溝、峁、梁、塬交錯的黃土塬。已完成二維地震2591.07km,三維地震105.71km2。研究區古生界地層保存較好,具備優質儲層形成的物質基礎,目前鉆至上古生界的多口井試氣效果良好,其中FP1H盒1段試獲無阻流量5.2萬方/天,的高產氣流,,顯示出氣藏良好的勘探開發前景。因此開展洛河區塊上古生界石盒子組盒1段氣藏研究,特別是系統全面研究儲層特征和發育控制因素,對深入認識該區氣藏地質特征有重大意義。本文在巖心及薄片觀察鑒定、物性分析基礎上,重點分析富縣區塊下石盒子組儲層特征及發育控制影響因素,為下一步的勘探開發提供地質依據。
2 儲層特征
2.1 儲層巖石學特征
通過上古生界巖石薄片鑒定資料,富縣區塊上古生界巖性主要以巖屑長石砂巖及巖屑砂巖為主。砂巖填隙物組分填隙物組分含量高,一般為5%-20%;且類型多,常見有以下組分:①泥質雜基含量為0-15%,分布不均勻;②再生石英分布普遍,含量為1%-8%;③方解石和鐵方解石局部分布,其含量為0-20%,多為連晶式膠結;④水云母分布較普遍,其含量為1%-3%;⑤自生粘土礦物分布非常普遍,其含量為1%-7%,常見有高嶺石、伊利石、伊/蒙混層和綠泥石。
2.2 儲層孔隙結構特征
研究區內古生界儲層巖石致密,有效孔隙發育差,屬低孔低滲型致密儲集層。但在部分地區部分層段儲層中,有效孔隙相對較為發育。盒1段孔隙類型為溶蝕粒間孔、粒內溶孔。通過對研究區盒1段壓汞資料整理分析,總結出了盒1段三種壓汞曲線形態,據此可將研究區儲層的孔隙結構劃分為三類:Ⅰ類:毛管壓力曲線平臺段不明顯,孔喉分選中等,粗歪度。排驅壓力小于1MPa,中值壓力小于10MPa,最大喉道半徑大于0.5μm,孔喉中值半徑大于0.05μm。Ⅱ類:毛管壓力曲線為陡坡型,孔喉分選相對較差,較粗歪度,排驅壓力1-3MPa,中值壓力10-20MPa,最大喉道半徑0.2-0.5μm,孔喉中值半徑0.02-0.05μm。Ⅲ類:毛管壓力曲線向右上方拱起,孔喉分選較好,偏細歪度,排驅壓力大于3MPa,中值壓力大于20MPa,最大喉道半徑小于0.2μm,孔喉中值半徑小于0.02μm。
3 物性特征
研究區內盒1砂巖孔隙度Ф最大為17.4%,最小為
1.8%。平均為5.66%,儲層孔隙度主要為低孔(4%-17.4%)。
下石盒子盒1段以富古1和富古3井區物性最好,孔隙度達8%以上。滲透率主要為低滲(<1.0×10-3μm2),滲透率K最大為1.18×10-3μm2,最小為0.0286×10-3μm2,平均為0.19×10-3μm2,以富古1和富古2井區最好,滲透率達0.25-0.3×10-3μm2,儲層滲透率主要為低滲(0.1-1.18×10-3μm2),總體為低孔低滲的致密儲層。
4 氣藏特征
通過對富古2、富古5等井氣藏特征的分析表明,盒1段氣藏主要受巖性控制,氣藏類型屬砂巖巖性氣藏(圖1),儲層以細砂巖為主,具低孔、低滲、低壓、無邊底水的特點。從測井解釋和測試結果看,盒1段氣藏測試期間產少量水,地層水型為CaCl2型,為封閉地層水。綜合分析認為富縣區塊上古氣藏為屬常度、低壓--常壓、低孔滲無邊底水定容彈性驅動巖性氣藏。
5 儲層發育控制因素分析
5.1 優質烴源巖是油氣聚成藏的基礎
富縣區塊烴源巖發育,其上古生界煤巖厚(2-9)m,暗色泥巖厚(20-60)m,Ro(%)>2.0,已達過成熟演化階段,具有較好的生烴條件。因此洛河區塊上古生界具有生成有效儲層的基本條件。
5.2 優質儲層是油氣富集的重要原因
研究區盒1發育三角洲平原和前緣相帶石英砂巖儲集體,砂體多期疊合,復合連片。但砂體規模相對較小。如新富5井石盒子組鉆遇砂體81.9m,鉆遇有效砂體48.2m,其中盒1鉆遇砂體厚度40.9m,鉆遇氣層含氣層厚度36.9m;山西組鉆遇砂體厚度23.6m,鉆遇氣層含氣層厚度17.1m。體現砂體多期疊合,縱向上厚度較大。
通過對富縣區塊盒1段試氣井電性參數的統計,富縣區塊出氣井聲波時差大、孔隙度高,物性好,說明儲層物性對盒1段氣井產能影響作用較大,再次驗證了優質儲層是油氣富集的重要原因。
5.3 優質蓋層是油氣富集的關鍵
從已經發現的氣田來看,伊陜斜坡大范圍分布的“近源成藏組合”中天然氣成藏富集限制在上石盒子組以下層位,區域蓋層以上沒有發現工業氣層,說明上石盒子組是區域上較好的蓋層。通過對氣田鉆井泥巖壓實曲線的研究,泥巖層普遍發育過剩壓力,最大過剩壓力出現在上石盒子組下部的厚層泥巖段。而且在白堊紀氣藏形成的關鍵的時期,上石盒子組蓋層的“高壓被”已經形成,對下伏層天然氣構成有效封蓋。即使后期的抬升降壓,也沒有破壞上石盒子組蓋層封閉的有效性。
5.4 盒1段儲層成藏模式
富縣地區位于伊陜斜坡中部南側,與盆地中部氣田同屬一個構造單元,基本地質條件也相同。中部氣田根據天然氣碳同位素分析已證實存在由石炭系--二疊系煤成氣和下古生界氣源混合供烴的井例?;旌线\儲型生儲蓋組合也可能存在于富縣地區。在此基礎上富縣盒1段高產單井通常具有水下分流河道砂體厚、物性好、氣層厚的特點。
6 結論
①研究區上古生界盒1段砂巖儲層以巖屑長石砂巖及巖屑砂巖為主,局部出現巖屑長石砂巖;②研究區盒1段優質儲層溶蝕孔、粒間微孔、殘余粒間孔為主,儲層較致密;③研究區盒1段儲層孔隙度儲層孔隙度主要為低孔(4%-17.4%),平均為7.5%,滲透率滲透率主要為低滲(<1.0×10-3μm2),平均為0.45mD之間,低孔低滲特征明顯。屬于典型低孔低滲氣藏;④從巖性、測井相以及電性參數等方面對高、低產井進行了識別,初步總結高產井通常具有水下分流河道砂體厚、物性好、氣層厚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包洪平,劉寶憲,白海峰,等.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英砂巖的儲集特性及地層分布特征[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6(增刊):43-47.
[2]陳孟晉.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成藏富集地質條件及有利勘探方向[D].西安:西北大學地質系,2003.
[3]王旭東,盧桂香.高北隱蔽油氣藏特征及勘探方法[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2,23(2):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