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湘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對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工作越來越關注。建設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能夠為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提供極大幫助。但是目前“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還不完善,因此本文希望通過研究,能夠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我國本科高校發展、轉型的重點內容。但我國目前對于“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還不統一,更沒有權威的解釋。根據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發展戰略來看,“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要始終以雙師素質為標準,其中包括技能過硬、專業對口、教書育人、資質合格等方面?!半p師型”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教學能力與基本素質,更要具備職業操守與政治素養等良好品質。
一、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素質和能力要求
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要以服務社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在人才培養方面,普通本科的培養方向基本是研究型、學術型以及學科型人才,應用本科培養的目的不但囊括了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備良好的實踐應用能力。對于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普通本科更加關注理論教學,應用本科則是將社會需求為主要目標,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技術應用能力。職業院校與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都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并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在人才培養要求、質量、規格上差異就比較大。在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素質結構、知識能力等方面特點明顯,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綜合素質比較高,知識涉及面較廣,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能夠靈活運用科技能力。但是在高職院校中,更傾向于培養服務、管理、建設、是生產型技術人才。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在能力、素質、知識等方面有更高要求,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知識理論,還要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
本科高校中的教師往往是興趣不同、學歷不同、職業經歷不同的教師集合,很少有教師具備全才能力。所以,以目前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而言,可將教師細化成應用研究型、實踐教學為主、理論教學為主這三大類,以教師的職業發展方向和能力的不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分類,并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
二、應用技術型本科高?!半p師型”教師評定標準體系構建
(一)“雙師型”教師素質的模型構建
目前的“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更加關注教師的各種證書,很少重視教師的應用研究能力、教學水平等隱性特征。根據教育部頒發的“雙師素質”教師標準來看,“雙師素質”教師要具備講師職稱、本專業技術職稱證書等。但在現實中,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即便獲得證書也不能證明教師具備相應的工作經歷。而且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需要過度階段,很難將二者進行同等看待。所以,“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不僅要考慮資格證書,還要考察教師的應用研究能力、教學水平等環節。
(二)“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體系構建
1.構建“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體系原則
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要以創辦學校特色、培養高質量人才為發展目標,要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核心,因此需要大量熟悉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這些教師不僅能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專業知識,還要懂得崗位操作流程。所以評定標準的設計要與應用型師資建設發展目標相契合,對教師發展給予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強“雙師”隊伍建設??蓪⒛壳暗摹半p師型”教師評定標準看作是靜態性指標,只是對教師以往工作成績的默認。但是教師要想將知識轉化成實踐能力需要一個動態過渡時期。此外,目前的“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更加重視教師的顯性特征。所以,在建立“雙師型”教師素質能力評定標準時,要將動態性與靜態性評價標準進行結合,不但要關注教師的顯性特征,更要注重教師的隱性特征。在設計“雙師型”評定標準中,工作經歷、職稱、學歷等因素是其中最基本的條件,更是設計“雙師型”評定標準的前提。因此,可對不同的崗位需求進行不同的標準制定,其中與“雙師型”教師評定有關的要求可分成為應用研究能力、實踐教學、理論教學等指標,并對崗位任職資格進行定量與定性的評價。我國目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涉及種類較多,既有211大學,也有地方高校、民辦院校等,不同的學校在師資建設、發展等方面也有較大差異,因此這也是評價標準難以統一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制定“雙師型”能力素質評定標準體系時要考慮到不同學校的師資水平與發展特點。
2.“雙師型”教師素質能力評定標準
根據上文提到的“雙師型”教師素質的模型構建,考察教師資格的基本要求就是顯性特征,其中學歷證書、培訓經歷、工作經歷、技能證書、職稱證書等是主要內容。而且“資格要求”是評價“雙師型”教師的主要基礎,如果教師沒能達到“資格要求”就難以具備成為“雙師型”教師的資格。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申請相匹配的“雙師型”評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進行了詳細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從業者以及教育部門提供參考。
項目:吉林工商學院”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合同編號:院社科合字S[2018]第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