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金融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持。地方金融行業在發展的同時,要高度關注地方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管理工作,實現地方金融高質量發展。文章系統的講解了地方金融風險的概念、金融風險的類型及特征,并從轉變監管理念、完善監管機制、設立風險處置基金等方面,提出風險防范的措施。
關鍵詞:地方金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一、地方金融風險的概念
地方金融風險是指地方金融的主體在市場的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嚴重后果及可能性,這些嚴重后果可能會引起金融秩序混亂,阻礙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們通常所說的金融主體,一般包括城市商業銀行如河北銀行、廊坊銀行等,也包括一些駐扎于農村的信用社、遍布于城市街角的小額貸款公司及典當行等這些金融機構,在經營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是惡性的,不利于地方經濟發展的,我們通稱為地方金融風險。
二、地方金融風險的特征及類型
地方金融性風險一般具有以下的特征:傳染性、脆弱性及特殊性。傳染性是指地方性的金融風險,一般是從一個行業主體傳染到相應的關聯企業,這也是由于地方金融的性質所決定的。一般地方性的金融都具有較強的關聯性,一個授信主體出現了問題,其關聯的企業也會相繼出現違約;脆弱性是指當地的金融市場極易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導及影響,當地政府對于金融企業的干涉也經常會導致地方金融經營的金融產品質量較差,這樣也為今后的金融風險埋下了風控隱患。傳統意義上,按照金融市場流程,地方金融風險一般分為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風險,信用風險以及系統風險。
三、地方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及政策建議
(一)加強地方政府監管
一方面中央金融要加強對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中央金融機構要切實了解地方金融機構的需求,制定相應的合理的政策。另一方面,加強人民銀行對地方金融機構的指導與協調作用,做到地方金融機構有法可依,在發揮地方金融的靈活性前提下。嚴格執行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因此,從中央到地方金融機構都要加強風控力度,做到防范風險化解風險。
(二)轉變金融監管理念
金融監管理念的轉變,是促進金融監管正向激勵的重要舉措,是提升金融監管效率和水平的關鍵所在。從地方金融監管的核心業務可以看出,部分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仍以行政管理為主,在地方金融監管理念的轉變上,應以市場為導向,政府要積極發揮協調和引導的作用,金融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當中,不應干涉金融機構的具體業務和資金的自由流動,應充分尊重市場發展的規律,采取謹慎監管、適度監管的原則,為本地地方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創新金融監管手段
在金融監管創新手段創新方面,政府部門可以以金融機構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為切入點,通過對小微金融和準金融機構加強監管,來規范地方金融市場。如在小微金融監管方面,可以對小微金融的注冊資金、經營場所、機構風險控制能力、從業人員素質等各方面進行審核,從而對小微金融的發展進行密切關注,避免小微金融風險的發生。此外,在創新金融監管手段方面,地方政府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本地區金融機構的經營信息、業務信息、金融機構發展狀況、財務狀況等方面進行數據分析和應用,從而綜合評判本地區金融機構的風險等級,并根據本地區金融機構的風險隱患點,做出相應的舉措,及早將隱患進行排除。
(四)設立地方金融風險處置基金
地方金融風險處置基金對于提升地方金融風險處置能力,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是落實地方政府對地方金融進行管理和監管重要舉措和手段,且能有效防范地方金融風險。在地方金融風險處置基金的設置方面,可參考中央、國務院有關規定,結合地方實際,由省級政府和當地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成立相應的地方金融風險處置基金。在出資比例方面,省政府應作為地方金融風險處置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且比例應不低于50%,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作為金融監管機構的主體作用,合理的引導當地的金融機構,規范當地金融機構發展,形成良好的金融機構發展環境。在出資的資金具體來源方面,省級地方政府可以考慮從中央轉移支付、稅收返還的增量容易扣劃。由于部分省級政府財政收支比較緊張,也可以考慮延長扣劃的方式,來滿足地方金融基金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金融機構應積極響應地方政府的號召,積極參與地方金融基金的籌備工作。按照地方政府的統一規劃和部署,結合本金融機構的發展實際和風險程度,實行差異化的出資比例,從而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合理的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在地方金融機構出資的具體來源方面,各級金融機構可從一般風險準備中予以扣劃。由于一般風險準備的作用就是在化解各級地方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因此,從一般風險準備當中進行扣款,存在即合理之處。對于地方金融風險處置基金的管理,可由地方人民銀行負責實施,該舉措可以保證風險處置基金的穩定性,又能夠積極的發揮風險處置基金的風險防范作用,從而充分提升基金的資金價值,實現基金的保值、升值效果。
四、結語
我國地方金融風險主要體現在地方整體的經濟水平較低、金融系統的監管力度也較弱,這樣就會導致地方的金融監管方式方法比較落后,金融的監管定位也不準確。隨之也會造成金融機構如銀行信貸貸款的不良率顯著攀升,整個銀行系統的貸款業務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應從轉變監管理念、完善監管機制、設立風險處置基金等方面,完善金融風險防范和管理機制,實現地方金融健康、規范發展。
參考文獻:
[1]賀偉,丁雷.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6(10):135-137.
[2]紀家琪.中國地方金融風險問題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4.
[3]姜欣欣.金融風險控制的方法就是有效管理[N].金融時報,2016-9-4(7).
[4]羅珊.金融風險管理理論回顧與展望[J].華東經濟管理,2010(12):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