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泳 鄭環悅 楊帆 劉子
摘要:農產品電商化順應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農產品的信息共享、綠色種植、在線交易、新鮮采摘、物流配送等,利用互聯網流量概念與農產品生產銷售相結合,從而拉動農民經濟收入。本文從政府政策扶持、現代化技術提供必備條件、農產品電商化優勢等方面進行襄陽市農產品電商化可行性研究。
關鍵詞:農產品電商化;農村電子商務;襄陽市農業
一、襄陽市農產品電商發展現狀
農產品渠道少、銷售難,是長期以來農產品銷售遇到的一大瓶頸,但近幾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具有發展迅速、生長周期短、信息流聯系緊密和全球化等特點的“互聯網+”使得這一瓶頸得以突破。因此,借助“互聯網+”發展的強勁趨勢,推進有機綠色農產品走入市民生活是促進襄陽市三農經濟發展的首要道路。
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襄陽市已建成縣級電商運營中心12個,鄉鎮服務站53個,村級1515個,農產品線上銷售額達33億多元,同比增長30%以上。其中較為典型的是,襄陽市已對南漳縣進行了一系列農產品電商化舉措,尤其是大力推進“中國有機谷”建設。為了積極推進和正確引導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南漳縣委、縣政府積極組織申報“省級電子商務示范縣”項目,目前已經獲得初步認可,縣商務局、縣扶貧辦聯合制定印發《南漳縣電商扶貧實施方案》,擬于2018年至2019年度前,全縣建設1至2個電商運營中心和配套的倉儲物流中心,建設11個鎮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電商扶貧試點村11個,擬建300個村級線上線下體驗店,培育電商企業30家,培訓電子商務從業人員10,000人次以上,為農村居民提供網絡代購、農產品銷售等服務。南漳縣的農產品電商化發展已成為襄陽市的領頭軍,為襄陽市有機農產品電商化奠定了基礎。
二、襄陽市農產品電商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府政策的扶持
2016年10月,《襄陽市加快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下發,將加快扶持農業電商發展,到2018年,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電子商務應用率達80%,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增長35%以上。意見還要求,到2018年,襄陽市培育1至2家在全國有影響力、各縣(市)區培育1家以上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農業電子商務企業,與國內知名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形成深入的合作關系。具體措施包括:鼓勵和支持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自主品牌為支撐,創建特色鮮明、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門戶網站,培育特色農產品線上品牌。支持和引進大型網絡平臺企業在襄陽發展;組織500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0家合作示范社與電商企業、超市對接。此外,還將整合利用商務、供銷、郵政、交通、農業信息等農村現有資源,推進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鄉鎮服務站和農村服務點建設;引導農業電商企業和社區便利店等傳統商貿業合作,發展O2O.C2B等模式,鼓勵種子、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企業探索“放心農資進農家”模式。
(二)現代化技術為推進農產品電商化提供必備條件
第一,采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可以實現產品的高效管理以及合理地調配運輸工具,提高運輸效率。襄陽市物流企業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及時掌握運輸車輛的裝載信息,讓那些尚未裝滿的車輛到最近的物流中轉點裝載更多貨物。
第二,利用條碼技術和現代化存儲技術,可以實現物流產品的實時跟蹤管理,降低產品物流損耗率,提高物流產品運輸效率。襄陽農村地區成熟的物流體系使得物流效率的提升,進而推動農村電商的持續快速發展。高效的物流能夠最大限度節約成本,最大限度增加利潤產出。物流成本的降低能使農商的利益最大化,將更多地資金能夠投入到生產建設中去。
(三)襄陽市農產品電商化獨具特色
以保康縣為例,把發展農村電商與精準扶貧、縣域經濟轉型深度融合,拓展綠色發展廣闊空間。保康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掛帥、縣長任組長的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保康縣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實施方案、發展規劃、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措施和激勵政策,確保了農村電商建設全面鋪開、高效推進。短短一年多時間,保康走出了一條獨具山區特色的電商發展之路。
突出網絡建設,筑牢農村電商發展基石。按照電商進農村建設標準和要求,堅持高點定位,指導承辦企業大力建設電商進農村網絡體系。先后引進蘇寧易購、京東集團、武漢蜂巢公司等一批大型電商企業入駐保康,撬動社會資本8000萬元投資農村電商。同時,引進湖北融譽公司,建設保康電商物流配送中心,配套相應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整合快遞物流資源,實現了物流配送鎮村全覆蓋,打通了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
突出創新驅動,構建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以“中國有機谷”保康綠色有機農特產品為支撐,于2017年5月率先建成全市首個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對全縣60多個農產品生產基地、200多款農產品實行了快速檢測、全程質量追溯,植入二維碼上市銷售,提升了保康農產品的信譽和知名度。
突出實操應用,夯實農村電商人才支撐。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與縣教育局、人社局、扶貧辦等部門合作,全方位開展電商培訓,培訓各類人員3000多人次,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突出產品上行,拓寬網絡銷售渠道。精心做好一系列特色農產品銷售策劃,通過淘寶、天貓、京東、供銷e家等第三方電商平臺,讓保康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突出電旅結合,推進智慧旅游建設。將生態旅游植入電商元素,大力開發、推介旅游產品,加快智慧旅游建設進程,帶動了生態旅游蓬勃發展。“楚國故里、靈秀保康”已成為世界認識保康的一張全新名片。
通過上述分析,襄陽市農產品電商化相對于傳統農產品銷售具有眾多優勢,但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仍存在內外因素的制約,需要社會各階層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完善電商化發展體系。
參考文獻:
[1]黃龍江.湖北襄陽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研究[D].浙江海洋大學,2018.
[2]黃龍江,王洪清.淺析湖北襄陽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5):171-172+181.
基金項目:湖北高校2018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襄享健康”,編號:20181051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