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朱頌東 孫健
摘要: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是兩種不同的保險形式,二者雖存在一定差異性,但同時也具有一定互補作用,有效利用兩種保險形式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基于此,本文具體分析了兩種保險之間的區別,以及保險之間的互補性,并分析充分發揮保險互補性的重要作用,為中國社會穩定建設做出相應貢獻。
關鍵詞:社會保險;商業保險;互補性;區別
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民眾對保險的需求越來越大。單純依靠社會保險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對個性化保險的根本需求,而商業保險的出現不僅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大眾需求,同時又減輕了政府的經濟負擔,將兩種保險有效結合在一起,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維護和諧社會。
一、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關系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分別是保險中的兩種形式,都能夠在特定主體出現危險事故或損失時,予以一定賠償,降低主體經濟損失。在現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民眾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兩種保險的市場占有率幾率也隨之提高,在此過程中兩種保險占有率出現一定競爭關系。另外,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因其存在保障方面的差異性,所以兩種保險還具有一定互補關系,二者可以是相輔相成,共同維護保險人利益的關系[1]。
二、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雖然存在一定共性和互補性,但同時二者也具有一定區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保險行為主體不同。社會保險實際上是政府的強制性行為,而政府既是社會保險的主要倡導者,同時也是社會保險能夠順利執行的堅強后盾,即社會保險一旦出現問題,會由政府出面解決問題,進而保證保險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確保社會秩序的穩定。商業保險則主要是企業行為,與投保人之間的關系維持在賣家與買家的關系上,不存在任何政治色彩。
第二,其追求目標的不同。社會保險的最終目的是社會政策,確保社會穩定發展和社會安定,實現社會長期穩定建設的目標。商業保險是以追求企業盈利為目的,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是其經營的最終目標。
第三,實施手段的差異性。社會保險在執行當中具有一定強制性,要保證依法執行,強制相關用人單位與員工要按照法律法規強制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否則會予以相應懲罰。而商業保險主體則可以根據其自身經濟狀況和喜好適當選擇險種,屬于商業性活動,具有自由交易和等價交換的特點,投保人也是在自愿的情況下參與投保活動,其范圍較廣[2]。
第四,運作機制存在差異。社會保險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或多或少需要政府的參與和管理。而且要想確保社會保險能夠穩定健康運作,就必須要加強政府行政管理。而商業保險業務的順利開展,通常是不需要政府直接或間接參與進來的,一切只需按照保險公司行業的市場變化與原則進行運作即可。
第五,保障程度存在差異性。社會保證一般會按照社會經濟生活水平和投保人對社會所做出的相應貢獻等決定,其本質也是以滿足被保險人的基本物質生活需求。而商業保險則是根據投保人本身的實質性需求,以及購買保險的價格科學定制。
三、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互補關系
雖然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的性質存在根本差異,但均是以保障主體利益為最終目標,都在為社會民眾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服務。雖然無法相互取代對方,但二者之間具有較強關聯性,能夠相互補充和依賴。
(一)實施方式上的互補
社會保險屬于強制性的保險形式。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專項保險權利,并且在法律強制實施下得以保證。簡而言之,在法律法規范圍之內的勞動單位與員工,都需要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并且不可隨意拒絕,而對于沒有履行相應義務的單位和人員需要追究法律責任。
商業保險屬于金融業務活動,不具有強制性,保險人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經濟實體來進行選擇,主要以盈利為目的。與其他社會經濟活動相同,商業保險是在保險雙方都自愿參與的條件下進行的,而被保險人也可根據自己對保險公司的了解隨意選擇保險單位,對保險險種和金額等均具有自主選擇權。
綜上,兩種保險在實施方式上實現了互補,充分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對保險業務的需求,并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
(二)服務對象上的互補
中國社會保險目前涵蓋的人群數量較少,只有少數社會成員能夠在社會保險范圍之內。實質上,中國原有的社會保險制度是在歷史發展中不斷演變而來的,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于社會成員而言具有等級區分和差別對待。由于其覆蓋范圍存在較大局限性,所以只有部分居民和工人身份的勞動者享有社會報保險。大部分農業人口和小型企業都沒有涵蓋在社會保險范圍之內,可見其保險范圍十分狹窄。
而在嚴格意義上而言,商業保險并沒有任何嚴格的對象限制,它是一項面對全民的保險,也是完全自由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性活動。所以,群眾可以根據自身經濟情況,以及對保險的需求隨意選擇是否參與商業保險,其覆蓋范圍較廣。
(三)發揮作用上的互補
社會保險的主要作用表現為對社會中沒有勞動能力或失去勞動機會人員的基本物質生活保障,實質上是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實現的保險活動,能夠為勞動人民提供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保證,對商品經濟的順利發展和維護穩定社會秩序均具有重要作用[3]。
商業保險的主要作用則表現為被保險人主體在經歷經濟損失或意外事件時,能夠在經濟上得到相應補償,盡可能減少保險主體的經濟損失。這種補償方式與被保險人的基本生活不一定相關,同時也不能將其視為是對社會收入的再分配。而商業保險在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但不似社會保險一樣明顯和普遍。
(四)具體業務范圍上的互補
社會保險的主要實施目的是社會政策,同時具有強制性,所以民眾只能夠根據法律法規選擇投保,而如何選擇投保和投保的具體方式則都是事先在法律條文中規定好的,因此其范圍具有較大局限性。目前中國社會保險主要分為養老保險、待業保險與醫療保險等。
商業保險則是保險公司根據平等發展的基礎上,按照商業經營習慣制定的不同業務活動,因此商業保險的范圍較廣,并且具有選擇靈活性的重要特點。因此,商業保險的存在更容易滿足民眾對不同保險項目和險種的基本需求。怎樣投保、投保期限和投保金額都是在雙方自愿的前提下進行約定的,甚至投保主體能夠根據個人情況專門制定與之相符的保險品種。因此,商業保險能夠不受具體業務的約束與限制,不僅可以選擇人身保險,同時還可以為事物保險等[4]。
四、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相互關系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提高社會市場經濟對風險的抵抗能力,通過社會保險的方式將市場經濟中的養老、失業等問題進行解決,并且在政府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商業保險的出現能夠適當減輕政府壓力,解決在社會保險之外的有關風險。其次,能夠有效擴大保險覆蓋面。在兩種保險互補的基礎上,其覆蓋的社會范圍也是不同的,社會保險能夠覆蓋勞動者,而商業保險則可以面對全體社會大眾,民眾能夠根據自身意愿選擇合適的保險方式。在此,能夠有效幫助國家減輕財政負擔。社會保險的經濟主要是依賴政府支撐,簡而言之,國家的財務狀況與社會保險水平息息相關,中國還處于發展當中,所以無法支付充足的社會保險資金。而商業保險的出現能夠有效與社會保險相結合,進而在財政方面減輕政府負擔。最后,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能夠有效促進商業保險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五、結論
綜上所述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既具有互補作用,同時也存在較大差異性。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并且相互依存的,社會保險中存在的保險范圍較窄問題,商業保險能夠有效解決,而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意義,可以解決民眾的基本物質生活問題。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將兩種保險有效利用起來,能夠為社會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和社會協調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宋衛軍.淺析“社保與商保共同發展”論壇對社保發展的影響[J].人才資源開發,2018(02):34-35.
[2]仇雨臨.社保經辦對參保人利益維護更有利[J].中國醫療保險,2013(12):28.
[3]張繼軍.生命周期視角下我國居民家庭保險規劃探析[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03):49-51.
[4]商業保險不能替代社保[J].新疆人大(漢文),2014(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