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元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進入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壓力和日益加大的資源環境約束,中國工業迫切需要加快綠色轉型。工業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產業,工業綠色轉型勢必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在推動工業向綠色、低碳化轉型過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價;另一方面,實現工業綠色轉型也將產生顯著的效益??傮w而言,工業綠色轉型的效益遠高于成本,這將成為中國工業綠色轉型的根本動力。中國工業綠色轉型需要加快機制創新。應充分借鑒國際經驗,以政府戰略法規為支撐,市場化推進,鼓勵產業界積極響應、企業自主行動和公眾廣泛參與,建立涵蓋環境規制、節能減排機制、綠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國際協調機制的綜合性、開放式綠色轉型機制創新體系,并在技術、資金、交易機制、國際合作等方面不斷豐富綠色轉型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工業經濟;綠色轉型
黨的十八大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到關系我國發展全局戰略抉擇的高度,而第二產業是推動經濟轉型的主戰場。我們必須以跨越發展的氣魄和雄心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經濟綠色轉型。
一、工業經濟綠色轉型現存障礙影響
(一)政府宏觀調控機制不合理
我國工業經濟綠色轉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地方政府宏觀調控機制不合理。關于工業經濟綠色轉型發展中對地方GDP的影響,地方官員考核晉升,都會將GDP增長情況作為考核主要內容,導致政府宏觀調控作用下,地方經濟發展規劃注重GDP的增長,缺乏工業綠色經濟轉型時期的長期規劃。工業經濟綠色轉型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策略。但由于在生產技術以及生產理念方面與傳統工業經濟發展也有著本質不同,綠色轉型初期可能會出現GDP下降的問題,這與地方政府對政績的追求存在沖突。往往工業經濟在綠色轉型發展初期難以得到政府宏觀調控支持,包括扶持政策、優惠條件以及政策調控下的資源運用配置等。宏觀調控機制不合理,會導致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出現不良競爭,很難發揮工業經濟綠色轉型期的競爭力提升作用。政府宏觀調控機制是工業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實現的基礎,調控機制中存在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問題都會影響到工業經濟的綠色轉型有效實現。
(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不徹底
當前,在要素資源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中,非市場化定價手段還發揮一定作用,要素價格扭曲阻礙了工業轉型升級。由于我國長期對要素資源使用非市場化定價手段,這種價格信號對企業微觀主體的引導作用會出現呆滯或時滯現象,致使企業缺乏動力轉變經營方式或改進技術工藝。盡管近年來我國要素資源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但是價格傳導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引起企業下決心進行自主的綠色轉型。另外,如果要素資源價格上漲過快,會使一大批中小企業因在短時間內難以消化價格上漲壓力而倒閉,這些企業將失去參與綠色轉型的機會。
二、工業經濟綠色經;書專型路徑選擇
(一)創新工業經濟轉型綠色機制
工業經濟綠色轉型機制亟需完善,要將政府宏觀調控力量納入到工業經濟綠色轉型發展中。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并加強工業經濟區之間的結合,在政策優惠影響下,工業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重視程度也能得到提升。工業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初期需要政府資金的投入支持,經濟綠色轉型發展機制構建完善后,經濟轉型發展已經能夠得到更多資源利用,并且在政府重視程度提升的宏觀影響作用下,工業經濟發展也能在企業中落實。工業綠色轉型需要在發展理念、增長方式、目標方向等方面作出重大轉變,要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強機制創新,建立完善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能夠將綠色轉型作為戰略思想,構建長期發展計劃。工業經濟轉型時期所遇到的問題,在政府宏觀調控機制完善的幫助下,也能夠得到優化解決。企業發展得到創新資源,技術創新以及發展路徑構建完善,能夠在基層中得到落實并解決實際問題,技術創新及發展過程中的宏觀調控都離不開綠色轉型機制監管完善,這也是當前存在問題的有效解決路徑。
(二)強化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在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上保障轉型
圍繞吸引、培養、使用、激勵四個環節,制定實施“高層次創新人才引進計劃”引進工業產業一線急需人才。制定實施人才培養專項工程,重點設立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產業科技人才工程、產業緊缺人才工程、創新創業人才成長工程,培養工業產業緊缺人才。吸引外省院校來筑設立分校,支持外省科研院所在筑設立分支機構,與國內外高校合作開辦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鼓勵用人單位采用技術持股、期權激勵等措施吸引高端科技創新人才,并在住房補貼、戶籍辦理、駕駛證辦理、體檢休療、子女入學、辦公條件、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特殊照顧。
(三)強化社會監督體系
強化工業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的社會輿論監督力量,政府應該作出宏觀調控,對社會監管力量予以保護,避免工業發展過程中企業自身干擾影響到輿論監督力量的發揮。生態環境保護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與義務。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基層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能夠在生產生活中對工業經濟發展綠色轉型期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進行監督。社會監督體系得到完善、構建后工業經濟發展轉型時期,才能夠在共同監督機制作用下,合理利用資源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從而實現綠色轉型的戰略發展計劃。
三、結語
加快綠色工業技術的研究開發,完善綠色制造的技術標準與管理規范;著力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形成工業發展的綠色布局;改革政績考核體系,完善環境規制,加強環保執法力度;深化資源和能源體制改革,完善財政稅收支持政策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綠色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加強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為工業綠色轉型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完善企業環境責任制度,促進企業綠色經營管理創新;推進能源、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全球治理與國際協調,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中國作為一個高度開放、負責任的大國,需要積極參與全球綠色治理。在這一領域的國際合作中,既要爭取維護國家利益和產業發展空間,又應為改善全球綠色發展環境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王金南等.國家綠色發展戰略規劃的初步構想[J].環境保護,2017(3).
[2]金碚.中國工業化的資源路線與資源供求[J].中國工業經濟,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