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呼聲下,國內科技型企業蓬勃發展,科技與金融有效融合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開展科技金融業務是商業銀行主動服務于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體現,也是其培育優質客戶群的重要途徑,但科技型企業往往都具有資產少、風險大的特點,降低了商業銀行為其提供服務的意愿,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科技金融業務的開展經驗,對商業銀行如何更好地服務于科技型企業提出了幾點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商業銀行;科技型企業;科技金融
一、相關概念闡述
(一)科技金融
“科技金融”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的時間是1993年,這個時候的科技金融,實質上只是科技和金融各自縮寫的結合。1994年召開的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首屆理事會上,“科技金融”一詞才被作為獨立概念正式提出,會議指出,科技與金融改革將推動我國科技金融事業的成長與發展。近年來,我國科技金融開始快速發展,科技金融的服務體系和服務平臺也逐漸完善,本文將科技金融定義為:科技金融是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有效銜接和結合的產物,通過完善的金融制度、政策、產品以及金融服務等資源體系的結合,支持、推動、服務于科技型企業及科技成果的發展創新。
(二)科技型企業
科技型企業在國際上也叫做高技術企業,是企業眾多形態中的一種,涉及到科技形態和企業規模兩個方面。國內對科技型企業的界定也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統一標準。1999年,科技部專門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并首次定義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根據創新基金的定義,本文認為:科技型企業,是指依托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并將其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各類企業。
科技型企業的本質在于其高度的科技含量與強烈的創新動機,并且擁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和潛在風險。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需要經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等5個階段,處于種子階段的企業尚未建立,仍處于技術研發階段,企業資金需求量小,風險大。初創期的企業,技術研究基本完成,并已進入到將技術轉為產品測試的階段,企業發展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但企業的經營記錄較少,很難獲得銀行融資。成長期企業已經具有了在市場推廣的產品,已經形成了規范完整的企業內部管理結構,該現階段企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融資風險相對降低,會受到銀行青睞;成熟期的高新技術企業一般具有自己的品牌,企業實力也進一步增強,外部融資需求降低。處于衰退期的企業,其產品的市場份額降低,沒有新產品的推出,或者是新產品尚未完全被市場接受,管理層和部門之間出現問題,企業轉型欲望較強,融資需求增加,風險加大。
二、商業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建議
(一)采用“科技支行”專營模式
科技支行的模式在國內多家商業銀行,如農業銀行,杭州銀行,都已開展的比較成熟,設立科技支行,將商業銀行的科技金融業務全部放在科技支行辦理,有利于其科技金融業務向縱深開展。在當前銀行新設網點受限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網點搬遷或者更名的方式來設立科技支行,例如將原來位于科技園區的**支行,直接更名為**科技支行,將原來服務半徑較小的兩家支行,實行某一支行整體搬遷的方式,將某一個支行搬至利于開展科技金融業務的地區。設立科技支行后,商業銀行要重新制定考核政策,實行科技支行和普通支行考核指標差異化管理,將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作為科技支行的重要考核指標,降低存款考核比重。
(二)研發多樣化的科技金融產品
首先是商業銀行總行要對科技金融產品進行頂層設計,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產品序列。科技金融產品序列包括但是不能僅限于與科技金融相關的產品管理辦法、產品規章制度、業務操作流程等指導性文件,要注重調查和研究同業的科技金融產品種類,將其他金融機構好的產品開發經驗借鑒過來,整合、研究并市場化改造他行金融產品,同時,產品研發要與時俱進,動態調整,針對不同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研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在國家法律允許、風險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快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軟產品的開發,豐富商業科技金融業務的產品線,提升自身的產品市場競爭力。其次,要建設科技金融產品的自有品牌。科技金融產品品牌形象是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業務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打造優秀的科技金融產品品牌形象是構建自身客戶群體、提升客戶量、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三)拓寬科技金融業務合作模式
首先,商業銀行應積極參與地方金融辦、經信委、科技部門、財政部門、科技園區等機構搭建的政企合作項目,通過為項目提供資金贊助、評審專家等形式,參與到各類政企活動中去,通過活動的參與,批量化獲得科技型企業的名單,再將名單分配到經營機構進行批量營銷。其次,商業銀行應聯合保險公司、創投公司、擔保公司等外部機構,為科技型企業的授信業務拓寬擔保渠道。暢通與保險公司的溝通渠道,開發科技型企業履約保證保險、保險保單質押貸款等業務,讓保險公司為科技型企業貸款到期的還款能力提供保險保證,使保險公司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分擔人,從而降低科科技型企業授信風險。再次,還可以聯合創投機構,把信用擔保與風險投資業務結合起來,開發“擔保換期權”的增信模式,借助大型、資深創投機構的信用,讓該類投資公司在為具有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的同時,還要取得被擔保企業總股本的2%到3%的期權。
(四)開展科技金融線上線下融合業務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融合日益加深,傳統的銀行授信業務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需要,利用互聯網進行融資,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新途徑,許多科技型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其納稅數據、水電繳納數據、海關報關等數據,都會在國稅局、供電局、海關等部門的數據系統中看到。商業銀行應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的功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發能直接通過網絡渠道就能申請貸款的網貸業務。例如:借助納稅數據,開發銀稅合作業務,借助水電繳納數據,開發銀電合作業務,讓科技型企業實現僅憑自已的納稅或者用電數據,就能隨時隨地在互聯網上申請貸款。同時,應充分發揮線上業務的獲客功能,通過線上引流,再從線下對每一戶企業進行跟蹤再對接,實現對科技型企業線上線下的綜合營銷,提升客戶價值。
作者簡介:徐蘭芹(1982.3-),女,江蘇阜寧人,漢族,現職稱:中級經濟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從事銀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