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葉娥 侯昕

摘要:國家2019年上半年陸續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關于啟動2019年全國三級醫院績效考核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371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19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492號),如何加強公立醫院管理,如何應對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本文以N醫院為例,分析了績效考核運營效率中的17個指標并提出優化建議。
關鍵詞: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為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國家2019年上半年陸續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關于啟動2019年全國三級醫院績效考核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371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19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492號),本文對比分析N醫院2016-2018年財務相關指標數據,提出指標優化建議。
一、總體情況
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包含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55個三級指標。財務涉及運營效率一級指標中的3個二級指標、17個三級指標(含9個國家監控指標),如圖1所示。2018年此17個指標中,N醫院僅“40.住院次均費用增幅”不符合逐年降低的要求。
二、問題
由于16個指標中8個指標導向為“監測比較”,對指標無具體要求,2018年僅“40.住院次均費用增幅”不符合逐年降低的要求,但部分指標仍然存在不符合某些文件精神的問題。
(一)收支結構指標存在的問題
1.《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等文件提到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普通門診就診人次的減少一定程度影響門診收入的減少,從而門診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應降低,住院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應升高。N醫院2017.2018年“27.17診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穩定在31.83%,“29.住院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穩定在68.17%,與文件比例變化方向不一致。
2.醫改的其中一個目標是降低患者負擔,讓患者自付比例降低。然而“28.門診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比例”反而從2016年的28.7%降低到2018年的26.22%,門診患者自付比例逐年增高,且自付比例較大。
3.公立醫院在維護公益性的同時也應自給自足,收支結余大于。且接近。較為合適。“財政項目補助收支結轉(余)”2018年為597.36萬元,結余較大,執行率較低。
(二)費用控制指標存在的問題
1.《關于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國衛體改發[2017]22號)要求到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力爭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長幅度穩定在合理水平。“37.醫療收入增幅”, 2016年、2018年增幅都超過10%。
2.在取消藥品加成的情況下,近三年門診患者次均醫藥費用、門診患者次均藥品費用仍然逐年增加,雖然指標2018年增幅較2017年有所降低,但增幅仍舊較高,2018年“38.門診次均費用增幅▲”為6.43%、“39.門診次均藥品費用增幅▲”5.47%。
(三)經濟管理指標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N醫院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出臺了《N醫院預算管理辦法》,展開了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調整、決算、分析和考核,但仍有進步的空間。
(四)其他存在的問題
“日間手術”費用歸集在門診收入還是住院收入無明文規定。
“日間手術”費用歸屬影響到8個績效考核三級指標(27-30、38-41)。一般情況下,“日間手術”單次費用大于門診單次費用、小于住院單次費用。在這個情況下,如果將“日間手術”費用放在“門診收入”,必將引起門診次均費用、門診次均藥品費用、門診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的上升;如果將“日間手術”費用放在“住院收入”,必將引起住院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藥品費用、住院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的下降。
另“日間手術”醫保報銷政策也不明朗,費用在門診收入歸集的話,患者可能只能按照門診醫保政策報銷,自負比例將會較高。
N醫院目前“日間手術”費用歸集在“門診收入”,由于目前“日間手術”量還很小,對指標影響不大。隨著“日間手術”的推廣和增加,繼續歸集在“門診收入”將對27-30以及38-41八個三級指標產生不利影響。
三、建議
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完善醫院管理、促進醫改政策落地,不斷優化醫院的管理,實現醫院戰略目標,從而不斷優化績效考核得分。簡單從優化指標角度,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健全醫院績效考核制度
將目標管理納入績效考核制度,引導業務朝利于指標優化的方向開展。
(二)落實分級診療,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優化收支結構指標
落實分級診療,減少普通門診就診人次,有利于優化“27.門診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29.住院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等指標。
提高人員待遇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也有利于提高“33.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
逐年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小步快走,逐年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從而優化“31.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
切實提高財政、科研經費的執行進度,減少結余結轉額度,使結余更能真實反映醫院運營情況,有利于優化“35.收支結余▲”。
(三)加強內部控制,降低次均費用,優化費用控制指標
在規模不變的情況下,醫療收入增幅控制在10%以內,同時從單價、數量、結構三方面控制費用增長。一是單價:通過自主招標的耗材、藥品等盡量降低采購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二是數量:通過內部控制手段,控制物流各環節用量,同時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降低用量。三是結構:在保證醫療效果的前提下,用同質的國產、低價藥品、耗材替換進口高價藥品、耗材的使用。降低藥品耗材的成本對降低次均費用也有積極的意義。
(四)做好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對接
將醫院各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都標準化存儲,消除信息孤島,形成互聯互通的信息平臺,加快數據的共享和使用。
(五)多部門協作,將“日間手術”的費用歸集至住院收入
“日間手術”費用歸集在“住院收入”將對27-30以及38-41八個三級指標產生有利影響,但費用的歸集更改涉及多個流程的修改,需要多部門協作。
總之,只要公立醫院不斷完善管理,落實醫改政策、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績效考核指標定能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
[2]關于啟動2019年全國三級醫院績效考核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371號).
[3]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19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4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