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露
摘要:21世紀初期,隨著數字3D技術的發展與普及,3D電影工業在全球范圍內迎來了飛速發展。3D電影給觀眾帶來了逼真的視覺體驗,同時也為國內外的電影創作者帶來了機遇和難題。本文論述了全球市場下3D電影的發展情況,國產3D電影發展的必要性和挑戰。
關鍵詞:3D電影;全球化;視覺效果;敘事方式
一、全球市場下3D電影的發展
人類所生活的世界是立體的,這就意味著3D電影出現的必然性,因為立體才是人眼所看到這個世界本真的狀態。自從照相機被發明,3D照片就隨之涌現并且斷斷續續的發展著,技術困難以及設備不發達造成了3D電影的低劣質量,并且阻礙了3D電影的騰飛發展,直到20世紀50年代3D電影發展出現黃金時期。最著名的是1952年橫空出世的3D電影《博瓦納的魔鬼》(BwanaDevil),又名《非洲歷險記》,這是歷史上第一部彩色3D電影。
如今,在21世紀初期,3D電影又迎來了飛速發展。2003年12月上映的美國3D動畫影片《極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正式拉開了3D電影復興的帷幕。是根據觀察長期收入,可以發現每一場3D版本放映的利潤高達2D版本利潤的14倍,這意味著全球3D電影市場在經濟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當2009年《阿凡達》(Avatar)在全球熱映時,3D電影走入了廣大觀眾和電影工作者的視野中,成為電影界的新寵,甚至已經可以與傳統電影分庭抗禮了。
3D電影給觀眾帶來的真實視覺體驗是2D電影所無法企及的。如今,3D電影技術和CG(Computer-generated)技術相結合,給電影的內容創作、敘事方式、鏡頭設計和剪輯語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立體的影像與豐富的故事有機結合,使視覺效果和戲劇情節相得益彰,讓觀眾更為期待。全球電影工業的發展趨勢為電影創作者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也為電影理論界留下了巨大的探索空間。可以說,現在的數字3D技術已經不同于20世紀50年代的模擬3D技術,能夠成熟地應用到主流電影敘事之中了。3D電影在題材的選擇、故事的內容、表現的手法、鏡頭的語言等方面都形成了有別于傳統平面電影的、獨特的美學規律和藝術特征。
二、國產3D電影發展的必要性
美國3D電影,美國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曾經斷言:“數字3D技術帶來的觀影革命就如同默片時代走向彩色電影時代一樣,局勢已定,而IMAX(巨幕)影院將逐步終結傳統影院。”美國教授Mendiburu也在《3D電影制作》中提到:“在不久的將來,你會為了懷舊特地去看一部2D影片,就像現在我們在電視上看黑白電影一樣。”如今的國際形勢無時無刻不在號召著國內電影創作者對于3D電影領域的探索和實踐。
擁有多年3D電影制作經驗的PhilMcNally教授曾提到,“任何一個人可以在兩個小時以內學完立體攝影理論,你可以在兩個月內學完所有有關3D電影制作的技術,但如果想精通3D電影制作,這些都不如你親自去積累10年的3D電影制作經驗。”由此可見,好電影的制作需要經驗而不僅僅是知識,國產3D電影需要的是通過實踐不斷發展和進步。
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于2016年11月上映,這部電影采用了120p/4K/3D的超高標準,全世界只有五家影院能夠滿足播放要求,分別位于紐約、洛杉磯、北京、上海和臺北,在不同地區呈現出了明顯的放映版本差異,而國內大部分的影院是放映的普遍版本,大部分觀眾無法體驗到極致的觀感。這說明要在政策與商業雙方努力下,逐步提高高端數字電影設備的普及,有效地提升數字影院標準,使其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民人均消費能力相匹配。
同時,3D電影票房對于中國電影市場會產生巨大的效益,平均一場3D電影的收益是一場2D電影的3倍,拍攝制作3D電影能夠刺激觀影消費,振奮電影市場。
三、國產3D電影面臨的挑戰
3D電影的存在必須擁有以下兩個先決條件:完全適合于3D的故事和完善發展的3D攝影技術,國產3D電影面臨的挑戰就是圍繞這兩個基本條件產生的。
首先,3D電影工業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沒有超過一個世紀,在中國的發展則剛剛起步。在這個階段,3D電影敘事方式與敘事語言的確立存在著巨大的探索空間。如今國內大部分觀眾已經接受了蒙太奇鏡頭剪輯語言,能夠理解非線性敘事順序等成熟電影理念,但觀眾對于3D電影的視聽效果、敘事風格都不熟悉。電影創作者們不能顧此失彼,重視3D視覺效果,在敘事和情節設置上偷工減料。例如近年的國產3D電影《太平輪》、《一步之遙》等,都被觀眾指出劇情不夠清晰、內容并不吸引人,而在2019年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則收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因此,國內3D電影工作者們必須在全球化市場的大背景下,充分考慮觀眾接受程度從而進行影片的制作。
其次,國內3D電影行業及其缺乏世界級高水平的3D電影導演,這種情況同樣存在于3D電影攝影師和3D后期工作室中。很多優秀電影攝影師們都精通2D電影制作技巧,這些設備和經驗是很有價值的,而開始3D電影的制作意味著離開眾所周知的2D電影,走向一個未知的3D電影領域,這一舉動對于電影從業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同時,3D電影工業不僅僅需要成熟的3D電影導演和攝影師,還需要一批能創作出有深度、有意義電影劇本的3D電影劇作家和制片人。
另一方面,許多觀眾反應3D電影畫面昏暗。這是由于3D電影的放映原理造成亮度損失,當投影機里的光線經過幕布反射、再穿過灰色的3D眼鏡在視網膜上成像時,在理論上亮度會損失50%。再加上投影機內的燈泡壽命短、造價高,國內許多3D影廳放映條件不能做到及時維護,使觀眾的觀影效果大打折扣。這就違背了3D電影的制作初衷。觀看電影是一種娛樂方式,要讓觀眾全程感到愉悅且舒適。
四、結語
面對全球化市場環境下3D電影大行其道的發展趨勢,中國電影創作者要學習引進高端技術,提高3D電影敘事能力,培養3D領域精英人才,敢于直面挑戰,爭取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3D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