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西林

摘要:隨著油田信息化的推進,油田井站管理逐步實現了網絡化,可視化以及智能化。2018年杏河作業區依托站點SCADA系統,通過完善基礎網絡保障,提升儀表可靠、穩定性,完善監控體系,設備設施補充更新,促進勞動組織架構優化配套,使得我區7座增壓站升級為無人值守站,投運以來運行效果良好。
關鍵詞:數字化;增壓站;改造;無人值守;效果評價
一、增壓站簡介
杏河7座常規增壓點均具有集油、收球、加藥、加熱、增壓、計量等功能,站內設備包括總機關、收球裝置、加熱爐、緩沖罐、輸油泵、伴生氣分液器、加藥裝置、污油回收裝置等。目前每個增壓點勞動組織架構為站長1名,4名小班,共35人,兩兩上20休20的倒班制。7座增壓站管理著杏河36個井場,261口油井,89口水并,日產液量624m3,日產油293t.
二、增壓站存在問題
杏河區7座增壓站中投運最早的杏一輸已經達22年,投運最晚的杏十七增站也達10年,各座站點基本都存在站內部分設備老化停用,管線腐蝕嚴重、配套不全、功能缺失、自動化程度低、員工勞動強度大,還需要對站內管網進行改造優化。
三、改造原則及思路
1.完善站點集輸工藝,結合現場實際配套事故油箱、污油箱及收球裝置。
2.對于輸油泵與實際液量不匹配站點更換輸油泵,確保24小時連續輸油。
3.對腐蝕嚴重、加熱能力不足加熱爐進行更新。
四、解決方案
對杏六增增站內管網進行整體更新,更換腐蝕總機關及收球筒,結合站點管網治理進行以下改造:
1.在場站原總機關、加藥罐裝置處新建3口田3事故油箱1具。
2.拆除單量罐,在場站單量罐后方新建2m3污油箱1具。
3.2臺立式常壓加熱爐安裝自動燃燒器。
4.新增站內工藝管線175m(新建事故罐、污油箱、收球裝置流程改造)。
5遷移站內總機關、加藥罐工藝管線125米。
6.在緩沖罐出口安裝電動三通閥口
7.在2臺外輸泵出口。
五、杏六增站點設備優化前后對比(見表1)
六、增壓站改造升級無人值守站的效果評價
2018年我區7座增壓站經過改造升級后,達到無人值守站的要求,已全部投運,目前運行效果良好。
1.經過改造后的無人值守站,站內工藝流程更加完善,通過站內數字化升級,實現遠程監控、數據實時監測、故障自動報警、設備鏈鎖保護、事故遠程切換,最快最安全地保障了站點運行的安全。
2.站內勞動用工由原來5人減為1人,有效降低了用工總量。每座無人值守站可盤活勞動用工4人,共計盤活28人,補充到大的轉油站,緩解大站員工的勞動強度,解決了崗位人員不足的問題。
3無人值守站雖然用工少了,但由于自動化程度提高,員工的勞動強度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中心站依托SCADA系統,油水井工況系統對所轄無人值守站內運行參數,油水井生產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利用電動閥,自動點火等技術,實現了站點自動化運行,員工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同時安全風險也大大減少。
4.無人值守站在緊急情況,下游站可實現遠程“一鍵停車”,可節約應急處置時間,以往手動扳閘門費時費力。
5.將人工頻繁操作和高壓、危險區域工作改為自動控制完成,實現遠程管理和自動操作,安全風險降低。
6.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改造升級成本低,工期短,投運快,員工現場操作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