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聰 馮振穎 商毛紅
摘 要:氮氧化物是大氣污染的元兇之一。針對目前國內外的現狀,研究了燃煤過程中NOx的形成機理、低NOx燃燒技術和現有的主要煙氣脫硝技術。本文著重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外應用和正在研發的氮氧化物治理技術,分析了各種治理技術的原理、特點、應用以及存在的問題,指出了氮氧化物治理技術的現狀及發展方向。
關鍵詞:氮氧化物;控制技術;煙氣脫硝
氮氧化物是污染大氣的主要有害物質之一,主要來自各種鍋爐、窯爐和機動車尾氣。全世界每年排人大氣的NOx約0.5億噸,其中90%產生于各種燃燒過程,其燃燒排出的主要是NO和NO,,NO占95%左右。氮氧化物引起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所以對它的治理尤為重要。
1我國氮氧化物廢氣的治理技術現狀
1.1低NOx燃燒技術
低NOx燃燒技術是指通過燃燒來降低NOx的生成量的技術,其主要途徑如下:①選用N含量較低的燃料,包括燃料脫氮;②降低過剩空氣系數,組織過濃燃燒,來降低燃料周圍氧濃度;③在適宜的過剩空氣條件下,降低溫度峰值,以減少“熱力”NOx的生成;④在氧濃度較低的情況下,增加可燃物的停留時間。
1.2煙氣脫銷技術
1.2.1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
該法用N,做還原劑,加入氨至煙氣中,NOx在300 -4000C的催化劑層中分解為N:和H:()。因沒有副產物,并且裝置結構簡單,所以該法適用于處理大氣量的煙氣。以氨作為還原劑的脫氮反應:
4NO +4NH3+O2 6H.O
1.2.2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
SNCR是通過注入NH2或尿素等還原劑在沒有催化劑的情況下發生還原反應。SNCR通過煙道氣流中產生的氨自由基與NOx反應,達到去除NOx的同的,反應式:
4VHt -4 _VO -q斗4Ⅳ2- 6H.O
該反應主要發生在9500C的溫度范圍內,當溫度更高時則可發生正面的競爭反應:
4r\rHj- 50.—}4.VO-6H.O
因此在SNCR中溫度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沒有催化劑加速反應,故其操作溫度高于SCR法。為避免NH3被氧化,溫度又不宜過高。
1.2.3 SNCR/SCR聯合法
SNC/SCR聯合是將SNC.R 工藝的還原劑噴人爐膛技術同SCR 工藝利用逸出氨進行催化反應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脫除NOx。該聯合工藝于20世紀70年代首次在日本的一座燃油裝置上進行實驗,試驗結果表明了該技術的可行性。N0的脫除率由30%-40%提高到50%-60%,氨的逸出量由5-25×106降到≤5×1 06。另一種以尿素為還原劑的聯合工藝于1994年末在規模為321MW的Mercer電站進行了試驗,該電站采用的是燃燒低硫煤的液體排渣2號鍋爐。典型的聯合裝置一般能脫除84%的NOx,同時氨的逸出濃度也低于10×106,其中sNcR 工藝的脫除率為30%。
1.2.4吸附法
此法是利用多孔性固體吸附劑凈化含NOx廢氣。常用的吸附劑有雜多酸、分子篩、活性炭、活性焦、天然沸石、硅膠及含NH3的泥煤等。
吸附法凈化NOx廢氣的優點:凈化效率高,無需消耗化學物質。缺點:需要的吸附劑量大,設備龐大,需要再生處理,而且過程為間歇操作,投資費用較高,能耗較大,故吸附法僅適用于凈化處理NOx濃度較低的廢氣。
1.2.5等離子體法
等離子法包括電子束法和脈沖電暈法。電子束法是利用電子加速器獲得高能電子,而脈沖電暈法是利用脈沖電暈放電獲得活化電子。用脈沖高壓電源來代替加速器產生等離子體的脈沖電暈等離子法,用幾萬伏高壓脈沖電暈放電可使電子被加速到5-ZOeV。其技術特點是系統簡單緊湊,但從目前的應用效果來看,成本和系統操作可靠性是其在應用上的主要問題,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1.2.6堿液吸收法
堿性溶液和NO2反應生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和N2O3(NO+NO2)反應生成亞硝酸鹽。堿性溶液可以是鈉、鉀、鎂、銨等離子的氫氧化物或弱酸鹽溶液。當用氨水吸收NO2時,揮發的NH3在氣相與NOx和水蒸氣還可反應生成氣相銨鹽。這些銨鹽是0.1 ~ lOμm的氣溶膠微粒,不易被水或堿液捕集,逃逸的銨鹽形成白煙;吸收液生成的NH4N02也不穩定,當濃度較高、吸收熱超過一定溫度或溶液pH不合適時會發生劇烈分解甚至爆炸,因而限制了氨水吸收法的應用。
2我國氮氧化物處理的研究進展
2.1TiO2光催化轉化NOx的研究進展
目前對NOx的光催化反應的研究分為光催化氧化和光催化分解兩種。光催化氧化是在過量氧存在下,NO的氧化產物與水作用生成NO3,NO,一容易被植物和微生物組織吸收,在自然界形成氮的循環。光催化氧化多用于對大氣中低濃氮氧化物的處理。
TiO2是帶隙能為3.2eV的半導體氧化物,相當于用320nm波長的光照射才能激活,這個波長的光在紫外光區,只占太陽光能的4%左右。而太陽光能的45%在可見光區,為了能充分利用可見光,研究人員對TiO2進行了改性研究,在TiO2中添加過渡金屬。如Cr、Mn、Co、Fe和表面光敏化劑等可以使激發波長擴展到可見光區。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由于摻雜的金屬形成電子一空穴對的復合中心,反而降低了光催化的效果。
2.2電暈一吸收法治理NOx廢氣技術
黃立維和松田仁樹采用電暈結合現場化學吸收的方法對NO的去除效果進行了實驗研究。電暈反應器為線筒式結構,作為吸收劑的Caf(OH)2,均勻地覆蓋在筒壁的內表面。當脈沖電壓為18kV,氣體流量為500mL/min,O2濃度為2%時,對998mg/m的NO去除率達到了100%。經分析吸收后的固體產物為Ca(N02)2和Ca(N03)2。研究還發現在氣流中有氧氣和水分存在時有利于NO的氧化反應和氣固吸收反應,從而提高了NO的去除率。
2.3絡合吸收結合生物轉化去除氮氧化物技術
絡合吸收結合生物轉化去除NO技術是將化學吸收和生物反硝化技術有機結合,該法具有流程短、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簡便等優點,是去除廢氣中的氮氧化物的一項充滿前景的技術。
絡合吸收結合生物轉化的原理是利用Fe(Ⅱ)(EDTA)(式中,EDTA為乙二胺四乙酸)溶液吸收煙氣中的NOx,然后利用反硝化菌將Fe(Ⅱ)(EDTA)-NO絡合物轉化再生為Fe(Ⅱ)(EDTA)吸收液,同時生成無害的N2。
絡合吸收結合生物轉化分兩步:吸收和生物轉化再生。吸收過程先將含NOx的煙氣用Fe(Ⅱ)(EDTA)的吸收液吸收,發生如下反應:
Fe(Ⅱ)(EDTA)2-+NO Fe(Ⅱ)(EDTA)(N0)2-
這步反應非常迅速,NO吸收很快完成。此外,由于煙氣中含有O2部分的Fe(Ⅱ)(EDTA)的吸收液發生如下氧化反應:
Fe(Ⅱ)(EDTA)2-+O2+2H20 Fe(Ⅲ)(EDTA)-+40H
由于生成的Fe(Ⅲ)(EDTA)-沒有絡合NO的能力,這個副反應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生物轉化再生過程利用生物轉化將吸收NO生成的Fe(Ⅱ)(EDTA)(N0)2-和副反應生成的Fe(Ⅲ)(EDTA)-絡合物再生得到Fe(Ⅱ)(EDTA)2-的吸收液,得以循環利用,同時將NO轉化為無害的N2,總反應如下:
Fe(Ⅱ)(EDTA)(N0)2-+C2H50H—6Fe(Ⅱ)(EDTA)2-+3N+2C02+3H2O
12Fe(Ⅲ)(EDTA-+C2H50H+3H20—12Fe(Ⅱ)(EDTA)2-+2C02+12H+
處理過程中金屬絡合物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方面,它作為氣相和細菌間的中間體起到橋梁作用解決了NO的低溶解度問題。另外,它是吸收NO的催化劑,克服了液相的傳質限制。
生物脫硝脫硫是新興的處理技術,而吸收法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設備及工藝都較為成熟。一旦能將兩者有機結合,這將引起煙氣脫硝脫硫的技術革命,具有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
3結語
為了減少煙氣中氮氧化物對大氣的污染,一方面要改進燃燒技術抑制其生成,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排煙中氮氧化物的煙氣凈化治理。目前,國內外已開發了多種脫硫和脫硝工藝,評價各種工藝應從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凈化率、裝置成本、運行費用以及副產物處理和二次污染等多方面綜合評價。在這方面,國外技術開發較早,已積累了豐富經驗,適當引進國外技術是必要的,但最終必須實現國產化。
參考文獻:
[1]趙毅,李守信,有害氣體控制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