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摘要:田野考古的重點在于發掘的方法與技術,考古發掘技術是取得考古資料的重要方法,田野考古發掘則是從田野間通過各種技術方式,如調查、勘探、測量繪圖、拼對修復文物等,獲取的新考古資料,這些都是田野考古發掘的重點。筆者結合多年田野考古發掘及室內整理工作經驗,從方法與技術的角度,對當前田野考古科學發掘的要點、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田野考古;重要性;科學發掘
一、田野考古科學發掘的重要性
作為考古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田野考古學是通過野外實地調查、發掘等手段獲取實物資料以供復原研究古代人類社會歷史。一般可從廣義、狹義兩方面對田野考古進行分析,其一,廣義方面。田野考古主要涵蓋4環節,野外考古調查、典型遺址發掘的確定、整理資料與考古發掘報告的編寫。其二,狹義方面。田野考古是指通過一定技術、方法在野外對典型遺址發掘的工作過程進行調查及確定的一種考古手段。本文主要以狹義方面進行分析。自20世紀初田野考古學提出之后,不僅成為了考古學研究的基礎,也是考古研究的主要構成成分。據大量考古研究發現,田野考古的主要任務就是盡量在野外實地工作中全面、客觀地進行遺存資料的搜集。如人工制品、自然遺存(動物骨骼、土樣等),通過田野考古發掘,可為古代人類社會歷史的立體化復原提供最客觀、最全面、最原始的第一手資料。也就是說,田野考古的水平對考古學的整體研究水平起決定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考古發掘的傳統技術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發展所需,其存在的大量問題,對田野考古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甚至嚴重拉低了科學發掘的水平,為此,必須重新進行科學發掘衡量標準的確定,選擇科學、有效的措施,保證科學發掘的質量,更好地推動我國田野考古學的發展,為現場文物保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為后續研究提供全面、客觀、原始的資料信息。
二、當前田野考古科學發掘存在的問題
1.文保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文物發掘及保護過程中,往往會存在對文物保護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考古領隊僅對考古發掘較為重視,對文保專家存有偏見,認為實驗室才是保護文物的主體部門。(2)文保專家(實驗室)也認為,考古專家溝通起來難度較大,甚至不想去考古現場,無法深入考古一線,若文物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不夠,很難做好材料、方法等方面的合理選擇,從而出現保護性破壞,特別是在保護出土絲織品等方面,若考古團隊與文保人員無法充分溝通,相互協作,則科學發掘將難以為繼。
2.田野發掘準確到位是科學發掘的根本要求,當堆積情況較為簡單時,即邊界清晰、土質土色和附近明顯不同的灰坑,要求一步到位,能夠精準地將堆積劃分、清理出來。然而在具體發掘時,因遺跡沒有完全暴露、或遺跡和附近不存在顯著區別等因素,導致發掘者沒有認識到遺跡已經暴露,導致不能準確判斷出遺跡,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繼續深發掘,當發掘者能判斷出遺跡時,很可能已經破壞了遺跡。
三、田野考古科學發掘的對策
(一)建立合適的容錯機制
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設置合適的容錯機制。是指根據新發現允許發掘者能夠對原來的認識進行修訂。利用倒查機制重新對出土物的層位關系進行歸類,且利用真實資料復原遺跡的平面結構。此外,于發掘者而言,容錯機制提出了一定要求,從而防止新做的修訂將層位關系弄錯、弄亂。例如,發掘者不得將原來的記錄刪除,要求修訂內容記錄詳細化。發掘過程中,要求將出土物的出土位置明確標注到標簽上,針對可能存在遺跡的區域,存有懷疑態度時,需前提做好拍照、測點、存檔工作。針對此區域的出土物,不得與其他出土物一起存放,要另外收集,此外,還要對探方平面圖進行每天拍攝,并進行草圖繪制等。
(二)建立完善的科學發掘評估體系大到國家文物局、小到具有發掘資質的文物考古研究單位,要從上至下建立起一套嚴密、完善的審批監督評估體系,在考古法律執照審批系統中要全面納入文物保護人員與現場文物保護預案。要在考古發掘管理系統內納入科學發掘,并將其看做是考古發掘項目檢查、驗收的重要途徑,要做好文保把關工作,嚴格審批、認真評估。通過評估,將優秀的考古工地評選出來,進行科學發掘典范的樹立與宣傳,將其帶頭引領作用全面發揮出來,為更好地提高田野考古工作的水平提供強大的支持力量。
(三)加強科學發掘團隊建設
田野考古發掘工作不是一個人的工作,單獨行動也不可取,它是一項團隊工作,如何分工極為關鍵。領隊要有大局意識,能夠從宏觀層面、整體角度對各種遺跡有一個全方位、全面化的觀察與思考,要通過多方討論,確定出一個整體發掘方案。根據田野考古操作規程,各探方的負責人要與文物或遺址的性質相結合,注重微觀層面的細節,保證其全面性、準確性。與此同時,團隊所有人員要定期、不定期進行溝通交流,對微觀層面的新發現進行分享,并對發掘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確保達成共識,及時對發掘方案進行調整。若仍有疑惑,或不能達成共識,需及時引入專家團隊,及時解決問題。避免以偏概全、個人主義,脫離微觀,導致發掘失誤。要求始終站在客觀、真實、科學的基礎上,做好田野考古科學發掘工作。
(四)提高考古發掘的科技含量
田野考古科學發掘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通過科學技術的合理應用,可獲取更多信息資料。考古發掘的技術含量包括內容較多,如發掘團隊專業技術人員是否配備合理、儀器設備是否齊全、技術是否先進,只有提高考古發掘的技術含量,才能切實做好現場文物保護工作。要善于應用多種技術方法,如超景深顯微分析系統,對出土文物的各種信息進行提取,并通過內配鏡技術進行墓葬內空氣數據的獲取與分析,為文物保存提供一個良好的大氣環境。此外,還可利用色譜分析、x射線熒光分析等,獲取文物的顏料、產地等信息。如出士彩陶器等,要充分認識大氣環境等對文物的影響。要求出士后第一時間,用塑料薄膜包裹彩繪陶,針對彩陶俑應做彩繪加固、胎體加固處理,盡可能保證文物的原始面貌,做好保護工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古代器物、歷史古跡在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里都曾起到重要的作用。19世紀初,地質學的發展,為早期考古學中土壤、地層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自然科學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后,多學科的不斷融合,給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帶來了重大的影響。科學發掘是考古學研究的基礎,也是保護古代文化遺存的重要手段。努力提高田野考古工作水平,認真反思和積極探討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李進。關于田野考古發掘的認識——以陶寺文化早期城址發掘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7(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