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
【摘? ? 要】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與否,預示著國家的發展是否處于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小學生處于長身體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家長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指導,可以盡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調查報告? 心理現狀?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126
我校情感缺失兒童的大量存在,學生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障礙或缺陷,針對以上情況,十八小學《農村情感缺失兒童家庭教育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組對學校180名同學作心理健康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做以下總結報告。
一、小學生心理情況的調查
1.調查的目的。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了解情況以及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2.調查的設計。
(1)時間:2018.12--2019.02
(2)地點:鴨池鎮十八小學
(3)對象:全體學生
(4)方式:問卷、座談
二、調查情況分析
1.按照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在對小學生的調查中,我們分別從小學生“對與他人交往的態度”、“對待學習成績的態度”、“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從而掌握了這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①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智能發育正常。一個小學生,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有一定的求知欲和興趣愛好,一般說其心理就是健康的。從課題組調查情況看,能正常學習的小學生占99%,有一定求知欲和興趣愛好的占98%,由此可見,在這一方面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占1—3%。
②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個標準是同家庭成員、教師同學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誠懇、謙虛、公正和寬厚的態度對人。從我的調查情況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占98%,能以誠懇、謙虛、公正、寬厚待人的占97%,在這一方面,也有1—3%的小學生有心理障礙。
③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還表現在正確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努力發展身心潛能。
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思想應該有條理,行為前后統一,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上有一定的毅力。
在調查中,這些方面正常的占99%,有1%的小學生有心理方面一定的障礙。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圍繞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項標準所展開的調查,各項指標均有1%的比例屬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礙的范疇,盡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2.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①社會原因:不良的社會環境,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此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于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②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情感缺失家庭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是很不利的。情感缺失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調查中,在我們和小學生的交談中,了解到個別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小學生家庭父母不和,關系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小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沖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這與家長的教育方法理念息息相關。
3.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通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小學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著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我們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
①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認真細致的做好這項工作。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使他們覺得我們是他們真正值得信賴的朋友,我們才能接近他們,因勢利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因此,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
②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小學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
③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④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小學生自卑心理的矯正。自卑心理又稱為自我否定心理,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一旦形成和發展,對人的一生心理過程和個性都會產生一系列的顯著影響。產生小學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矯正小學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們的想法,盡可能滿足他們的愿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創造輕松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群心理。
三、心理指導理論探索的意義
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與否,預示著國家的發展是否處于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小學生處于長身體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家長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指導,可以盡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