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瓊 曾光彪
【摘? ? 要】問題導學是以導學案為載體,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以問題為主線,以“問題解決”為基石,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使學生高效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必須在當學生激情不再高漲、組間學習成績差距增大時,找準時機,重新組建學習小組,確保組內團結協作,組間不失去競爭力,更有利于推進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校課堂? 小組建設? 問題導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076
我校推進新課改已一年半的時間了。在這個階段,我對教學方法作了一些改進,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上都有一些感受,現就問題導學和小組學習兩方面作一點總結和反思。
問題導學是以導學案為載體,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以問題為主線,以“問題解決”為基石,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使學生高效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經常通過提問的方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問題導學式更是通過創新問題情境,提出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當學生腦海里有問題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產生學習的欲望,這樣做目的性明確,注意力容易集中。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望中主動接受知識,學習與思考同時進行,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問題導學模式是將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這個過程中,由于問題的刺激作用,學生在接收到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會立馬嘗試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在自己不得其解后會帶著問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邊討論邊思考。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高度思維水平。隨著問題解決過程的逐步展開,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使問題解決方法在延伸拓展應用中使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得以形成。
“問題導學”模式中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常通過學習小組來組織完成,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也是主要通過小組學習來開展,因此學習小組的建立是必須的、是基本的學習單元。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小組學習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分組討論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所以小組學習在高效課堂實施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小組建設好,我認為它是決定高效課堂實施成敗關鍵的一個環節。推進課堂改革,實現高效課堂。
2017年秋,我校開始在全校范圍內實施新的課程改革,向高效課堂推進。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直接參與者,我深刻理解和體會到課堂改革的必要性。率先在我所擔任管理和教學工作的班推行課堂改革。通過1年多的課堂改革實踐,小組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我們團隊的小組經過了兩次重建。
第一次分組,僅根據“學生的成績、男女比例”,將學生分成9組,組長由我自主任命。隨著小組的產生,小組的考核機制隨之產生,作為對各小組成員的日常學習和行為規范的標準考核的依據。組內成員相互監督,相互提醒,互幫互助。每組成員都充滿著激情,整個班上,可以用斗志昂揚來形容,全班同學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所以在第一次月考中,后進生的進步很大,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但是到了第3個月時,同學們的激情減弱。鑒于這種情況我們決定重新分組。
第二次分組,決定實施“雙向選擇分組”。組長由學生自愿報名產生(共9名)。全班共58名同學,分成9個層級。組員選擇和自己不在同一層級的組長填小組組合報志愿,組長再選組員。經過再一次重新建組,各小組再一次恢復斗志、激情昂揚。新建的小組經歷了期末考試,直到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又感覺到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有所減退。
我們在這兩次分組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了分組前后呈現的問題具有共性:(1)組間的問題:學生的動態發展,使得各組成員學習成績發展不平衡。隨著組間差距日益增大,組間競爭力逐漸削弱,部分小組失去斗志。(2)組內問題:在小組互助學習探究的過程中,組內成員之間不和諧因素不斷增加,導致組內不夠團結,組內互助逐漸減少。
所以,我們必須在當學生激情不再高漲、組間學習成績差距增大時,找準時機,重新組建學習小組,確保組內團結協作,組間不失去競爭力,更有利于推進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效率。把小組建設成為團結、協作,有凝聚力,有斗志的小集體。能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與人和諧相處、互幫互助,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