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華 郝秉濤
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從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材料的使用控制、精密度測量、常見的基地處理方式、排水系統和有關現場施工人員與機械的合理選擇、配置等角度詳細闡述了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措施。
關鍵詞:路基;試驗段;排水
一、公路現場施工過程中的控制措施以及質量管理
(一)建立完善、系統、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
有關公路工程最大的三個特點就是工期較長、工藝復雜、投資大,所以若想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就應該首先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即明確的質量控制體系。這監控或者控制體系必須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工程監理、政府的監控、來自施工方的自檢等重要環節,與此同時在工程施工過程當中還應該有機的融合、理順、正確對待三者之間的重要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施工方按照所要求的操作規范以及設計標準來施工,監理方可以嚴格按照監理合同開展監理工作,而且還可以有效保證監督與被監督之間的關系。最終可以達到杜絕腐敗現象出現,保證工程的質量、質量體系的實施,施工方應該在內部實施質量保證責任制,做到人盡其責,讓工程的質量控制、檢查以及驗收工作有的放矢,將質量管理延伸為科學、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終可達到質量人人有責、質量人人管的最高水平。
(二)嚴格把控材料關
材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石,因此工程實體的施工材料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工程的質量水平,所以若想把控好工程的施工質量就應該把好材料關。
1、嚴格控制材料的采購環節
才材料夠原材料的時候應該對各種所需要的原材料進行測試鑒定,尤其是堅決不可忽視對填筑材料的質量把控。需要對各種材料進行物理力學性能的測驗,不合格的或者偽劣的質量應嚴禁施工應用,有關路基填筑材料應該做好塑性、干容重等多個重要方面的檢查,堅決不可以使用腐殖土或者殘土等代替。
2、進廠材料的保管
應該做好進廠材料的保管工作,通過使用恰當的方式防止材料被雨水或者混雜物等物品污染進而影響材料的質量。需要嚴格控制回填材料的含水量,如果含水量較高,那么就應該松鋪、反動以降低材料的含水量。反之,如果含水量較低就應該適當灑水、悶拌等方式來提高含水量。如果是在雨季施工,應該格外注意避免由于降雨而導致填料含水量超標,對高液限土體或者地下水位較高的路段可以通過混雜碎石等較高強度的顆粒,對淤泥質土體或者含水量較高的土體應用石灰穩定辦法解決,如果是膨脹土體,就應該采用換填的方式解決。應該嚴格控制路面鋪筑材料的配合比、拌和以及施工機械選擇和材料運輸等,如果是瀝青混凝土路面,就應該加強對瀝青標號的檢驗并保證其技術指標復合設計和相關的操作規范要求,應該嚴格控制粗集料顆粒控制在10%之內,細集料顆粒應該至少控制在5%之內,做到最大限度的保證公路施工的各項指標都符合相關的國家施工標準。
(三)努力做好基底處理工作
在進行路基填筑前可以使用推土機械把地表雜物等清楚掉,讓路基內絕對不摻雜任何草皮、樹根等影響基底的因素,這些事物在后期腐爛的過程中對路基的強度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導致不均勻的沉降以及裂縫等出現,如果路基的底部是砂性的土,還需要對其進行表面的碾壓這樣才可以有效保證壓實度不會小于85%,如果路基地面是坡面,為了能夠更好的避免后期的承載負荷的作用導致滑移,那么就應該在填筑前對基底坡面進行處理,如果坡度不大,需要碾壓表面以保證坡面具有足夠的穩定性。
(四)精密測量放樣
測量放樣在公路施工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放樣測量不精確,那么就會很容易導致路基中線偏位、路基寬度不合格、路基邊坡與設計出現較大的偏差,所以應該嚴格對待測量放樣工作。
在精密測量這一環節應該先熟悉圖紙,如果施工中存在轉點、交點、圓曲線的起止點等起到控制樁位作用的重點事宜,就應該對其加以適當的保護,確保路基填筑的時候每填筑一層都可以恢復邊樁,此外還需要配備專門的人員對其樁位進行不定期的檢查,每個工序的施工測量放線時都要準確的測量誤差,這樣就可以及時發現不足之處加以糾偏,保證施工中路基路面的定位和幾何尺寸都滿足設計要求。
(五)強化試驗段作用
公路在大規模施工以前應該選擇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路段進行試驗試的路基填筑施工,在這個試驗過程中主要是進行壓試驗以測試所填筑的材料是蠻滿足施工條件需要,最終達到相應的密實度,通過試驗可以準確的斷定土體的最大干度、最佳含水量以及液塑限指數等,可以對后期的施工進行科學的指導,試驗段的有效實施對控制后期施工中的壓實度質量起到很好的把控作用,有效降低返工率,還可有效分配施工機械以及勞動力,可以最大限度的縮短工期并降低施工成本以及間接的管理成本。
(六)加強排水系統
在公路施工中后期投入使用的時候,如果遇到較大的降水而且周邊倘若排水不暢,那么就會導致路基被雨水浸泡、軟化,最終路基就會因此而出現下沉或者滑坡的現象,所以在初步進行設計的時候就應該強化排水系統。在這一方面應該先結合實際的路況確認施工路段內是否有邊溝、涵洞、截水等溜槽設施,沿線的高程路段內是不是具有臨時的排水管涵,還要驗證排水設施是否合理,在真正的施工過程中不可以輕易的修改涵洞以及邊溝等位置,一定要保證施工的合理性以及排水的通暢。
二、特殊部位的處理措施
在整個施工過程當中回遇到橋臺臺背、涵頂或者涵洞兩側等部位,需要在相應構筑物施工任務完成以后再開始處理,這個部位往往都是因為施工場地過于狹窄而大大加劇了施工難度,如果施工質量稍有不高,那么就很可能出現公路使用過程中沉降而引起跳車情況發生,所以應該嚴格管控該方面道德質量管理和控制。
三、結語
強化施工質量控制和管理應該先制定比較切合實際的、完善并系統的質量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控制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從材料、檢測檢驗、試驗路段、測量放線等多個角度進行嚴格把控,此外還需要與政府的相關部門合作,密切結合監理與施工等做到三方面的有機結合進行管理,每個環節都應該做好聯檢以及自檢,及時的發現施工中的問題并加以糾正,將質量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保證公路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杰.論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質量管理問題[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34(1):44-44.
[2]穆龍祥,吳劍.試論公路橋梁施工中的質量管理及控制[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5(8):331-333.
[3]陳華,劉子利.淺論公路施工的質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J].科技致富向導,2012(21):4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