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芬
內容摘要: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在其成長路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智殘孩子由于其身體素質的缺陷,在心靈上也往往存在著障礙,比起正常的孩子,他們需要的關愛與陪伴更多。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教師應當變革自己的教育觀念,創新自己的教育方式,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為智殘孩子創造光輝燦爛的未來,讓師德洋溢于整個校園。
關鍵詞:智殘學生 師德高尚 途徑
智殘孩子由于其身體素質的缺陷,在心靈上也往往存在著障礙,比起正常的孩子,他們需要的關愛與陪伴更多。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教師應當變革自己的教育觀念,創新自己的教育方式,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為智殘孩子創造光輝燦爛的未來,讓師德洋溢于整個校園。
一.做新時代的新教師
社會在不斷變遷,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斷完善自身,才能迎合時代潮流。對于智殘孩子的教育而言,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四項品質。
1.教師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猶如指明燈,是前進路上的指南針。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但是對于智殘孩子的教育卻是遠遠不夠的,智殘孩子在生活、學習上都比正常孩子艱難。一個優秀的老師,應當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教師的責任遠遠不止是“傳道受業解惑”,這只是教師進入教師這一行的基本門檻,面對智殘孩子玩,教師的責任還體現在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而這一目標的達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努力,在這一過程中,若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則無法登到山頂,實現目標。
2.教師要有道德情操。教師就像是一個連通器,他們從自己的教師那里得到理論知識與做人品質,進而將知識與道德傳遞給自己的學生,教師要有道德情操,才能完成教育事業的良性循環。試想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沒有基本的標準,怎么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這樣的教師如同一枚毒瘤,不僅無益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也對社會風氣造成惡劣影響。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智殘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如同多米諾骨牌,第一課扣子錯位,接下來的扣子將全部錯位。
3.教師要有仁愛之心。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有仁愛之心,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善待每一名學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認知水平都存在著差異,其個性也迥然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具有包容心。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面對學生的錯誤,不能一味地指責甚至是懲罰,而要充分貼近學生,與學生對話,了解他們內心的聲音,要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挖掘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二.讓智殘孩子生活在愛與與陪伴中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講到的:“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師表的地步。”教書先育人,這種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道德素養才能為社會做貢獻。為了讓智殘孩子生活在愛中,體驗到大家對他們的關心,教師可以從以下途徑入手。
1.提升自我修養,滲透德育教育。對智殘孩子的傳統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忽視了對智殘孩子的心理教育,輕德育重知識的現象較為嚴重。目前,這種教育方式已經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為培養新時代人才,教師應當首先提升自我修養,繼而將豐富的德育元素滲透給學生。此外,由于德育教育在我國發展起來的時間不長,完善的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也沒有綜合性的評價體系引導教學方向,缺乏系統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從教育經歷中汲取教育經驗,以合適的方式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
2.提升業務水平,增設考核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將一切規則落實到實處的標尺。在社會經濟不尚發達的情況下,對教師的要求往往體現在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時需要悉心培養的,智殘孩子是需要悉心照料的。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下,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淵博的文化知識。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將智殘孩子培養成才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文化知識是智殘孩子觸摸世界的另一扇重要的窗口。此外,對學校而言,應當變革傳統的招聘標準,提升從業標準。首先,要對教師的道德品質、職業素養進行考核,其次,應當對教師的專業技能、知識儲備進行考核。只有應聘者在這兩方面都達標時,方可錄用,對這兩方面的標準不可偏廢,過分強調某一方面,實則鼓勵次優化,無法引導智殘孩子走上積極健康的星光大道。
三.結語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無德無以培德,新時代教師,應向教書育人楷模學習,以四有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精湛的業務水平教育智殘孩子,以和善的態度對待智殘孩子,以無私的奉獻激勵智殘孩子,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用愛與陪伴托起智殘孩子的未來。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