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伙伴關系”何以可能?

2019-09-10 07:22:44劉杰李國卉
江漢論壇 2019年11期

劉杰 李國卉

?摘要:在社區治理話語體系下,需要樹立社區研究的“主體視角”,對基層社區場域中的多元主體加以關注。社區社會組織是社區治理的重要主體之一,但在當前的治理實踐中處于對社區居委會的依附狀態,從而造成了社區治理的內卷化困境。案例分析表明,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之間“伙伴關系”的建立是破解社區治理內卷化困境的關鍵所在。而社區居委會行政化定位的轉變、單位意識作用下的情感化工作以及伙伴雙方的積極互動與資源交換等因素的綜合作用,才使得“伙伴關系”的形成得以可能。

關鍵詞:社區治理;社區居委會;社區社會組織;伙伴關系

基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三治合一視閾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研究”(2019ZD001)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9)11-0123-05

一、問題的提出

(一)社區研究的傳統視角

“社區”的內涵從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共同體”意味。滕尼斯從情感、傳統和共同的聯系等方面來分析社區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將社區界定為“一切親密的、秘密的、單純的共同生活,被理解為是在共同體里的生活”①。國外早期的社區研究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沿襲“共同體”的理論意涵,呼應著西方社會“國家無涉”的傳統。一直到20世紀末,西方國家興起了“社區復興運動”,主張在社區治理中構建“國家—市場—社會”的合作關系,“國家無涉”的傳統在社區研究中逐漸被突破,社區研究開始被置于“國家—社會”合作的視野之中。②

自1930年代引進“社區”概念以來,社區研究成為社會學中國化的核心議題。國內學術界早期的社區研究沿襲了西方的“共同體傳統”,但這一傳統在轉型期的社區研究中逐漸被“異化”。國內學者關于轉型期我國城市社區的研究有著三種不同的視角,包括功能視角、解放視角和底層視角。功能視角下的社區研究普遍將社區看作是改革開放以來單位制解體后城市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構成之一,是“為了解決單位制解體后城市社會整合與社會控制問題的自上而下建構起來的國家治理單元,而不是一個可以促進公共領域形成或市民社會發育的地域社會生活共同體”。③ 解放視角下的社區研究認為“社會本身蘊含著足夠強大的力量”,“只是這種力量被強勢的國家給抑制了”,因此這一視角的核心關切是“國家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調整以及社會力量的解放”。④ 鄧正來是底層視角下的社區研究的典型代表,他將市民社會理論引入城市社區研究中,認為社區內部可以以民主為凝聚力,實現市民社會與國家之間的對抗互動。⑤

需要指出的是,三種不同視角的社區研究皆處于改革開放以來“單位—街居”體制向“單位—社區”體制轉型的語境下,政府機制占據支配地位,社區研究大多置于“國家治理單元”的話語體系下。但是,人們逐漸發現,政府機制在政府主導下的社區建設中并不是萬能的,而需要居民和其他社會力量的參與,社區研究不僅需要“國家治理單元”的話語體系,還需要“共同體傳統”的回歸。

(二)社區治理時期“主體視角”的確立

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對社區概念進行了明確界定,認為“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這就在官方文件中明確了社區的“共同體傳統”。我國由此開啟了社區建設的進程,非正式、非政府的力量和組織開始進入社區的運行機制。黨的十八大以后,“社區治理”開始進入官方的正式文件中。2013年民政部頒布《關于加強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完善社區治理結構,形成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居委會主導,社區公共服務機構、社區社會組織、業主組織、駐區單位和社區居民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格局”,這標志著中國社區服務的治理范式得以初步確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在“社區治理”話語體系下,政府的支配地位逐漸被多元治理主體所取代,社區研究進入“國家治理單元”與“共同體傳統”兼顧和平衡的時代。

當前社區研究的三個視角有著一個共同的理論旨趣,即專注于社區場域中國家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分析和調整,其根本原因即在于轉型期社區“政府主導”的運行邏輯。而社區治理的突出特征就是治理主體的多元性,其參與主體包括基層政府、社區居委會、社區社會組織與社區居民等。更重要的是,在社區治理時期,社區的主體性進一步覺醒?;诖耍覀冃枰匦聦徱暽鐓^治理的實際,在當前的社區研究中樹立“主體視角”,對基層社區場域中的多元主體加以關注,著力于社區治理多主體之間“協同治理”的運行邏輯。

社區居委會和社區社會組織是社區治理中兩個非常重要的參與主體,尤其是社區社會組織,由于其內源性特征和本土化實踐取向更契合社區自治的組織化需求,因而被更多地賦予了社區治理結構轉型后主體補缺的角色期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國家在宏觀政策層面提倡“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明確提出將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作為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的對象。與此同時,多部委聯合推動了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制度的快速發展,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更加注重通過發展社會組織來實施社區營造、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社區社會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顯。學術界圍繞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的關系開展了深入研究,認為兩者之間可能是委托代理關系,也可能是合作關系,還可能是兼具競爭與合作的博弈關系。⑥

(三)主體視角下的“伙伴關系”

在理想狀態下,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實現利益調和,進行聯合行動,以發揮各方力量,共同解決社區存在的某一社會問題的互相平等和尊重的關系。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之間往往因為資源依賴等因素而形成依附性關系,造成了社區治理的內卷化困境。如何破解社區治理的內卷化困境,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兩大主體之間的關系尤為關鍵。筆者在實地調查中發現武漢市Y社區意外地實現了二者之間的平等合作,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不僅能夠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共同努力,而且能夠在實力不平等的情況下實現地位平等、相互信任、利益互惠、風險共擔,即建立了所謂的“伙伴關系”。

學術界關于“伙伴關系”的研究分散在國際政治、經濟學和公共管理等領域,但對其內涵的認識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即認為“伙伴關系”表現為行為主體間基于共同利益、通過共同行動、實現共同目標⑦,有著信息共享、分擔風險、分享利益等特征⑧。由此,筆者對“伙伴關系”作出如下定義:伙伴關系是一種組織間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基于互惠互利原則,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建立的共同開展工作、共同承擔風險的承諾。

基于此,本文重點關注Y社區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對于其中表現出來的社區居委會與該組織的關系進行分析,試圖回答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之間的“伙伴關系”何以可能的問題。具體而言包括三個方面的問題: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之間“伙伴關系”有著怎樣的表征?“伙伴關系”建構的條件和邏輯是什么?這種“伙伴關系”的適用情境又有哪些?

二、個案介紹及“伙伴關系”的表征

(一)Y社區的資源稟賦條件

Y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城市老舊開放型社區,社區內居住的大多是原鐵路局退休職工和家屬。在人口特質和結構方面,該社區為原鐵路局單位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兩勞”釋放人員、殘疾人等占社區人口比重較大,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到社區總人口的17.7%。在公共設施方面,房屋老化,供電、供水、供氣、排水管網等設施老化。2014年武漢市實施社區惠民項目以來,社區公共設施日益增多。在住宅結構方面,危房多,平房多,房屋產權復雜,所有權與管理權不配套,沒有物業公司,很多房屋長期無人維修,安全隱患多。

因在人員構成、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特殊性,社區在引進物業公司這類盈利性企業方面存在較大困難。該社區除了兩棟新建樓房封閉式院落引進了物業管理,另一個封閉式院落內的兩棟樓房組建了業委會之外,其他地方的治安、衛生等方面的管理和維護工作都要由社區承擔。社區工作人員只有14名,加之來自基層政府的行政壓力,工作運轉不堪重負。為了改變現狀,該社區在實踐中從組織居民參與文化娛樂活動著手進行公共活動空間的打造。2013年社區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青少年科普活動中心,為社區的老年人和青少年提供了公共活動的平臺,并逐漸形成了腰鼓隊、柔力球隊、合唱團、太極隊、書法隊等文藝團隊和義務巡邏隊、文明勸導服務隊、物業維修服務隊、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等十余支志愿服務隊。

本研究重點關注其中的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它是Y社區唯一一個在區民政部門注冊為社會組織的團隊,具備獨立法人地位,其服務類型在該社區隸屬的街道是獨一無二的,在提供社區公共服務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在培育該社會組織的過程中,Y社區居委會一直有意識地營造與其之間的“伙伴關系”,并在該組織形成和運作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促進其獨立自主發展的措施,積極推動該社會組織建立實體法人地位進而與社區進行合同制合作。

(二)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Y社區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是該社區最典型的居民參與型社區社會組織,主要負責社區內的垃圾桶、垃圾車、公共桌椅、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的清洗工作。它的成立和發展過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屬于萌芽期。在2013年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時,Y社區在上級城管部門衛生檢查中垃圾容器方面扣分比較嚴重。為此社區嘗試了多種解決辦法,最初試圖通過11位環衛工人包片進行清洗,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效果并不好。由此,社區居委會提出由社區的門棟長、黨員骨干和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進行清洗,每位參與人員清洗一次發放10元補助。當時社區有一個綜合性的名為“零距離”的志愿服務隊,垃圾容器清洗工作即屬于該志愿服務隊的工作內容之一。每次清洗工作的發起都是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通過電話通知,參與人員中黨員骨干的年齡都比較大。

第二階段是獨立發展時期?!傲憔嚯x”志愿服務隊在清洗一段時間的垃圾容器之后,街道方面不同意補助名單上出現居委會工作人員。為了維持垃圾容器清洗工作的長期性,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和一些年齡比較大的社區居民共同退出,形成了以門棟長為主、黨員骨干和群眾自主報名組成的一個非正式的團隊。社區的垃圾容器清洗工作由社區居委會全部承包給這個團隊,社區給予每個隊員每次10元的補助,用于購買手套、清潔球、洗衣粉等清洗物品。這個團隊也正式從綜合性的“零距離”志愿服務隊中脫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發展、有專門工作內容的組織。

第三階段是正式化、組織化時期。由于該團隊表現突出,Y社區在2013、2014、2015年創建全國衛生城市中均取得良好成績。Y社區于2015年4月將這個組織正式注冊,組織的運營更加規范化。為了保證社區垃圾容器清洗工作的長效性,社區與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簽訂了服務購買合同,由該團隊負責轄區100多個垃圾容器、100多處休閑桌椅、7處健身器材的清理和維護工作。

(三)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與社區居委會“伙伴關系”的表征

在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社區居委會與其積極互動,逐漸形成了“伙伴關系”。這種“伙伴關系”的表征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有共同目標。一般來說,在不同組織的合作關系中,不同參與主體都有各自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但是要達成合作關系,必須有共同的目標。對于Y社區的居委會和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來說,盡管它們的出發點可能不太一樣,但是其共同目標都是實現社區環境的整潔和衛生,推進社區治理。

二是地位平等。目前,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和社區居委會已經基本實現了平等對話。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能夠單獨承擔責任,同時在人事和財務等方面具有比較大的自主權。社區居委會通過購買服務來維持與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合作關系,并對服務隊的工作進行考核評估,形成一定的外部約束。

三是互惠互利。一方面,社區居委會為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提供組織支持和經費支持;另一方面,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通過組織活動,緩解社區環境衛生壓力,帶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三、“伙伴關系”形成的條件與邏輯

影響“伙伴關系”形成的因素比較多,共同的目標、互惠互利、信任和依賴、資源投入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⑨ Y社區居委會和社會組織“伙伴關系”形成背后的影響因素非常復雜,包括社區居委會行政化定位的轉變、單位意識作用下的情感化工作以及伙伴雙方的積極互動與資源交換等。正是這幾個方面的綜合作用,才使得Y社區“伙伴關系”的形成得以可能。

(一)社區居委會行政化定位的轉變

社區居委會行政化定位的轉變是“伙伴關系”構建的關鍵所在。社區行政化是社區治理內卷化困境的重要表現,社會各界對城市社區行政化的批評主要是針對社區對政府的高度依附、社區工作內容的行政化以及社區自治組織內部的科層化。Y社區居委會在營造“伙伴關系”的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如充分利用其“行政體”的定位為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提供支持性資源(包括場地、資金等顯性資源和制度、權威等隱性資源);妥善處理與社區社會組織的關系,奉行“社區是居民的”理念,對于支持性資源敢于放手讓社會組織使用,使得社會組織在內部運作上具有比較強的自主性;在與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委托代理關系中利用其行政化的一面進行合同管理,對社會組織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調控。這樣一種定位使社區社會組織可以看到與居委會建立“伙伴關系”的可能性和預期效果,建立起組織成員對于“伙伴關系”中居委會角色的合理預期和信任。

作為自治組織的社區社會組織與帶有行政組織色彩的社區居委會平等地位的建立是不斷協商的結果,其中主體間的信任是關鍵。Y社區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被注冊為社會組織并且爭取到獨立法人資格,是其確立與社區居委會之間平等地位的根本所在。“伙伴關系”中主體間的信任不會自動出現,信任關系的建立是一個互相理解的過程,各個主體會通過在不同主體互動中所體現的行為逐漸修正彼此的期望。⑩ 在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培育和成立初期,Y社區居委會無疑是比較重要的推動者和支持者,而社區居委會與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建立平等和信任關系的過程則主要體現在日常實踐中。

社區書記作為社區內的政治精英,其是否具有超前意識在社區治理中是非常關鍵的。Y社區的Z書記2011年左右開始在Y社區工作,她在處理社區問題時主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經常到居民家里走訪,對居民的需求比較了解,因此在居民心目中樹立了比較好的形象。Z書記特別注重居民社區參與氛圍的營造,通過舉辦一些大型的活動、召開每月一次的黨員民主生活會等形式讓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將社區發展面臨的問題告訴大家,并組織居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除此之外,她在平時的活動中也特別注意社區能人的挖掘和起用,敢于放手讓居民處理自己的事情。Z書記作為社區的政治精英,其具有的超前意識在推動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獨立發展以及“伙伴關系”的形成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單位意識的作用與情感化工作

19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單位意識作為一種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和帶有封建性的落后觀念被學術界廣為批判。一般認為,單位意識是指人們在單位體制下形成的一種基本觀念,它表現在單位生活的各個方面,并成為現代化的障礙之一。 但是,如果我們從“家國一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體系的脈絡中去分析單位意識的內涵與作用,可以發現單位意識是一種單位人對國家和單位的高度歸屬感,“單位意識與中國傳統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組織結構體系,并激發出超強的內聚性,對于克服中國社會的渙散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Y社區的大多數居民都是國企退休職工及其家屬,具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團隊精神以及由此產生的集體歸屬感。Y社區的居民積極進行社區參與,實際上發揮了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作用。社區的老居民尤其是其中的社會精英,大多都是當年各個單位的活動積極分子,退休之后依然保留了在單位時積極奉獻、服務群眾的習慣。以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為代表的社區社會組織成為社區居民退休后發揮余熱的場所,社區居民也表現出對于社區的強烈歸屬感。同時,與社區居委會的不斷溝通也使得居民意識到社區在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嚴重性,從而愿意與居委會合作共同解決社區問題。

裴宜理在關于中國民主革命過程的研究中提出了“情感工作”的概念,認為基于情感而發起的動員使得革命隊伍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衷心地想要投入到一種高度情感化的正義的事業中去”。在單位意識的作用下,Y社區居委會充分運用情感化的工作和動員方式,發揮居民之間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營造社區居民社區參與的氛圍,在居民中滲透“社區是我家”的理念,不斷吸引更多人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同時也不斷為居民開拓新的服務領域,為他們發揮作用提供平臺。

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隊員由大量社區精英、骨干構成,在服務隊不斷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他們對社區的單位意識被移情到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這一社區社會組織中,并在不斷獲取榮譽的過程中得以內化和強化。隊員們不斷向社區居委會傳遞“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是值得信賴的”信號,并通過實際行動不斷向社區居委會強化這種認識,使得社區居委會意識到這支隊伍可以承擔更多社區公共服務,因而決定將更多的事務委托給這個組織。這種情感化的工作和動員方式對于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與社區居委會之間“伙伴關系”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伙伴雙方的積極互動與資源互補

社區居委會行政化定位的轉變是“伙伴關系”形成的關鍵,單位意識的作用與情感化工作是“伙伴關系”形成的基礎,雙方的積極互動與資源互補則是“伙伴關系”形成的重要保障。

Y社區居委會與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雙方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頻繁地互動,并且在互動中不斷增進了解。在日常的互動中,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成員對社區公共事務的涉入程度比較高,與居委會工作人員的交往也比較頻繁,雙方彼此的了解程度原本就比較高。而這種了解的增進則主要體現在一些重大事件和活動中,如抗災搶險、防汛工作、人大代表選舉中的入戶登記等就成為增進了解的良好契機。與此同時,社區居委會還經常組織服務隊成員進行團隊建設活動,在輕松的氛圍中就社區未來的發展方向、社區志愿服務的設想與服務隊的成員們進行交流,同時聽取成員們的意見和建議。

資源互補是Y社區居委會與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伙伴關系”形成的重要保障。Y社區居委會方面的資源主要體現在組織支持、經費支持和人員調配等方面。在組織支持方面,Y社區居委會幫助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進行注冊,并且不斷推動其發展為民辦非盈利企業,獲得獨立法人地位。同時,社區居委會會在社區層面對服務隊志愿者進行表彰,也會在節日活動時邀請志愿者參加,給予志愿者一定的外部激勵。在經費支持方面,社區居委會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服務隊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目前每年向服務隊提供18000元經費,資金來源是惠民資金項目。在人員調配方面,由于工作性質和人員年齡偏大等問題,服務隊經常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是人員不足的問題,在人員補給方面經常需要社區在開茶話會、聽證會或者年度總結大會時進行動員。

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方面的資源主要是組織成員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人力資本主要體現在提供環境衛生服務方面,而社會資本主要體現在組織成員對于社區普通居民的輻射帶動作用上。在人力資本方面,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工作對于沒有物業進駐的Y社區來說無疑大大減輕了居委會的工作量,改善了社區的公共環境。垃圾容器清洗服務隊的成員雖然每個季度能得到160元補助,但是這與實際消耗量相比其實遠遠不夠。成員們很多都是因為奉獻精神和相互感染堅持下來,對于其中很多人來說參與服務隊的活動是在追求一種自我實現和社區和諧。在社會資本方面,自該組織成立以來,成員依據就近原則進行排班定組。一方面,服務隊成員可以在平時對清洗對象周邊的情況進行觀察和處理;另一方面,這些人員的工作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周圍的人,產生以點帶面的社會效應。當社區社會精英走向社區的公共舞臺,獲得公共身份,成為社區新的治理主體時,社區也不再只是一個地域性的概念,而日益獲得了利益聯結和公共交往的穩固性的支撐,建構了一種社會文化體系,“居民利用這一體系在彼此間建立聯系以解決由于居住在一個可界定的疆域內從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的帶有共同性的問題,滿足共同的需求”。

四、結論與討論

不同于以往社區研究的功能視角、解放視角和底層視角關注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主體視角下的社區研究側重于社區內部自組織之間關系的分析和建構。Y社區的居委會與社會組織之間“伙伴關系”的形成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社區治理時期社區對“共同體傳統”和“國家治理單元”兩者的兼顧和平衡,這符合當前社會各界對于社區定位的基本共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Y社區“伙伴關系”的形成有著特定的情境因素,即Y社區原為單位大院,社區居委會書記的超前意識及社區居民的單位意識。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在當前致力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社會大背景下,如何將這一在特定情境下形成的“伙伴關系”在主體視角下的社區治理實踐中普適化。對此,我們需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社區居委會書記本身。在社區治理格局中,社區書記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很大意義上決定著社區治理的成效。需要注意的是,從2000年民政部提出推進城市社區建設以來,社區建設時期的第一代社區書記有著典型的時代特征:首先,這一批社區書記大多原為國有企業職工,有著國有企業單位化生活經歷,單位意識較為濃厚,有著較強的責任心。其次,這一批社區書記大都是21世紀初國有企業大規模改制時期的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公益崗位招考進入社區工作。雖然當時補貼非常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經濟窘境,同時社區書記的身份亦能賦予其一定的社會地位,因此這一群體非常敬業。第三,這一批社區書記大多有基層生活和工作經歷,對于底層社會生活有著較深的感受,能很好地融入社區居民,更好地開展工作。這一群體的存在和努力,為中國的社區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代社區書記陸續退休,社區書記面臨著新老交接或青黃不接的局面,這使得社區治理時期“伙伴關系”的形成與推廣面臨新的問題。

二是單位意識向社區歸屬感的轉型。學術界對單位意識主要持批判態度,認為單位意識是社區歸屬感形成的主要障礙。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應該將單位意識和社區歸屬感對立看待。單位意識和社區認同雖然在空間上有所交叉,但卻分屬于不同的空間場域,它們不是簡單的替代關系,二者的關系是平行的,具有明顯的互構性,我們不能以砸碎單位場域為前提來建構社區場域。 在當前單位體制逐漸消解,作為替代機制的市場體制尚不完備,社區在人們生活中越發重要。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單位意識向社區歸屬感轉型,注重發掘兩者之間的互構性,充分發揮單位意識在社區治理中的正面效應,將單位意識滲透到社區社會組織的運行邏輯中,著力培育和維系社區“伙伴關系”。

三是社區共同體的打造與新公共性的構建。主體視角下的社區研究需要注意“國家治理單元”與“共同體傳統”的兼顧和平衡,社區共同體的打造是“協同治理”邏輯下社區治理的終極目的所在。在社區治理的過程中,打造“溫情脈脈式的共同體或許在短時間內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打造一個將社區居民切身利益緊密關聯的利益共同體更為妥當” 。在當前社區主體性進一步覺醒的時代大背景下,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伙伴關系”的形成,迫切需要在尊重社區居民自身利益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和共同努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區共治,促進社區新公共性的構建。

注釋:

①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林榮遠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43頁。

② 吳曉林、郝麗娜:《“社區復興運動”以來國外社區治理研究的理論考察》,《政治學研究》2015年第1期。

③ 楊敏:《作為國家治理單元的社區——對城市社區建設運動過程中居民社區參與和社區認知的個案研究》,《社會學研究》2007年第4期。

④ 馮仕政:《集體行動、資源動員與社區建設——對社區建設研究中“解放視角”的反思》,《新視野》2017年第5期。

⑤ 鄧正來、J·C·亞歷山大:《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路徑》,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

⑥ 王名、蔡志鴻、王春婷:《社會共治: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的實踐探索與制度創新》,《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12期。

⑦ 門洪華、劉笑陽:《中國伙伴關系戰略評詁與展望》,《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2期。

⑧⑩ 李輝、李向陽、孫潔:《供應鏈伙伴關系管理問題研究現狀評述及分析》,《管理工程學報》2008年第2期。

⑨ A. Tallontire, Partnerships in Fair Trade: Reflections from a Case Study of Café Direct,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2000, 10(2), pp.166-177;趙輝、田志龍:《伙伴關系、結構嵌入與績效:對公益性CSR項目實施的多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4年第6期。

于顯洋:《單位意識的社會學分析》,《社會學研究》1991年第5期。

田毅鵬、王麗麗:《轉型期“單位意識”的批判及其轉換》,《山東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

裴宜理:《重訪中國革命:以情感的模式》,《中國學術》2001年第4期。

劉曄:《公共參與、社區自治與協商民主——對一個城市社區公共交往行為的分析》,《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

劉杰:《從行政主導到福利治理:社區服務的范式演變及其未來走向》,《新視野》2016年第5期。

作者簡介:劉杰,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湖北省社會政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湖北武漢,430079;李國卉,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責任編輯 ?劉龍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高h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片|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电影|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亚洲天堂成人|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日本午夜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九九久久99精品| 国产素人在线| 日韩午夜伦|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欧美精品高清| 99国产精品国产|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99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啪啪国产视频| 三区在线视频|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99在线国产| 久久美女精品| 性69交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理论片| 亚洲无码37.| 欧洲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国产毛片一区|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色网站|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一级色| 国产xx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麻豆国产精品| 欧美成在线视频| 黄色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