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斌 武俊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建筑物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工程的防水性直接決定了整個建筑的質量,為了給人們更優良的居住環境,應該不斷提高建筑施工的防水性。提高建筑工程的防水性能夠有效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雖然在如今的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都會非常重視建筑的防水性,但樓頂、地下水以及衛生間都是非常容易發生滲水的地方。因此對于一些特殊區域要采用不同的防水技術,從而提高整個工程建筑的質量。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術;策略
1 建筑施工防水技術的概述及其重要性
防水工程是保證建筑物安全性、耐久性的重要措施,與地面以上部分相比,地下部分防水施工對質量要求更高,如果防水工程出現質量缺陷,地下結構的局部就會出現滲水現象,使室內空氣潮濕,由于水的滲入,導致建筑物圍護結構中鋼筋銹蝕,降低整體結構的強度,給建筑物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嚴重的會發生不堪設想的安全事故,因此要做好地下防水施工的質量控制工作。
隨著氣候的變化,導致惡略天氣的增加,這就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防水更加重要,因為如果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項防水技術都不能夠達到環境的適應和承受要求,那么一旦出現長時間的強烈的惡略天氣,將對建筑體的各項防水措施造成沖擊,引起建筑體雨水的滲透,這不但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的進行,嚴重時還會使整個建筑物的主體受力結構受損,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建筑防水工程的好壞,關系到整個建筑體的正常安全使用。
如果不應用建筑防水工程,就會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抗擊雨水的能力,不僅不利于建筑體地基的防護與保護,更會影響到建筑體的正常使用,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建筑防水工程,加強建筑體的防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 防水性能的影響因素
2.1 混凝土配合比對結構自防水的影響
結構自防水混凝土能否防水,配合比設計是重要一環。在施工中,由于管理不當、操作人員素質差或責任心不強等原因,造成原材料及外加劑選擇不當和計量不準,就直接影響混凝土配合比的準確性,從而達不到混凝土防水目的。
2.2 施工縫的設置和處理對防水性能的影響
混凝土在施工中,由于技術上或施工中的需要,或由多種客觀條件的影響,會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出現施工縫。為保證混凝土層與層之間不出現冷縫,必須事先進行周密考慮和組織。
2.3 施工中布料對防水性能的影響
結構自防水混凝土施工布料是一項重要的工序,往往由于施工安排不周,布料混亂,不分層次和地段,澆筑面積過大或分布點太多,造成施工冷縫。
2.4 墻體支模穿墻螺栓和預埋件的處理
墻體支模穿墻螺栓是為固定模板間距,防止澆筑混凝土時模板變形而設置的。由于穿墻螺栓穿過墻體,如果處理不好,沿鋼筋面會形成易滲透的通道。
3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
3.1 設計階段的質量控制措施
建筑地下工程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將會對決定其防水施工質量,所以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我們便要對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進行控制,設計單位需要在業主方提供的地下室防水功能、防水抗滲等級以及抗滲構造(如在地下室底板設置后澆帶,后澆帶寬度一般為80cm寬和在底板與外墻交接處高于底板20cm處設3mm厚的止水鋼板)的基礎上,對建筑物地下室的整體結構進行設計,設計人員在設計階段要充分考慮地下工程的防水與排水措施,如設置盲溝和集水坑等,以減少地下水對地下室的浮托作用,或者通過多道設防的方式來滿足地下室整體結構對防水功能的需求,避免因設計缺陷而導致建筑地下防水施工出現薄弱環節,確保建筑工程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
3.2 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措施
3.2.1 關于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等施工材料,是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施工階段的主要材料,防水材料質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程最終防水性能,所以施工單位要通過合理措施對材料質量進行控制。工程管理人員要通過對材料采購、進場驗收、儲存以及使用等多個環節控制,來確保進場的防水材料都能滿足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要求。
3.2.2 關于建筑工程結構施工的質量控制。防水混凝土結構施工決定了建筑地下工程整體防水性能,所以要求施工單位防水混凝土施工中要通過抗滲性實驗等,來確定出防水混凝土混合料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配比,技術人員在防滲混凝土生產中要高度關注粗細骨料級配問題,確保其達到設計抗滲性標準后才能進行結構施工。混凝土結構在澆筑施工中施工人員要避免其產生裂縫等常見質量通病,所以施工單位一般可以通過采用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設置施工縫等多種施工技術,并且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施工人員應對振搗施工質量進行控制,在分層澆筑施工中要通過二次振搗來進一步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密實度,避免防滲混凝土在澆筑施工中產生離析現象,在砼初凝前用抹漿機對地下室底板砼進行磋毛壓平,可減少砼裂縫。施工單位在防水混凝土結構澆筑施工結束后要對保養工序進行控制,通過合理化混凝土養護時間(地下室底板抗滲砼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14天)與次數來進一步提高養護施工質量,或者根據混凝土實際情況來適當延長養護和拆模時間。
3.3 地下防水施工細部構造的質量控制措施
3.3.1 有關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縫處理的質量控制。現代建筑行業技術標準要求防水混凝土底板結構不宜設置施工縫,通過連續澆筑成型來提高其整體防水性能,如果工程特點要求其必須設置施工縫則要將受力或變形較小處作為主要選擇位置,在兩側混凝土澆筑施工結束后要采用防水膨脹混凝土對其進行澆筑。再者,地下室外墻的施工縫一般都是在高于底板200mm進行設置,而施工縫的形式也主要以水平施工縫為主,為了滿足整個建筑地下室防水設計標準要求,施工縫在預設中要合理留置一些沉降縫、后澆帶處等,技術人員要避免其在受剪力最大的位置預設施工縫,這對進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對于后澆帶的做法,則可采用高于地下室底板砼一級的砼進行澆筑,且必須為補償性微膨脹砼,微膨脹劑的摻量一般為水泥用量的12%。
3.3.2 有關地下防水工程圍護結構的質量控制。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中圍護結構的穿墻螺栓是一個薄弱點,如果施工單位沒有對其進行特殊處理則會降低防水性能,所以施工人員應在螺栓根部砸出一個大約20mm的缺口,然后使用氧炔焰將螺栓露出的部分進行切割,并采用瀝青涂抹后再用防水砂漿將整個缺口進行封閉抹平處理。
3.3.3 有關地下防水工程穿墻管部位的質量控制。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給電氣、排水等系統預留的洞口或管道也是一個薄弱環節,所以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要合理設置預留套管,套管外部與混凝土結構基礎部位應采用止水環進行處理,套管內部與管道之間的施工過程中應采用膨脹止水帶進行處理。
4 結束語
為提高建筑物空間的利用效率,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質量就顯得格外重要,實際工作中,要在設計和施工的各個環節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做好質量控制,才能有效保證地下工程不滲水,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耐久性,除此之外,可參考世界上同行業先進的經驗,采用新型施工材料,更新施工技術,不斷推進建筑工程地下方式施工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蘭濤.關于建筑工程的地下防水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門窗,2014(10):264.
[2]李鳳龍.建筑工程中防水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