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 要:當前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重點問題,其中水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要素自然而然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呈逐漸上升的發展趨勢,對于水資源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而我國目前的水文水資源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它們的存在不利于水文水資源的更好發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對水文水資源工作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水文水資源的防洪減災措施,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能夠對水文水資源工作的深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防洪減災
一、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的科技需求
1.1 在減災方面應用新科技
為了更加準確地獲取自然災害的預知信息,通過一些新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科學設備來進行預測預報。以便更及時更準確更科學地應對極端水文事件的發生,從而對災害起到了
1.2 將水資源的利用水平提高
主要從兩方面著手:開源和節流。開源,即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對降雨和洪水進行回收利用;節流,即采用各種節水措施,如水的循環利用等,最大程度地避免水資源浪費。
1.3 保護水文資源的生態環境
加強水文水資源的監測平臺,及時作出預測預警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水源地遭到污染破壞??蛇\用衛星遙感技術對我國的水文水資源的生態環境條件進行準確監測,對影響生態環境健康的因素及時預警及時應對,對水文水資源的保護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1.4 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
主要借助公共基礎軟件的建立健全來實現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共享,使以往的信息采集工作的重復低效得以簡化提高。而對于水文水資源專業性強的領域,需要開發具有針對性的軟件管理,使水資源管理更加健全、完善。
二、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的科技需求
2.1 新科技在減災方面的應用,例如防洪、抗旱、海嘯預報等。通過衛星遙感、雷達測雨、地理信息系統等新科技、新設備的應用,在提高防澇、抗旱、預測預報海嘯等極端水文事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加強減災能力。
2.2 提高水資源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對于水資源的利用和管理通過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開展,所謂的開源是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流域洪水、城市雨水的利用;節流則是通過普及節水灌溉、水凈化等節水技術,控制水資源的浪費。
2.3 加強水文水資源的生態和環境保護。通過強化水資源的實時監測和預警,保護水源地的水資源避免污染。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各地水文水資源的生態條件準確檢測,及時發現生態環境受影響的因素,并予以處理,做好保護水資源的生態和保護工作。
2.4 通過信息平臺的建立健全提高管理水平。利用公共基礎軟件建立健全相關的信息共享平臺,使相關信息得可以共享,避免信息采集方面的重復工作。另外,針對例如水文監測分析、水資源評價等一些專業性強、適用性廣的領域,開發并使用相關軟件管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和軟件管理的手段,提高水文水資源領域的管理水平。
三、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與防洪減災的措施
3.1 加強水文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我們可以從開源與節流兩個方面來加強水文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節流主要指的是運用各種各樣的節水措施,最大程度的來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充分的利用最新最先進的科學設備與技術來回收利用洪水和降雨則是開源。
3.2 加強技術學習
水文水資源管理涉及水文地質、水化學、水利、氣象和信息管理等領域,是一門專業知識很強的技術學科,涉及知識面寬廣,這就要求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當下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這又要求他們加強技術學習,瞄準世界水文水資源技術前沿,全面掌握采集、分析和整理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3.3 積極構建群眾性防洪減災機制
在開展防洪減災工作中,政府的主要功能是為災害的風險管理提供保障,為其相關的一些公共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確保地區防洪減災工作的順利進行。為做好這項工作,政府可以采取相關手法來加強廣大群眾的防洪意識,一方面督促工作人員做好防洪工程建設,另一方面做好對群眾的防洪宣傳工作,比如在義務教育階段,把防洪的相關知識歸納進教材中,讓學生從小就認識到其重要性,并學習基本的防洪措施。另外,政府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廣播、報紙、電視等媒體形式,向群眾宣傳防洪減災的重要性,使當地人民逐步樹立防洪減災的意識,最大程度地減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3.4 完善災害監測系統
通過有效的水文水資源監測,可以盡早發現災害信息,這時水文水資源災害監測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未來水文水資源工作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通過災害信息,可以提前了解災害發生的原因,并通過研究分析,制定相應的預防治理方案。這些事防洪減災工作不可或缺的,區域水文水資源災害監測工作需要逐步建立起一個系統的監測網絡,從氣象、水文、地震、環保等一系列方面入手,綜合考慮自然災害的相關因素,并將分析各因素同區域水文水資源相撞之間的聯系,以此形成完善的綜合性災害監測體系,有效防洪減災。通過災害信息的綜合獲取,交叉引用,最終實現多元化的災害分析系統。水文預警系統也是水文水資源災害體系的重要構成,因此防洪減災工作中必須加強水文預警系統的完善,做好相關的信息采集處理,提高水文預報的準確性。
3.5 建設生態型防洪工程,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生態型防洪工程建設應體現該工程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生態型防洪工程是親水型的,要體現以人為本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避免水利工程建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生態型防洪工程建設應體現生物多樣性,水利建設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自然原生態的破壞,但整體權衡后會得出這種破壞利大于弊。因此,相關部門在建設防洪工程時,要以盡量不破壞生態環境為核心,盡最大可能地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與防洪減災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水資源的利用技術落后、節水制度不健全以及缺乏研究經費等,針對這些問題要做好節水制度的建立、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加強技術學習。這樣才能夠保證水文水資源環境的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張翰華.水文水資源環境管理與防洪減災[J].管理觀察,2017(3).
[2]張艷萍,張叢明,柳廣玲.淺談造成洪澇災害嚴重的人為因素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8(25).
[3]王光明,粱秀娟,肖長來.GIS技術在水文水資源領域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吉林水利,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