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女孩的結婚嫁妝升級為“新三大件”:電視、冰箱、洗衣機。家具則按腳分:“16只腳”“24只腳”等,腳越多,說明家具件數越多、越體面。圖為1984年,江蘇省蘇州市一對新婚夫婦在新房里,桌上擺著時髦的生活用品。
“50年代一張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三轉一響’,80年代新三大件,90年代星級賓館講排場,21世紀特色婚禮個性張揚……”經歷過的人一看就知道,這首打油詩說的就是人生大事——結婚。新中國成立以來,婚姻大事經歷了從媒妁之言到自由戀愛,從“單位同意”到“雙方自愿”,從“強制婚檢”到“自愿婚檢”,從“我得結婚”到“我要結婚”等一系列的變化。每個變化,都有深深的時代烙印,都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展示,不僅體現了國家對個體的尊重,更是國家更加富強、民族更加自信的最好見證。

上世紀50年代,人們思想保守,婚姻觀更多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新人第一次見面是結婚當天。圖為1952年11月9日,湖南省醴陵縣兩個年輕人在區政府登記結婚,司法干部把像獎狀一樣的結婚證書遞給他們。


隨著新千年的到來,中國大門越開越大,涌進來的不僅有國外先進科技和新思想,還有漂亮的外國姑娘。越來越多的外國姑娘愿意嫁到中國,外國小伙也樂意娶中國媳婦,人們的婚姻觀也越來越“國際化”。

如今正值適婚年齡的“80后”“90后”,因受教育程度和經濟條件的提高,在人生大事的選擇上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自信,他們更愿意遵從自己的內心。圖為2011年1月,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對情侶利用個性化光繪藝術定格求婚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