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龍 岳雨欣 周亮
摘 要: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邊坡綜合防護綠化已成為公路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邊坡綠化應根據公路等級、降雨強度、地下水、地形地貌、土壤質量、物質來源等綜合考慮,合理布局,以保證公路的穩定和交通安全,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持生態環境相對平衡,美化公路效果。
關鍵詞:山區公路;邊坡綠化;防護設計
前言
邊坡工程是一種地質工程。邊坡失穩有其內在的必然原因和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在山區,公路邊坡工程巖體地質條件復雜,各種自然活動強烈。為了減少影響滑坡的工程建設,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早期應在總體設計,路線偵察階段集中區域,復雜的現場具體設計,建筑也應該是動態的設計,只有從每個階段和每個鏈接做好綜合設計,才能以減少工程滑坡發生,確保邊坡的安全與穩定,從而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投資效益。
1 典型邊坡病害分析
1.1 滑坡
滑坡是由部分邊坡巖土體自然滑坡形成的。根據滑移力學性質,滑坡可分為牽引型和滑移型。牽引式滑坡是先下滑后下滑,導致上部因變形而失去支護和滑移。牽引式滑坡是在上部巖體和土體受壓作用下,上部巖體和土體的變形。
1.2 崩塌
路基邊坡崩塌是山區公路常見的病害,所謂崩塌是整體巖土塊脫離母體突然從較陡的斜坡上崩落下來,并順斜坡猛烈翻轉、跳躍,最后堆落在山腳。它有突發性,危害較大,經常對路基造成嚴重破壞,堵塞交通,危及行人和行車安全。
1.3 彎曲傾倒、潰屈
在層狀反向結構的邊坡中,主要發生彎曲和傾倒破壞。由于巖層密度大、強度低,巖層在風化作用、斷裂水冰和重力作用下產生彎矩扭曲現象,導致巖層破壞,巖體沿坡面塌陷或崩塌。撓曲塌陷沿層狀坡面發生破壞,其分層結構與坡角基本相似。邊坡體上部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沿軟弱表面滑動。其主要機理是邊坡沿坡面剪切應力大于平面間粘結力,導致邊坡體滑動。這種故障通常伴隨著斷層和局部滑移的形成。
1.4 剝落
邊坡表層受風化,在沖刷和重力作用下,不斷沿斜坡滾落。
2 邊坡綠化植物的選擇
由于公路邊坡的特殊性,一般應選擇耐干旱、耐瘠薄,根系發達、覆蓋度好,抗污染、易成活、適應性強、便于管理、綠化見效快、景觀效果好的草本或木本植物進行綠化。根據不同地段、不同土質,采用叢植、列植等綠化模式,灌、花、草相互搭配,形成不同景觀的植物群落。
2.1 植物選擇
1)對公路邊坡進行綠化,應選擇草本類植物。草本植物易發芽、綠化快,可快速、全面覆蓋邊坡,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施工時可人工種植或鋪設草皮,造價低、施工簡單,但需考慮季節與養護等問題。2)邊坡綠化也可種植野生花卉,以增加綠化效果。野生花卉色彩豐富、季相變化明顯、觀賞性強,且造價低、花期較長。但其多為1年生長期,每年需要重新種植。3)在一些高邊坡易于坍塌的坡面和人工修復的巖面,應選擇灌木類植物。因為灌木植物根系較深,可達到固土封坡的目的。4)邊坡綠化也可選用藤本植物。藤本植物可依附其它物體或匍匐在地面上生長,具有快速覆蓋的作用,可增強邊坡的立體感。
2.2 按地域選擇
在實施公路邊坡綠化時,應充分考慮地域情況及物種多樣性,使綠化效果達到最佳。公路邊坡分為路塹邊坡(上邊坡)、路堤邊坡(下邊坡)2種。路塹邊坡綠化時,應采用草種、草木與灌木、小喬木混栽的方法,可保障上邊坡土壤的穩定性。路堤邊坡綠化時,應選用耐寒、耐旱、耐貧瘠、再生性強的小灌木或草種。此外,根據南北方地域差距,應選擇適宜當地、易于成活、綠化功能較強的植物。如,北方地區常選用檸條、鋪地柏、沙地柏、五葉地錦、葛藤、景天、荊條、紫穗槐、沙棘等灌木種類,以及波斯菊、紫花苜蓿、小冠花、白三葉、高羊茅、錦雞兒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南方地區常選用常春藤、炮仗花、山葡萄、扶芳藤、野薔薇、薛荔、牛皮凍、紅花錦雞兒等。
3 公路邊坡綠化施工常用技術
3.1 液壓噴播
我國公路邊坡綠化以草坪為主。液壓噴播是將催芽的草種與水、草纖維、肥料、腐植土等混合在容器中,通過液壓泵噴灑到坡面的綠化技術。噴播厚度應當在2~3cm之間,草種一般會在3d左右發芽,快速形成草坪。液壓噴播的優勢在于機械作業效率高,可以一次性噴播大面積邊坡,并且形成的草坪較為均勻,能滿足快速施工、景觀規整的要求。但是,液壓噴播也存在一定的要求,需要有良好的基質作為施工保障。在地質條件較差、土壤養分不足的地區具有一定的施工難度。
3.2 三維植被護網
三維植被護網是以樹脂為材質,通過物理積壓等工藝形成相互纏繞的網袋,利用網袋固定土壤及其所包裹的草種。三維植被護網適合在多雨的地區使用,可以降低降雨沖刷邊坡對植物生長帶來的負面影響。三維植被護網的主要優勢在于方便快速移植。施工中,一般將護網包裹草種在產地預先培植。公路邊坡基礎工程完工后,將已經具有草坪效果的護網卷起,運輸到施工現場后統一鋪設。此項技術對施工現場的水源有一定要求,需要在鋪設護網后及時補水,以避免草坪枯萎。但是,三維植被護網對邊坡的高度和坡比也有一定要求,當高度超過10m或者坡比大于1∶1.3時,受重力作用影響植被護網往往難以穩固生長。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公路建設需要能應對復雜地形環境的邊坡綠化施工技術,也對綠化的功能提出更全面的要求。綜上所述,就近取材、合理配比的基質優化有助于提升植物在土壤養分不足地區的生長;灌木栽培、藤毯等方式不僅有效提高了工程的水土保持能力,也起到美化景觀、降低污染等作用。通過與防護工程的結合,可以有效提升邊坡安全性,保護公路周邊自然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姚儒君.山區公路邊坡病害及穩定性影響因素探討[J].山東交通科技,2014,03:52-55.
[2]顧明麗.基于生態防護理念的山區公路防護設計[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24:53-54.
[3]趙杰.試析公路邊坡防護及加固措施[J].民營科技,2014,03:221.
[4]馮淼,楊順成,李萬選,萬鴻,張永紅.公路裸露邊坡低成本草灌復合種植快速綠化固土試驗[J].公路,ISTICPKU―2017年.
[5]馬風花,馬生奎.淺談公路路基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中的幾個方面[J].科技咨詢導報,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