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英
摘 要: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目前初中作文教學普遍存在的作文教材“無序”和學生寫作“低效”的現狀,學生厭寫作文,尤其厭寫應考的指令性作文,這是作文教學的一個詬病。作為一線語文老師有義務和責任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突破瓶頸,走出害怕作文怪圈。不妨從倡導學生寫“綠色作文”——抒真情開始,可以把自由寫作當做一個突破口。語文教師要改變老套的作文指導、評改方法,立足“幸福感”,巧設平臺,真正激發學生的寫作愿望和熱情,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抒發真情 綠色作文 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可謂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但作文教學仍是語文教學的薄弱環節,作為長期工作在初中語文教學一線教師普遍認為作文教學難,大面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更難。那么怎樣才能立足“幸福感”,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我曾經“巧設平臺,善假于物”,做過一些激勵的嘗試,覺得有些收獲,下面具體談一談。
一、創設課堂、多媒體交流平臺的展示功能,學會“分享”幸福
我們的教學課堂、多媒體教學平臺是可以激勵學生寫作的優質媒介。借助課堂、多媒體教學平臺展示功能,可以讓學生感知自己被“聚光”即被集體關注的幸福,讓他們學會分享“幸福”—自己的作品,從而增長學生的寫作熱情。
教師布置學生備一本觀察日記本,注重選取身邊有意義的“小事”、“真事”、“新事”,每天記錄自己的見聞和感受。篇幅不見得要長,但要有實際內容,表達要文從字順。語文課前,學生選定自己的一篇日記在教學課堂上輪流作一分鐘朗讀。每周通過全班同學投票選出優秀日記在班上交流評比。讓作文的“源頭活水”永不枯竭。
利用多媒體在作文評講課上展示優秀作文,讓小作者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多媒體教學平臺的廣泛應用,讓作文課堂教學進入到全新的境界——方便、快捷、直觀。以往展示學生優秀作品,只能由學生本人朗讀或者教師朗讀,不能直觀呈現給全體學生。現在,優秀作文被挑選出來以后,教師讓小作者利用自修或課余時間把它變成WORD文檔或者PPT展示給全班同學。學生制作WORD文檔和PPT,看似耗時費力,實則是一次體驗幸福快樂的過程,因為小作者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肯定。小作者制作WORD文檔還可以對作品進行再創造,加上一些適合內容的插圖,讓它變得更完美。制作精美的PPT讓小作者更有發揮的空間,務求吸引同學眾多的眼球,打動讀者,讓他們產生共鳴,往往讓小作者更加耗費心力把作文反復修改做到精益求精。整個過程對小作者來說,是一次咀嚼和沉浸幸福的過程!從寫作開端到評講結束,他參與,他體驗,他被關注,他收獲成就感。沉浸體驗帶來的是更高層次的幸福。這種幸福感將會點燃小作者的寫作熱情,是一種上好的催化劑,它將促使小作者不再懼怕作文,并自覺努力地耕耘每一次作文。
二、充分利用網絡的發表交流功能,讓學生主動“曬”幸福
學生每寫一次作文,都會需要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同,需要與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寫作成果。網絡的發表展示功能給師生提供了互動、交流、分享的機會。
利用網絡的強大虛擬功能,在網絡上開辟一塊園地,專門供班級學生發表優秀作品。毫無疑問,網絡的發表交流是一種很潮的行為,它會給小作者帶來新鮮時髦的體驗。有體驗,有交流,有分享,就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因為人是群體動物,展示、交流、分享是群體動物獲得認同的主要方式。
實際上,有許多班級都在網絡上建立了家長QQ群、家長微信群、微博,如果能夠在作文互評課上脫穎而出,該篇作文會被寫上“打印”二字,就可以把優秀作文“曬上網”,受到群里和微信群里的家長和同學的肯定和表揚。學生也可以主動把自己的優秀作文“曬”上微信圈、微博、QQ空間的日志上,獲取更大群體的認可,獲得寫作的動力和幸福感,這樣就能讓學生寫作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將不再是虛幻的夢。
三、通過展示班級“優秀作文墻”、創編《班級優秀作文選》創立《班級作文龍虎榜》,讓學生體驗被“聚焦”的幸福
班級文化墻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也是優化育人環境的需要。“讓一面墻說話”是校園文化墻的根本作用,其中班級“優秀作文墻”是很受廣大師生歡迎的。優秀作文墻的展示讓師生身在其中,感在其中,悟在其中,長在其中。這樣文化墻布置才能真正達成美育、德育的目的,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事半功倍。
發表在網絡上的文章盡管傳播比較廣,但閱讀對象有一定限制,閱讀方式也有一定局限性。假如把每一次的優秀作文都分類張貼在教室外面的走廊,推薦給更多的人閱讀,可能會讓小作者體會到更多的寫作快樂。
創編《班級優秀作文選》是一項探究性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的方式是學生以往所沒有見過的,沒有了慣性思維的束縛,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地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展示集體的合作能力。集結成書的優秀作文可以長時間的保留下來,可以讓更多人閱讀欣賞,推薦《班級優秀作文選》到班級圖書角,或者發送電子版《班級優秀作文選》推薦給家長會微信群,或者推薦給校園文化展廳和校園網,可以讓其他教師和學生隨時閱讀欣賞,細細品味,可以擴大小作者的作品影響,增強小作者被欣賞被認可的快樂感受。這樣的做法,看起來很平常,可是對小作者們來說意義卻非同尋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是何等重要。能夠在《班級優秀作文選》上發表文章,很可能會改變一個厭惡學習或者畏懼作文的學生命運。學生作文需要有成功感,越成功他們便越自信越快樂,越自信快樂便越有興趣作文,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我們教師就是要促使學生走進這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四、倡導學生編輯出版“放飛自我”個性作文集,讓學生體驗“展示智慧”的幸福
教師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布置學生整理編輯屬于自己的個性作文集,倡導學生將所寫的作文合理編排、裝訂成冊,“出版”屬于自己的作品集。學生可以賦予自己的這冊書一個富有創意、富有個性的書名,可以設計這本書的封面、封底、目錄、插圖等,還可以請自己的爸爸媽媽為作品集寫前言序言。在這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編輯能力、提高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水平。
這樣假期作業形式新穎,內容廣泛,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充滿無限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開學之后,教師利用語文活動展示全班同學的作品集,組織學生交流心得體會。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覺得此時此刻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認為,只要倡導“綠色作文”,抒真情—“我手寫我心,心隨筆動”,立足于學生的“幸福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的寫作熱情就會被點燃。一旦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出來,他們將不再懼怕作文,甚至會愛上作文,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參考文獻:
1、《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爾當代中國出版社2011年
2、《習慣的力量》美國杰克.霍吉(JackD.Hodge)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