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柳杰
摘 要:農村中小學“營養餐”管理工作做為舉國關心的大事,不但能夠全面地改善農村地區中小學學生的營養狀況,而且還可以提高農村中小學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對于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推行農村中小學營養餐管理機制,在減輕農村貧困家庭負擔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有更好的狀態進行學習。但是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其間所存在的問題也開始凸顯出來。資金管理問題、以次充好、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嚴重地影響了農村中小學營養餐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營養餐管理; 問題與策略;
引言:
“營養餐”最初是由國內的某報社主任以及600多名記者,聯合國內多家主流媒體,以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免費午餐”計劃,每天通過損三塊錢的方式來為農村貧困地區的學生提供免費午餐,不久受到國家以及政府部門的重視,并將其上升為政府行為。自2016年春季學期,國家正式啟動以“提高農村地區中小學生,特別是貧困地區、或者家庭困難學生的健康為前提的,農村中小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規劃中規定每個學生每天補貼三塊錢的標準,來為試點地區的農村中小學學生提供營養補助,共有710個縣或者市,約有2650萬在校生,其中以貧困地區,革命老區以及邊疆地區作為重點,對于經濟困難的學生補貼生活費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一元,即中小學生每人每天四元。
施行農村中小學營養餐的意義
改善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強化國民身體素質
傳統的政策以及法規對于青少年兒童的保護主要是以被動型為主,并采取后補救的方式。與傳統的政策相比,新時期的教育管理政策更加主動。而通過推行農村中小學營養餐計劃,能夠通過主動、積極的方式來關愛學生的成長,不但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還與整個民族素質具有重要的關系。推行營養餐計劃,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還是加強國民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
實現經濟與社會的雙贏
與新時期的社會福利政策相比,傳統的少年兒童社會福利政策是以補缺型為主,并且具有“支出性福利”的特點,采取相應的保護方式來防止少年兒童在成長當中受到傷害,幫助少年兒童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與學習。推行營養餐計劃之后,將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置于相同的高度,按照社會發展觀的角度來看,推行營養餐計劃是對現階段我國農村中小學生營養不足的預防措施,而且這種具有福利性質的支出對于未來的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當前農村中小學營養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營養改善計劃的理解存在誤區,導致供餐模式不統一
按照國內權威機構所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自從“自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推行至今,當前的營養餐主要有兩種形式構成:(1)食堂供餐;(2)企業供餐,由于這兩種形式由不同的部門負責,因此營養餐在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就以食堂供餐形式為例,通常情況下是因為學校有具備能夠為廣大學生提供供餐條件,因而采用這種模式,但是看照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想要全部實現在校的食堂供餐是并不現實的,而且學校也必須要承擔相應的風險;而企業供餐則是以企業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課間餐的形式向學生發放食物,由于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學校食堂,在硬件設備上較為落后,因此企業供餐也是最為常見,最為有效的供餐模式,但是采用企業供餐的食物品種較為單一,若長期食用對于學生的食欲造成嚴重的影響。
營養餐資金被冒領挪用
由于“營養改善計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并且涉及面廣操作流程復雜,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如果沒有進行嚴格化、規劃化地管理,就容易出現種問題與隱患。現階段“營養改善計劃”所使用的專項資金,并不能夠足額地運用到國家試點地區的農村中小學生的食品上,并且經常還發生各種變相的克扣、挪用甚至侵占“營養改善計劃”的專項資金,還有一些偏遠的農村中小學校謊報、虛報學生的人數,私自套用“營養改善計劃”的資金,導致“營養改善計劃”無法得到順利地進行。
解決對策
加快食堂建設工作,完善食堂供餐條件
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機構應當要重視食堂基礎設施的建設,并投入相應的資金以及物力來解決人員與經費所造成的困難,為實現食堂供餐做好充分的準備。按照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企業供餐的形式雖然快速高效,但是食品質量安全無法得到相應的保障,而且學生對于企業供餐的食譜與食材的滿意度較差,導致學生出現厭食與浪費的問題。為了能夠有效地克服這些問題,學校在進行營養餐管理工作當中,必須要確保學生在每個學期內都能夠以每生每天三塊錢的標準,實行企業供餐與學校食堂供餐相結合的方式,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開始向學校食堂供餐方向發展。
健全學校營養餐管理制度,全面落實食堂工作人員責任制
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其他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農村地區中小學營養改善計劃的現狀,制定出一套完善、具體的食品管理方案。通過分工明確、各部門相互監督、配合的方式,將各自的責任與權限劃分清楚并落到實處。比如說食物采購人員必須要在其他人的監督下,按照食品采購的標準與流程來進行,收貨人在收貨的時候,要以《學生營養餐食品驗收職責》中所規定的標準來對食品進行驗收,物質保管人員也必須要以《學生營養餐食品存放管理制度》來做好食材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施行過程當中應當要及時地發現問題,并針對新問題或者新的情況,及時上報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制定出最為有效,最為合理的解決辦法。因此學校在營養餐管理過程當中,要制定《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機制,并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演練的方式來確保學生的食品安全。
加強財務人員的道德法制教育,強化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
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守《會計法》,并采用最新的財務人員準入機制來提高財務人員的個人素養與職業水平,同時還要通過系統化的崗前培訓方式,來提高財務人員的責任意識與法律意識,讓財務人員具備正確的從業動機,幫助財務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除此之外,還必要做好財務人員的再教育工作,通過引入業內知名度高的專家或者學者開展講座、或者會議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來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與學習,全面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營養餐管理時,必須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并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新媒體,將營養餐管理知識向財務人員進行講解與介紹,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
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吸收資金來提高營養餐的質量
業內專家認為,如果只是依造國家財政補貼,實行每天三元錢的標準全面落實到每生每日是相當困難的。部分學校會將營養餐的補貼內容用來進行食品加工、運輸以及烹飪等等,使得學生的飲食標準并未達到三元。為了能夠吸收更多的資金來改善學生的營養餐質量,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并結合學生的家庭情況,讓學生也交納部分資金,或者由地方企業、社會愛心人士以及政府部門等方面的損助等,來改善營養餐的質量,讓營養餐變得有營養,又安全。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全面提高農村中小學營養餐管理的質量,就必須要結合所在地區的具體情況,通過加快食堂建設工作,完善食堂供餐條件的方式,在健全學校營養餐管理制度的同時,全面落實食堂工作人員責任制,并且加強財務人員的道德法制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農村中小學營養餐管理的水平,保障學生的營養水平與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鄭泱. 少數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營養餐現狀綜述[J].華中師范大學,2015(16):114-121.